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野
作者單位: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婦幼保健院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由炎性細胞、氣道結構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1]。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等癥狀,嚴重時可致死[2]。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嚴重影響兒童生命健康,同時對患兒參與正常社會活動造成障礙,不利于患兒生理、心理的正常發育。兒童哮喘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發展成為終身疾患。近年來,兒童哮喘發病率及死亡率持續上升,探尋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危險因素可指導患兒及其家屬有效預防哮喘發作,同時有利于加強對哮喘高危兒童的篩查,從而給予針對性的管理措施[3]。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大多認為與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有關[4]。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對兒童哮喘發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6 例支氣管哮喘患兒和同期來院就診的96 例非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資料,支氣管哮喘患兒為觀察組,非支氣管哮喘患兒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55 例,女41 例;年齡2~14 歲,平均(6.43±2.76)歲。對照組中男53 例,女43 例;年齡3~14 歲,平均(6.74±2.90)歲。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兒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5];②同一住所居住時間>6 個月;③年齡0~14 歲。排除標準:①咳嗽變異性哮喘、喘型肺炎、異物吸入等喘息性疾病、毛細支氣管炎者;②合并嚴重腦、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③失訪者。
1.2 研究方法自行設計兒童支氣管哮喘危險因素調查表。所有調查人員在進行調查前參加培訓,統一調查方法,家長同意參加后現場填寫,未填寫完整的問卷視為廢卷,予以剔除。對兩組患兒肥胖、過敏史、呼吸道反復感染史、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出生情況、母乳喂養、父母哮喘史、父母吸煙史、飼養寵物、毛絨玩具、出生后房屋裝修情況、家中霉斑情況、家中通風情況、家中鋪設地毯情況、家中栽培開花植物、房屋臨近馬路、房屋臨近工廠等因素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α=0.05 為檢驗水準,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單因素分析兩組患兒出生情況、出生后房屋裝修情況、家中霉斑情況、家中通風情況、家中是否栽培開花植物、房屋是否臨近馬路、房屋是否臨近工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肥胖、過敏史、呼吸道反復感染史、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未母乳喂養、父母哮喘史、父母吸煙史、飼養寵物、有毛絨玩具、家中鋪設地毯的比例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多因素分析將影響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單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方程中發現,過敏史、呼吸道反復感染史、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父母哮喘史、父母吸煙史是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而母乳喂養是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2。

表1 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單因素分析[n(%)]

表2 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支氣管哮喘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兒童期較為常見。雖然醫療條件及治療水平有所提高,但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過敏性疾病及支氣管哮喘發病率逐年增高,對兒童日常生活及正常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現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6]。著眼于預防、篩選高危兒童能夠有效降低支氣管哮喘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探索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過敏史、呼吸道反復感染史、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父母哮喘史、父母吸煙史是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無論是吸入性過敏原還是食用性過敏原,引起的過敏反應均與哮喘發作有一定關系。同時呼吸道反復感染也是誘發兒童支氣管哮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呼吸道反復感染會引起氣道高反應,導致氣道上皮損傷,造成氣道炎性反應,從而誘發哮喘[7]。有研究認為,生命早期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暴露可激活免疫系統,使機體產生免疫耐受,從而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8]。但由于公共衛生的發展及抗生素的應用,細菌暴露率較之前降低,免疫系統激活不全,支氣管哮喘及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從而上升。廣譜抗生素更易影響呼吸道及腸道的固有菌群,腸道菌群的紊亂可導致免疫應答紊亂,誘導支氣管哮喘相關細胞的產生,參與發病過程,增加發生支氣管哮喘的風險。哮喘患兒均為特應性體質,機體接觸過敏原后,會產生IgE 抗體的基因易感性,調節性T 細胞基因間相互作用與特應性體質密切相關。特應性體質可被遺傳,兒童的特應性體質通常由父母遺傳而來,因此父母哮喘史是兒童發生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除遺傳因素外,環境也是影響兒童哮喘發病的因素。室內空氣污染最常見的就是香煙煙霧,煙霧會促進氣道高反應性的發生[9]。兒童肺功能也會受到家庭成員吸煙習慣的影響,被動吸煙的兒童肺功能會降低,香煙煙霧會損傷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導致呼吸道感染,促使支氣管哮喘的發生及進展。母乳喂養作為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保護因素,其原因可能為嬰兒能夠從母乳中獲得IgA 等免疫因子,增強嬰兒免疫功能,防止炎癥反應造成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10]。另外,采用母乳喂養的嬰兒體內IgE 水平較低,故發生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也較低。未采用母乳喂養的嬰兒會過早接觸牛奶,牛奶中含有異體蛋白,會增加過敏的發生幾率[11]。
本研究中,肥胖在單因素分析中對哮喘的發生具有影響,但不是獨立危險因素,肥胖的確與哮喘存在相互作用,但目前尚未明確究竟是肥胖兒童易患哮喘,還是哮喘兒童易出現肥胖。肥胖可通過改變肺容量及氣道半徑來影響呼吸系統,但也有可能是哮喘兒童會通過減少活動的方式規避呼吸困難的癥狀,從而增加肥胖幾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飼養寵物、有毛絨玩具、家中鋪設地毯情況并未確定為獨立危險因素,可能因其均為環境因素,受到人為影響的可能性較大,且更多的是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的發作有相關影響。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可通過控制嬰幼兒抗生素的使用、盡可能給予科學的母乳喂養、家庭成員控制吸煙、減少與吸煙者的接觸、盡量不去吸煙場合來降低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幾率。對于具有過敏史、呼吸道反復感染史及父母有哮喘史的兒童應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做好支氣管哮喘的預防。對于已經發生支氣管哮喘的兒童,應減少接觸香煙煙霧等刺激性氣體,避免在其面前使用香水或蚊香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避免與帶毛寵物或毛絨物品接觸。同時哮喘兒童所處環境應注意通風,保持清潔,減少塵螨對氣道的刺激,降低哮喘發作率。肥胖兒童應注意控制體重,可給予控制飲食及適當運動,所有哮喘患兒均可通過適當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但鍛煉時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綜上所述,過敏史、呼吸道反復感染史、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父母哮喘史、父母吸煙史是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為避免兒童發生支氣管哮喘,應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家庭成員主動戒煙,盡可能給予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