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生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惠能中學 527400)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及其綜合能力,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教師可以通過化學實驗來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來認知物質,并探究物質的性質、正確的將物質進行分類,并通過高中化學實驗的學習,形成一定的“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學會分別從宏觀、微觀的角度分析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學生可通過化學平衡的相關實驗更加直觀地了解化學變化,以及物質分子之間的規律.這要求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化學反應的知識,對化學變化的本質能有準確的把握.
3.證據推理以及模型認知
學生通過教師講述課本上相關實驗的理論知識后,多思多悟,對直觀的實驗現象、已有的信息進行推理,自己構建化學模型,讓自己對具體的化學現象有進一步的認識,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化學是一門探究事物性質的學科,化學實驗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感應力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開展探究式實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化學過程中進行探究,以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盡可能利用實驗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與探究精神.讓學生能夠挖掘出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設計相應的探究方案來對問題進行探究.
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讓學生學會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1.強調實驗原理及概念教學
當前一些教師自以為把握住了新課標改革的核心,盲目的追求實驗,而忽略了教材上的相關原理及概念.但是如果想要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首先就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這些基礎性知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就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如運用多媒體的手段進行情境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來記憶化學實驗課的具體內容以及相關原理.

2.強化探究實驗教學
由于化學這門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化學的學習并不能只局限于課本的理論知識,必須要在實驗探究中強化學科學習技能.教師若能夠正確把握探究實驗教學的真諦,就能在實驗教學中落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實驗探究意識,提高實驗探究能力,同時也可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的證據推理以及模型認知的能力.
例如,在“氯氣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依靠自己對本節課的理解以及相關的實驗進行自主探究,從而以自我意識為主導分析實驗結果.之后,教師再進行相應的演示實驗:先向學生展示一瓶收集到的氯氣,學生在觀察后,讓學生用扇聞的方法聞一聞氯氣的氣味,從而初步明確氯氣的物理性質.接著,教師向氯氣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并蓋上玻璃片輕輕振蕩,再讓學生觀察現象,從而總結出氯氣能與水反應的化學性質.但由于與氯氣有毒,教師也不能盲目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分寸,積極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以確保探究實驗的順利進行.
3.合理創設實驗情境
化學實驗課要求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來分析課堂所學習的各類理論知識,而在化學實驗開始前教師就可以設置化學實驗課的具體情境來優化實驗課堂教學,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實驗以及相關內容的整理學習.
例如,在“鹽類的水解”一課,在測定鹽溶液的酸堿性實驗前,教師可以創設如下問題情境:“在以往學習中,我們知道,酸溶液呈酸性,堿溶液呈堿性,那么鹽溶液呈什么性?”很多學生會根據以往學習的慣性,很快的回答“中性”這個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再讓學生通過實驗測出NH4Cl、AlCl3、KCl、Na2CO3等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實驗結果,學生可以回評剛才他們的答案.實驗結果與之前的認知發生沖突,從而引出新的認知:鹽溶液不一定顯中性.通過這種創設問題情境及激發認知沖突的方式,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擺脫傳統思想的框架,從而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從宏觀上來說,還可以在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植入“質疑”這個思想,對其將來的人生有積極作用.
探究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無疑是現階段許多教師的著力點.而在具體的過程中,則需要以實踐操作為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把握住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概念,有效地將自身實際與理論相結合.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置具體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精神,這樣就能夠在實驗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