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儀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6 醫院 骨科,福建 福州350001)
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作為脛骨骨折的常見類型,多有血運代償性不佳、軟組織損傷等癥狀,極易誘發骨不連或骨折延遲愈合[1]。 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固定 (LCP) 固定與交鎖髓內釘固定 (INF) 作為常用的手段,在臨床中應用相對廣泛,但關于二者的臨床療效比較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探討LCP 與INF 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90 例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患者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 例。 納入對象有完整資料,均滿足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的診斷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有手術指征,同時排除依從性差者、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病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精神異常者。 對照組: 男28 例,女17 例; 年齡20~60 歲,均值 (35.4±2.8) 歲。 觀察組: 男26 例,女19 例; 年齡22~60 歲,均值 (35.8±2.3) 歲。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INF 治療,術前通過X 線檢查骨折情況,選用合適的髓內釘,患者取平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從骨折前側作縱切口,長度6~8 cm,切開深筋膜和骨膜,通過X 線協助骨折復位,從髕前正中入路作開口,擴髓鉆擴髓。 定位瞄準器引導下將鎖定釘置入近端與遠端,關閉切口,沖洗與縫合。 觀察組患者接受LCP 治療,根據CT 結果與骨折類型,選用合適的鎖定鋼板,患者取平臥位,硬膜外麻醉,X 線協助復位,骨折近端內側縱切口,長度1.5 cm,分離深筋膜和骨膜,建立皮下隧道。 經X 線透視了解復位情況,在合適位置放置鋼板,擰入鎖定螺釘鋼板,再次明確位置無誤,沖洗切口并縫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評價踝關節功能優良率。
1.4 評價標準 踝關節功能評價標準參考Kofoed 評分[3]: 優:評分≥90 分,骨折愈合,踝關節功能正常,患肢無短縮; 良:評分70~89 分,骨折基本愈合,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患肢短縮不超過1 cm; 差: 無法達到前述要求。 計算優良率。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無顯著差異 (P>0.05),但觀察組的骨折愈合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s)
骨折愈合時間 (周)觀察組 45 68.58±2.63 150.24±12.53 8.01±1.26 14.72±1.02對照組 45 68.93±2.77 150.11±12.32 8.22±1.42 12.19±0.75 t 0.0953 0.0622 0.0645 2.9906 P>0.05 >0.05 >0.05 <0.05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
2.2 兩組的踝關節功能比較 兩組的踝關節功能優良率無顯著差異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踝關節功能比較 [n (%)]
2.3 兩組的并發癥比較 兩組的感染、骨折延遲愈合、骨折不愈合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但觀察組的畸形愈合、成角畸形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癥比較 [n (%)]
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在脛骨骨折中約占7%[4],若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容易誘發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5],為此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十分關鍵。 脛骨遠端關節比較特殊,受到外界暴力作用后,容易發生嚴重骨折,加之骨折愈合難度大[6],需引起重視。 針對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可采取的治療方案較多,但傳統固定容易出現復位錯誤、畸形愈合等,影響關節恢復[7]。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成熟,INF 與LCP 成為治療本病相對有效的手段,受到了醫患的認可,但關于二者臨床療效的比較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索。
本研究結果顯示,INF 與LCP 方案下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踝關節優良率無顯著差異 (P>0.05),但LCP 方案的骨折愈合時間顯著長于INF 方案 (P<0.05); 二者的感染、骨折延遲愈合、骨折不愈合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但LCP 方案的畸形愈合、成角畸形發生率顯著低于INF 方案 (P<0.05)。 茍威[8]對收治的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予以交鎖髓內釘固定,觀察組予以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固定,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骨折愈合時間更長(P<0.05),但組間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Mazur 評價分級差異不顯著 (P>0.05); 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的畸形愈合率為4.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0% (P<0.05),而組間感染率、延遲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LCP 屬于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的新型內固定手段,切口較小,固定可靠,可在非直視下完成操作[9],從骨折端兩側以小切口將接骨板插入,而且手術切口盡量遠離條件差的區域,不會將骨折端直接暴露,對血管的破壞程度輕,促進了骨折愈合[10]。 同時,遠端鋼板用不同平面的螺釘孔設計,可多平面固定,提高了穩定性,避免畸形愈合。 不過,LCP 操作期間可能破壞骨膜外血供,誘發感染與延遲愈合。
綜上所述,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能夠取得與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相似的踝關節優良率,二者各有優劣,可靈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