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艷,李利娟
(韶關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韶關512123)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我國居民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癥之一,臨床癥狀以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為主,病情遷延持久。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雖然我國居民對其認知水平及防范意識在逐年提升,但Hp 感染的總體發病率仍呈現不斷上漲趨勢。 資料[1]顯示,在我國成年人群中,Hp 感染率為40%~60%。 對于Hp 感染的治療,目前仍以預防為主,一旦確診為Hp 感染,建議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根除致病菌。 如果感染控制不佳,多數感染者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胃部不適、疼痛等慢性胃部炎癥,甚至誘發胃黏膜萎縮、潰瘍及胃部惡性腫瘤[2]。 近年來,應用益生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方法日益被臨床認可并廣泛使用。 研究[3-4]表明,益生菌對于修復受損的胃部黏膜組織,快速恢復受損的胃部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合并Hp 感染的胃部疾病,聯合益生菌方案有利于患者胃部疾病的康復及遠期預后。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4 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復方嗜酸乳桿菌片治療Hp 陽性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6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4 例Hp 陽性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患者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14C 呼氣試驗為Hp 陽性; 近1 個月內未接受過本研究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 嚴重感染患者; 嚴重骨質疏松患者;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治療藥物過敏患者; 腫瘤患者; 精神系統疾病患者。 94 例患者利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研究組 (n=47) 和對照組 (n=47)。 對照組中男23 例,女24 例; 年齡22~78 歲,平均年齡 (42.78±3.45) 歲。 研究組中男24 例,女23 例; 年齡21~76 歲,平均年齡 (42.55±4.18) 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前均禁用其他藥物。 對照組給予以下藥物治療: 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10 mg,bid,po; 甲硝唑片0.4 g,bid,po; 枸櫞酸泌鉀,1 包,bid,po。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1 g,tid,po (與其他藥物隔開2 小時服用)。 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停藥30 d 后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如下: 治愈: 患者胃部不適癥狀,如腹痛、灼燒感等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示胃部炎癥徹底消退,Hp (-); 顯效:患者上述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胃鏡檢查示炎性反應基本消失,Hp (-); 有效: 患者上述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胃鏡檢查示炎性反應縮小≥50%; 無效: 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 C14 呼氣試驗 (-) 為Hp 根除成功。 總有效率= 治愈率+ 顯效率+有效率。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n (%)]
2.2 不良反應 研究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8.51% vs.10.64%) 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n (%)]
胃炎通常指胃部黏膜出現炎性病變,根據臨床表現及發病時間,主要分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以胃部不適反復發作為主要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臨床對于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案一般以抑酸、保護胃黏膜、改善消化功能為主。 Hp 是引發或加重胃炎的重要病因,其通過降解胃黏膜的脂質層,對胃黏膜生理結構產生破壞,加重胃部炎癥,如未及時控制,甚至可誘發胃部腫瘤。 對于合并Hp 感染者,可聯合抗菌藥物,如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維酸進行治療,包括常見的三聯或四聯療法[5],但是關于復方嗜酸乳桿菌片治療Hp 陽性慢性胃炎的臨床研究目前相對較少。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及甲硝唑、枸櫞酸泌鉀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復方嗜酸乳桿菌片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11% (P<0.05);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 (P>0.05); 提示兩種方案治療Hp 陽性慢性胃炎均有顯著效果,且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復方嗜酸乳桿菌片治療Hp 陽性慢性胃炎的療效更為顯著。 究其原因如下:枸櫞酸鉍鉀是以鉍劑為主要成分的復方制劑,該藥進入胃部后迅速崩解,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該藥可以在胃潰瘍部位形成具有保護性屏障的氧化鉍膠體薄層,有效隔絕外部食物刺激、胃酸或消化因子對于潰瘍面的腐蝕刺激作用,加速炎癥的消失和潰瘍面的愈合[6]。 雷貝拉唑屬于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通過與胃壁細胞分泌小管迅速結合,有效拮抗胃酸分泌功能,與其他同類藥物相比,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作用的靶點更多,起效更為迅速,持續時間更長,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部炎癥損傷[7-8]。 復方嗜酸乳桿菌片為益生菌類藥物,主要成分為嗜酸乳桿菌菌粉、糞鏈球菌菌粉及枯草桿菌菌粉,進入胃部組織后,其代謝產物為大量乳酸,可以顯著提升機體胃腸道內酸度,增加胃部免疫因子,增加自身生理性屏障,有效抑制Hp 的生長繁殖,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過量繁殖,恢復機體正常菌群[9-10],對于慢性胃炎,尤其是合并Hp 感染者的預后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Hp 陽性慢性胃炎患者,應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聯合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甲硝唑及枸櫞酸泌鉀治療的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