趙冬青,裴利娟,段淇斌
(1.甘肅省農村農業廳外資項目管理辦公室,甘肅 蘭州 730000;2.蘭州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1],本文旨在構建以環境正義為基礎的價值體系,以此構建經濟、政治、生態相互制約、平衡的治理模式。要求在社會發展中做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同時兼得,二者不可偏廢,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2-3]。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甘肅省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甘肅省內各區域的發展受資源環境的制約,經濟綠色發展進程較緩,區域經濟發展與綠色生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沖突,“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導致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制約著發展質量的提升[4]。為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必須改變傳統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把綠色高效的理念貫徹到經濟發展過程中,因而,綠色發展成為甘肅省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必由之路。
目前,學者們從綠色發展的內涵[5-7]、綠色發展戰略[8-10]、綠色發展的綜合評價[11-14]、綠色發展路徑的選擇[15-17]等方面做了相關研究,梁亞民(2017)[18]指出甘肅省應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對甘肅省經濟綠色發展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但關于甘肅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分析的研究比較少,本研究運用熵權法、TOPSIS 模型、障礙度模型對甘肅省各市(州)的綠色發展水平的空間差異與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以期實現甘肅省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使綠色成為新時代甘肅經濟發展的底色。
為客觀分析甘肅省區域經濟綠色發展水平,深度挖掘影響經濟綠色發展水平的障礙因素,本文運用TOPSIS 模型、障礙度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1.TOPSIS 模型。TOPSIS 模型是一種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主要根據研究對象與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進行相對優劣的排序[19]。利用TOPSIS 方法有利于系統分析綠色發展水平與理想狀態的差距,真實反映甘肅經濟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1)構造原始評價矩陣Y={yij}m×n,其中m=14,表示甘肅省14 個市(州),n=24,代表24 個評價指標。為保證評價的客觀性,采用極差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得到規范化矩陣Z={zij}m×n。
(2)利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wj,當計算綠色發展水平貼近度時權重選取w2;計算經濟增長綠化度貼近度、資源環境承載潛力貼近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度貼近度時分別選取w1相對應的權重。
(3)構成加權規范X={xij}m×n={zij伊wj}m×n。
(4)確定理想解x*和負理想解x0。



2.障礙度模型。在研究甘肅各市(州)綠色發展水平現狀的基礎上,對各指標進行更深層次的系統分析,提煉出影響城市綠色發展水平的主要障礙因子,使城市在現有資源投入的基礎上,加快經濟綠色發展。因此,引入障礙度模型[20],分析各項指標對區域經濟增長綠化度水平、資源環境承載潛力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度水平及綠色發展水平造成負面影響的程度,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區域經濟綠色發展模式進行調整。公式為:

其中,Hp為第p 個指標的障礙度;Yip為第i 個市(州)第p 個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
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比性、可操作性、連續性以及政策引導性等原則[21],依據相關學者的研究,構建出涵蓋經濟、資源、生態、政策各方面的3 個層次指標體系,共計24 個具體指標。其中,經濟增長綠化度是指經濟發展的綠化程度,是對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綠化效率、產業結構后的經濟發展質量的測度,是經濟發展的綠色指數;資源環境承載潛力是指一定地域空間的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所能承載的開發規模[22],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約束[23];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區域經濟綠色發展的有力支撐。
文章以甘肅14 個市(州)為研究單元,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甘肅統計年鑒》(2017 年),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環保、國土及其他部門的相關資料。
一、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主要參考《2012 中國綠色發展指數摘編》中設定的權重,三級指標主要運用熵值法確定其權重。結果如表1 所示,其中w1是Ⅲ層指標相對于Ⅰ層分類指標的權重[24],w2是Ⅲ層指標相對于總目標層的權重[24]。

表1 甘肅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指標體系
文章通過獲取評價指標數據和權重對研究區的綠色發展水平進行計算分析,得出各市(州)經濟增長綠化度貼近度、資源環境承載潛力貼近度、政府政策支持度貼近度以及綠色發展水平貼近度,如表2 所示。

