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偉
【摘要】核電廠屬于技術密集型企業,分工復雜緊密,維持技術熟練的運維隊伍是確保核電廠安全穩定運行的核心要務,知識管理由此引入核電廠。在我國核電行業的特殊背景和專業領域下,知識管理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本文嘗試探討知識管理在核電廠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知識管理實踐的具體辦法。
【關鍵詞】知識管理;社區化;知識圖譜;資源整合
知識管理是現代企業提高人員整體能力素質、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核電廠作為一個專業龐雜、分工精細且對安全管理指標有很高要求的企業,要求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維持在較高水平,知識管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引入核電廠。
一、知識管理在核電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相對分散。在實施知識管理前,企業大多存在知識資源分散的問題。很多核電企業未將知識資源作為公司的戰略資產進行管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并未得到有效識別,知識資源往往集中在小范圍或者個人手中,整體較為分散。外部資源、工作流程所產生的數據、監測記錄、業務報表、工作文件等分別散布在不同的信息系統、服務器、個人文件夾中。
(二)知識類型較多。核電企業專業化程度高,細分領域很多,所產生的知識資源也呈現出多樣性。從專業領域看,有運行的、檢修的、設備管理的、燃料管理的、安全管理的,還有公司經營相關的人事、財務、規劃、營銷、商務、培訓等各方面的知識。從形態來看,有文字、圖表、影像資料,以及多媒體文件、數據等不同形態。
(三)知識變現困難。核電企業普遍比較重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往往會有專門的技能培訓機構實施通識和基本技能培訓。但在具體工作當中,還是要依靠大量有經驗的員工來“傳、幫、帶”。這部分知識經驗有相當一部分停留在口頭表達或行為示范上,并沒有形成顯性、準確、總結性的知識成果。
(四)對主要業務場景的支撐不夠。知識資源的利用主要還是停留在供人工作前學習、了解的層面上,“學以致用”的過程鏈條拉得很長,以至于知識資源管理系統似乎永遠處于被動的狀態,僅被少數愿意主動鉆研、學習積極性高的員工使用,而大多數員工往往在遇到實際工作場景時才能明確自己對知識資源的需求。
二、知識資源的整合
要解決企業知識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對現有的知識資源進行整合是大多數企業第一步考慮的事情。以文字、符號、圖形等方式表達出來的顯性知識是實施知識管理時最先考慮的。將散落在各處的知識文檔集中起來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知識倉庫,即將知識資源分類、編目并集中起來存儲在一個統一結構的庫中。知識倉庫一般會具備準入流程,為突出優質的資源,有的還輔以評價、分級、標簽等功能。二是搜索中心,即通過搜索引擎將邏輯上和物理上散布在各處的知識資源檢索出來供用戶利用。這種模式可以使企業不必額外建立專門的知識倉庫來使資源達到物理上的集中,而是通過用戶利用資源的動作入手,根據檢索詞自動匹配、排序和推送最貼近用戶實際需求的結果。當然,要保證查全率就要盡可能多采集數據資源,要保證查準率就要對檢索詞進行分詞處理,對資源對象進行標簽標識、加權計算等。這對數據本身的處理和搜索引擎的要求很高。知識倉庫和搜索中心主要解決的是資源分散和類型眾多的問題,其對象主要是文檔、圖片、音視頻、網頁等。而挖掘隱性知識,發掘優質資源可以通過建立知識社區和知識樹來實現。
三、知識管理社區化實踐
不同于現在社會上流行的社交知識軟件或論壇(如知乎、CSDN、頭條等),企業知識社區具有范圍小、用戶少、單個領域用戶群規模不大等特征。因此,核電企業的知識社區必須是分類清晰、組織完善的。以廣東某核電廠為例,其知識社區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根據專業建立明晰的分類和配套的專家組織,他們對各自領域的專業知識把關;建立知識積分制度,將積分作為知識變現的回報,引導用戶參與創造知識、分享知識;建立知識優選機制,熱門的、完善的、經過專家推選的知識資源被優選出來突出展示,資源的貢獻者也能因其付出得到更高的回報;組織專題活動,例如知識競賽、專題問答、在線考試等,提高用戶參與度和對知識資源的熟悉程度。
四、知識圖譜
知識和資源的結構也是一種重要的隱性知識,知識圖譜就是一種借助數據可視化技術將不同領域或同一領域不同方向上的各類知識資源整合并呈現給企業用戶的形式。在企業知識平臺中,知識資源的類型和來源多樣,很難針對每一個資源進行編碼、標識。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的手段提取資源中的關鍵詞或標簽來輔助分類,也可以通過全文搜索引擎實現檢索結果排序來提供。一種簡便的方式是將知識結構作為一種知識對象加以管理。知識結構可以是樹形結構的,可以是表格形式,也可以是地圖形式或其他圖形表達方式。常見的數據可視化工具包括D3、PolyMaps、Raphaёl等。對于用戶來說,只需要通過一個簡單數據輸入的界面整理好知識的層級結構和每個節點的內容,就可以運用這些工具生成可視化的圖形。圖形具有比表格、文字以及音視頻更簡潔直觀的表現力,非常便于企業用戶快速獲取知識。
五、知識資源的貢獻與獲取
建立知識倉庫或知識社區后,獲取知識資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存量收集階段、體系補全階段、知識創造階段。在初期,用戶手中的原有資源被收攏集中到倉庫中。隨著倉庫中資源的不斷豐富,資源的分布、分類都更加明晰起來,這時企業可以建立一個符合自身業務特征的知識分類體系,根據體系補齊資源并將重心聚焦到知識的可視化展現和推送上,提高知識的易得性。
以上兩個階段不分先后,可以同時進行。第三個階段則需要從政策、體系、人員培訓和活動組織方面予以明確和強化,主要做法包括:明確知識貢獻的衡量標準,如積分制度、指標、激勵措施等;建立知識篩選機制,建立專家組或類似的對優質資源進行審核認證的組織;對通用的、標準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形成知識樹、辦事指南、問題指引等標準化的、呈體系的知識集合;與企業內部員工的技能培訓活動相結合,建立興趣組、問題討論組等線上組織。知識社區還可以建立一些有償貢獻或虛擬貨幣機制,例如通過在知識社區中的活動產生積分來換取對其他知識資源的使用,或者其他物質激勵。目前常見的幾種資源分享類網站也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維持運營、吸引貢獻者,例如百度文庫、豆丁網以及很多的模板素材網站等。知識管理平臺不同于資訊平臺或業務系統,在沒有使用需求時,如何吸引用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以廣東某核電廠為例,其知識管理引流的措施包括:在知識管理平臺首頁及顯要位置設置優質資源展示平臺,確保用戶能夠被吸引;知識分類要簡潔、有體系,知識樹采用圖譜這種可視化表現形式,容易被用戶記住,增加回訪率;配置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豐富數據來源,給用戶營造“豐富感”;在其他業務平臺設置接口或鏈接,引流到知識管理平臺,例如在填寫申請時附上申請注意事項及工作準備所需的資料;定期發布優質資源清單;與技能培訓、主題學習等相結合,開展線上活動。以上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用戶訪問量、資源貢獻量都得到了顯著上升。
六、結語
做好知識管理必須要牢固樹立知識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產的意識,認識到知識以及學習氛圍對企業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知識管理需要開放思維,吸取其他領域的先進經驗,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知識易得性、提高用戶參與度以及提升資源質量上。不論是從知識資源深度加工挖掘,還是從擴大知識傳播面入手,都應當將營造學習氛圍、建立學習型、成長性企業作為最根本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