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波,唐蜜,彭俏菁
(東莞市虎門醫院 1 腦科,2 骨科,廣東 東莞5239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 是因局部腦組織供血障礙造成缺血缺氧性腦組織壞死,會導致患者出現眩暈、頭痛、半身不遂、昏迷癥狀,嚴重威脅患者安全[1]。前循環是頸內動脈供血區,目前對于前循環急性CIS 多采用血管內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適應證范圍廣的優勢,而準確的診斷更利于藥物達到目標部位發揮作用,增強療效。 計算機斷層掃描平掃 (non-contrast CT,NCCT) 是普通CT 掃描,多用于初次CT 檢查,但NCCT 僅能顯示大血管,檢查腦內出血情況,無法具體顯示血管內部情況。 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檢查是診斷血管病變的金標準,可準確顯示動脈血管的內部狹窄及栓塞情況,為血管內介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2]。 本研究主要評估NCCT 聯合DSA 對前循環急性CIS 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于我院接受血管內介入治療的60 例前循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均進行NCCT 和DSA 檢查。 其中男性25 例,女性35 例; 年齡28~72 歲,平均年齡 (52.50±3.56)歲; 病程3~9 h,平均病程 (4.50±0.64) h。 納入標準: 符合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血管內介入診療指南2018》 相關診療標準[3]; 經NCCT、DSA 確診; 符合血管內介入治療的適應證,不存在禁忌證; 患者及家屬已簽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血液疾病者; 腦出血者; 心肝腎嚴重疾病者; 存在既往顱內手術史者; 存在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 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①NCCT 檢查: 檢測儀器為德國西門子Emotion 6 型CT 機,患者取仰臥位行NCCT 檢查,電流200 mA,電壓120 kV,設置大腦層面掃描間隔10 mm,層厚10 mm,小腦、腦干區間隔和層厚為5 mm。 ②DSA 檢查: 檢查儀器為飛利浦CV20型大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檢測方法如下: 于患者的升主動脈中置入5 F 豬尾導管,用高壓注射設備以20 mL/s 的速度注入40 mL 的對比劑,注射壓力<700 psi,采集患者頭顱正中部位腦部圖像,直至清晰顯示靜脈竇期為止。 再調整圖像濾過參數、像素位移、窗寬、窗位,以DSA 灌注圖像為腦實質期。采集完畢后,重建三維成像,多角度觀察血管狹窄情況,并用正圓形鋼球 (直徑10 mm) 測量血管狹窄情況,鋼球位置可根據圖像種類和病變情況來調整。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NCCT、DSA 檢查的準確度,并分析DSA 診斷的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的疾病類型和比例,包括血管正常、大腦動脈閉塞及狹窄、交通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②比較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狹窄情況,包括最小直徑、病變長度以及直徑、面積狹窄程度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60 例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中,DSA 確診60 例為陽性,NCCT 檢查顯示41 例陽性,19 例陰性,準確度為68.33%。 DSA 檢出9 例血管正常,51 例血管異常。 見表1。

表1 60 例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的DSA 檢查結果
2.2 血管狹窄情況 43 例大腦動脈閉塞及狹窄患者中,治療后的最小直徑、病變長度高于治療前,直徑和面積狹窄程度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狹窄情況 (n=43,±s)

表2 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狹窄情況 (n=43,±s)
面積狹窄程度(%)治療前 0.85±0.11 6.87±2.45 42.85±12.35 46.58±11.95治療后 2.45±0.36 11.13±2.95 14.92±5.60 16.25±5.12 t 27.872 7.285 13.506 15.298 P 0.000 0.000 0.000 0.000時間 最小直徑(mm)病變長度(mm)直徑狹窄程度(%)
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前循環急性CIS 作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偏癱、殘疾或死亡。 前循環CIS 的發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或阻塞密切相關,治療時以疏通腦血管、恢復腦供血為主[4]。 目前,可通過外科手術、藥物、介入手術等手段治療前循環急性CIS,但手術創傷較大、藥物治療效果較差,而介入治療因創傷小、適應證廣的優勢受到臨床重視。 血管內介入治療需詳細了解患者的血管病變情況,常規的NCCT 檢測無法滿足其需求,需聯合DSA 檢查。
本研究結果顯示,60 例前循環急性CIS 患者中,DSA 確診60 例陽性,NCCT 檢查顯示41 例陽性,準確度為68.33%。 DSA檢出9 例血管正常,占15.00%; 51 例血管異常,占85.00%。43 例大腦動脈閉塞及狹窄患者中,治療后的最小直徑、病變長度高于治療前,直徑和面積狹窄程度低于治療前,表明NCCT聯合DSA 可提高前循環急性CIS 的診斷準確度,為血管內介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有利于改善血管狹窄情況,促進康復。 分析原因在于NCCT 可有效顯示患者腦組織梗死部位,有利于排除腦出血、顱內占位等情況,具有方便、快捷、經濟、安全的優勢,是臨床上初診前循環急性CIS 的常用方法[5-6]。 但NCCT 無法準確確定腦組織缺血病變的大小及位置,對血管病變情況無法檢測,且易受操作者經驗以及儀器、技術等因素影響,發生誤差,因此需要聯合DSA 檢查,提高診斷準確性。DSA 檢查是利用導管等材料將對比劑注入目標血管,并根據腦血管的血流特征,采集動、靜脈各時期的影像,可全面、精細地顯示腦血管的解剖結構,反映血流動力學的變化。 DSA 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極高的準確性,可準確發現血管病變的位置、性質,準確顯示血管病灶的狹窄或堵塞情況,為血管內介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7]。 劉新志等[8]的研究也表明DSA 診斷可準確檢出狹窄血管,加強介入治療效果,改善術后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NCCT 聯合DSA 可提高前循環急性CIS 的診斷準確度,為血管內介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有利于改善血管狹窄情況,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