表2 甘肅各市(州)綠色發展指標貼近度
從表2 可以看出,各子系統的貼近度具有明顯的等級差異,甘肅各市(州)的綠色發展水平也具有較大的差異。為更直觀地反映各市(州)間綠色發展水平的差異,本文從空間上對各子系統的等級水平進行分析。
1.經濟增長綠化度。2017 年甘肅各市(州)經濟增長綠化度水平由高到低劃分為四個等級。其中,高水平等級的區域為:蘭州市>酒泉市>嘉峪關市,蘭州市作為甘肅省的核心城市,經濟增長綠化度相對是最為理想的。酒泉市、嘉峪關市擁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對于其他市(州)而言,經濟增長效率較高,經濟增長綠化度略高于其他地區。較高水平等級的區域為:張掖市>金昌市>慶陽市>天水市,張掖市、金昌市位于河西地區,資源豐富,產業效益高,促進了經濟增長綠化的提高。慶陽市、天水市人均GDP 水平較高,經濟增長綠化度較好。中水平等級的區域為:定西市>隴南市>臨夏州>平涼市,中水平區的市(州)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薄弱,經濟增長綠化度偏低,經濟可持續發展動力需進一步加強。低水平等級的區域為:白銀市>甘南州>武威市,從產業結構來看,白銀市、甘南州、武威市農業發展較好,但二三產業發展滯后,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經濟增長綠化度低于其他市(州)。從整體來看,河西地區的經濟增長綠化度明顯優于其他地區。
2.資源環境承載潛力。資源環境承載潛力系統中,高水平等級區域為:張掖市>天水市>武威市,三個市區重視環境治理與保護,資源承載能力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較高水平等級區域為:慶陽市>甘南州>隴南市>定西市>平涼市>臨夏州。中水平等級區域為:酒泉市>白銀市>金昌市,該水平區的城市均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工業企業為提高經濟效益,對資源過度開采,區域環境遭到破壞,導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足。低水平等級區域為:蘭州市>嘉峪關市,其中蘭州市位于隴中黃土高原地區,經濟發展對資源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賴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忽視生態效益的問題,導致資源環境承載力呈現較差的狀態。嘉峪關市屬于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酒泉鋼鐵公司位于其境內,對鐵礦、石灰石等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與長期消耗,導致其資源環境承載潛力逐步下降,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圖1 經濟增長綠化度水平

圖2 資源環境承載潛力水平
3.政府政策支持度。甘肅14 個市(州)中政府政策支持度高水平區域為:平涼市>張掖市>天水市,與甘肅省劃定的生態保護區相吻合,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對環保的支持力度。較高水平等級區域為:酒泉市>白銀市>隴南市>蘭州市,說明當地政府意識到經濟綠色發展離不開對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的有效投資,生態系統的穩定帶來的經濟效應是持久且穩定的。中水平等級區域區為:武威市>慶陽市>臨夏州>定西市,政府支持力度較為薄弱,當地政府需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政策支持的引導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綠色高效發展。低水平等級區域為:嘉峪關市>金昌市>甘南州,嘉峪關市與金昌市需加強環保支持力度,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甘南州需在引導當地畜牧業發展的同時,加強對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圖3 政府政策支持度水平
根據甘肅區域綠色發展水平的貼近度將其劃分為高水平、較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四個等級。從局部來看,高水平等級區域為:蘭州市>酒泉市>張掖市>天水市,主要是因為蘭州市、酒泉市、張掖市經濟增長綠色度比較高,天水市、張掖市對資源消耗度較低,且節能減排和資源的利用效率較高。較高水平區域為:慶陽市>平涼市>隴南市,主要是因為慶陽市的經濟綠化增長度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均為較高水平;隴南市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均為較高水平;平涼市的政府政策支持度為高水平,故三市的綠色發展水平位于較高水平。中水平等級區域為:定西市>臨夏州>武威市>白銀市,四市的經濟增長綠化度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節能環保支出、污水處理設施等正向指標較低,這些地區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水平等級區域為:甘南州>嘉峪關市>金昌市,這三市綠色發展水平是最低的,主要是因為甘南州的經濟增長綠化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度為低水平;嘉峪關市資源環境承載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為低水平;金昌市的資源承載力為較低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度為低水平。故甘南州、嘉峪關市、金昌市的綠色發展水平是甘肅省最低水平。因此應在保護生態、節約資源的原則下,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投資,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提高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
從大區域來看,可將甘肅省分為:河西地區、隴中地區、隴東地區、隴東南地區、甘南高原地區五大區域。其中,隴東地區的兩個市(慶陽市、平涼市)的綠色發展水平均為較高水平,整體發展明顯優于其他四大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是最高的;于此同時隴東南地區的天水市綠色發展水平為高等級,隴南市綠色發展水平為較高等級,隴東南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亦是高等級水平的。蘭州市綠色發展水平居首位,白銀市、定西市的綠色發展水平為中水平,綜合來看,隴中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為較高水平。發展水平高的四個市(蘭州市、酒泉市、張掖市、天水市)中,河西地區占據了兩個,發展水平最低的三個市(甘南州、嘉峪關市、金昌市)中,河西地區占據了兩個,武威市的綠色發展水平為較低等級,綜合看,河西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為中等水平。甘南州綠色發展水平為甘肅省最低,臨夏州為較低水平,故甘南高原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是最低的。綜上,甘肅區域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為:隴東、隴東南地區>隴中地區>河西地區>甘南高原地區。

