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娜娜,陳建英,謝佐福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在高職護理學專業課程中,基礎護理學是一門核心課程和基礎必修課,學好此課程能夠為護生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打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基礎,因此該學科在護理學專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適應學科的飛速發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部分局限,實現教學的創新,更好地適應高職護生的學情需求,并結合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本文通過運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模式,輔助基礎護理學的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校高職護生分為兩類,一類為中等衛校畢業生,另一類為高中畢業生。中等衛校畢業生的特點是:已經有不同程度的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經驗,但接收新知識能力較差,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多進行總結歸納[1]。而高中畢業生無護理學基礎知識,自學能力差,但接收新知識能力強。因此,開學初始進度會慢一點,教師教學時,要循序漸進。此外,高職護生共同的特點是:學習自主能力較差,絕大多數會使用手機,但很少利用手機解決學習問題?;诟呗氉o生學情的復雜性,教師應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性,適應基礎護理學的學科特性,解決護生的學習難題,完善教學內容,超星學習通作為一款移動端的教學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教學上的以下問題:(1)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通過學習通將中等衛校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分開建立班級或小組,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發布教學內容,學習資源等,解決了他們學習的差異性,突破傳統課堂“一鍋端”的教學局限性。(2)自主自控的學習。學習通是一款手機加課堂的APP,高職護生自覺性較差,愛玩手機,教師正好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學習通手機移動端登入學習通App 進行課堂教學。此外可利用學習通優質的學習資源如報刊、視頻、微課、漫畫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可提高學生的自學和自控能力。(3)服務于課程。基礎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傳統課程安排中,實踐學時往往大于理論學時。為解決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提前發布課程主要、重要內容,讓學生提前預習,更好地掌握學習重要內容。同時在課后,學生可以在學習通上反復地觀看相關課程資源,做到溫故而知新,提高理論水平,彌補理論學時安排的短板。(4)無心理負擔的學習。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移動學習能夠驅除傳統課堂和面對面學習中緊張的情緒,消除交流的膽怯心理,從而輕松地交流學習[2]。
教師可通過學習通網頁或利用移動終端設備(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學習通App 這兩種方式完成注冊后,登陸進入教學空間,點擊“課堂”創建基礎護理學課程,即可完成網絡課程的建設[3]。
根據課程標準、學時安排、教材要求,進行課程設計。(1)通過課程門戶編輯課程基本信息,包括:學時、學分、課程介紹、教學方法、參考教材,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程的信息。(2)進入課程首頁編輯課程目錄。課程目錄分一級目錄和子目錄。一級目錄為章節目錄,子目錄上傳對應的一級目錄的相關資源。以基礎護理學第一章節為例:點擊“章節”然后“新建單元”,編輯一級目錄,命名為“第一章 醫院與門診、急診護理工作”。點擊一級目錄下方的“+”或右邊的“+”,新增一個子目錄,命名為“第一節 醫院”。在此目錄下添加該章節相關文本、圖片、音頻、教學視頻、測驗、筆記、主題討論等內容,讓學生直觀、真實地了解醫院的基本布局和設施。(3)由于基礎護理學與臨床實踐緊密相扣,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因此在設計每個子目錄的小節課件時,在每節后附上相應的操作視頻如無菌技術操作法、心肺復蘇等,學生可隨時下載視頻內容,方便在實訓操作過程中反復觀摩、學習操作流程和技巧。(4)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圍繞每章節的內容并結合教學的重難點,分別構建了章節相關作業題庫,學生在完成每次課程學習內容后,可通過手機客戶端在規定時間內在線完成并提交作業,教師通過批改作業可以了解學生對本章節課程的掌握情況,便于隨時調整,改進教學方法[4]。
課程建設完畢后直接發布于系統中的數據庫,學生只需選擇班級即可在線學習,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可通過大數據進行跟蹤,實時獲取學生平臺訪問量、互動頻率、上課活動量、課程完成情況,以及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等數據,進行分析和探討,并隨時與學生在平臺上或微信中進行互動點評,答疑解惑,解決學習上的難題。
定期更新、推送相應章節的內容、視頻、資源,推薦基礎護理學專業期刊、書籍、網站,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鼓勵學生開拓視野、積極思維、有創新意識,充分體現線上教學特點。定期收集分析數據,如作業成績分析圖、正確率、錯誤率等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為進一步了解超星學習通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我們選取2018 級護理1 班、2 班、3 班三個教學班,共111 名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統計如下(見表1)。

表1 學生對“超星學習通”的教學效果評價
從表1得出使用構成比描述合并后“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主觀逐級評價的分布,主觀“滿意”占74.40 %,“較滿意”占18.13%,“不滿意占7.47%。7 個選項中,主觀評價指標以“師生間交流暢通,無負擔心理學習”認可度最高,達到91.0%(見表1)。表1統計結果表明使用超星學習通基本達到教學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1)教師推送學習資源尚不夠豐富,大多僅局限于現有的教材、過往的資料、已錄制的視頻等。而護理學涉及的領域較廣,且臨床醫療、護理理念持續改進,新技術、新項目不斷涌現,故課堂教學與知識更新存在脫節。對策:教師需要定期深入臨床實踐,并時時與臨床相關科室護理人員溝通交流,了解新技術及學科發展動態,必要時,可邀請一線資深護理人員協助線上教學,分享新理念、新技術、臨床經驗、案例分析等,保證教學資源與臨床緊密結合,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2)部分學生過分依賴線上課程,線下不愿再翻教科書等資料深入學習,課堂上甚至不認真聽講。由于線上大多數課程多以PPT、教案、視頻等較精簡的形式展示課程的知識,無法充分做到教材的面面俱到,如果學生過分依賴線上課程而忽視了傳統課堂和教材的重要性,則會使部分學生無法更加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導致學而不精。對策: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課堂的同時也要重視教材和傳統課堂的學習,雙管齊下,多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實現線上和線下學習的有機結合。(3)線上教學無法完全滿足學生實踐學習的需求?;A護理學的實踐課程,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實訓室模擬臨床案例,情景演練。但線上只能上傳操作視頻,或EV 錄屏。學生面對的是冰冷的現代化學習設備,即使線上師生能夠即時互動,但始終無法替代傳統實訓室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的溫度。對策:線上實踐課雖然無法取代線下實訓室的教學,但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線上實踐課出現的問題、疑點,帶到實訓室進行互動和改進,變劣勢為優勢[4-5]。
綜上所述,超星學習通具備了輔助課堂教學的強大功能,能夠很好的應用到基礎護理學的教、學實踐中,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所暴露的一些缺陷,但學習通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二者只有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才能實現教學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