圖4 綠色發展水平
通過障礙度模型對甘肅各市(州)的綠色發展水平進行分析,深入挖掘綠色發展的制約因素,由于指標數量較多,文章篩選出排序前3 位的障礙因素,結果如表3 所示。
結果顯示不同地區的障礙因素存在差異性,從整體看,影響甘肅經濟綠色發展的前三位障礙因素為:C4(第一產業比重)、C18(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C1(人均GDP)、C8(第三產業比重)、C10(森林覆蓋率)、C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其中,C4、C18 是首要障礙指標,意味著甘肅產業結構有失協調,第一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綠色高效發展,在現有資源投入的基礎上,應適當調整產業結構,以降低對綠色發展的制約影響。同時反映出在實現經濟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各市(州)普遍存在綠色投資能力滯后[8]的問題,節能環保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政府的財政壓力,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會給區域經濟帶來巨大的效益。C1、C10 是第二大障礙因子,人均GDP 是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效益的重要指標,甘肅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有效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改善民生是未來甘肅地區應著重解決的問題。C8、C10、C11 的阻礙作用也十分明顯,同樣反映出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降低了經濟綠色發展的水平,同時C10、C11 指標的出現,說明甘肅需加強綠水青山的生態建設。

表3 甘肅各市(州)綠色發展障礙度(%)
從區域分析,通過對嘉峪關市、金昌市、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的障礙因素進行頻率統計,出現次數最多的為:C1(人均GDP)、C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C18(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表明河西地區的人均GDP 對經濟增長綠化度的貢獻作用不明顯,同時生態資源承載力不足,河西地區需在現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造最美河西的藍圖。
蘭州、白銀、定西三市中障礙因素出現頻率最高的為:C4(第一產業比重),表明隴中地區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比重過大,嚴重制約了經濟增長綠化度的提高,阻礙了經濟綠色發展水平的提高,隴中地區需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有效帶動經濟綠色發展。
慶陽、平涼兩市中障礙因素出現頻率最高的為:C10(森林覆蓋率),表明隴東地區綠化水平明顯不足,生態系統較為脆弱,降低了隴東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隴東地區需階段性地實施退耕還林(草)、封山禁牧、生態移民等政策,嚴厲懲罰濫砍濫伐等破壞生態的行為,還生態應有之綠,切實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
天水、隴南兩市中障礙因素出現頻率最高的為:C10(森林覆蓋率)、C18(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表明隴東南地區對生態保護重視程度不足,對綠色環保產業投資力度不夠,導致隴東南地區森林覆蓋面積不斷減少,嚴重阻礙了經濟綠色發展的進程。隴東南地區應加強對環保的投資力度,以綠色金融支撐生態環境的改善,以促進經濟-生態協調發展。
臨夏、甘南兩州中障礙因素出現頻率最高的為:C6(第二產業比重)、C8(第三產業比重),表明甘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滯后且產業結構嚴重不協調,第二、三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制約了經濟增長綠化度的提升。應在現有基礎上,加快發展第二、三產業,促進經濟綠色發展。
1.從市域角度看,綠色發展水平排序為:蘭州市>酒泉市>張掖市>天水市>慶陽市>平涼市>隴南市>定西市>臨夏州>武威市>白銀市>甘南州>嘉峪關市>金昌市。其中,蘭州市、酒泉市、張掖市、天水市的綠色發展水平為高水平等級;慶陽市、平涼市、隴南市綠色發展水平為較高水平等級;定西市、臨夏市、武威市、白銀市綠色發展水平為中水平等級;甘南州、嘉峪關市、金昌市綠色發展水平為低水平等級。
從地理區位角度看,綠色發展水平排序為:隴東、隴東南地區>隴中地區>河西地區>甘南高原地區。其中,隴東、隴東南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為最高,隴中地區綠色發展水平較高,河西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為中水平等級,甘南高原地區綠色發展水平最低。
2.從全省角度看,影響甘肅省經濟綠色發展水平的前三位障礙因素為:C4(第一產業比重)、C18(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C1(人均GDP)、C8(第三產業比重)、C10(森林覆蓋率)、C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從地理區位角度看,影響河西地區經濟綠色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為:C1(人均GDP)、C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C18(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隴中地區的障礙因素為:C4(第一產業比重);隴東地區的障礙因素為:C10(森林覆蓋率);隴東南的障礙因素為:C10(森林覆蓋率)、C18(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甘南高原的障礙因素為:C6(第二產業比重)、C8(第三產業比重)。
甘肅是我國經濟發展滯后、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要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矛盾,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甘肅各市(州)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向集約、環保的發展轉變;轉換發展動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傳統資源型企業應拓展產業鏈,提高資源深加工能力,增加產品附加值;大力培育新興綠色產業,推動甘肅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