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彬,林曉杰,歐文斌
(韶關市職業病防治院 康復二科,廣東 韶關512000)
高血壓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癥,據統計[1],高血壓患者中有超過一半者均患有高脂血癥。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多發于老年群體,加之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是引發心腦血管類疾病的重要因素,若不積極采取治療,將進一步增加心腦血管類疾病的風險,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2]。 因此,有效降壓降脂對預防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常采用辛伐他汀治療,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對于最佳用藥劑量尚存在爭議[3]。 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采用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對患者血壓、血脂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年12 月期間收治的60 例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分為兩組各30 例。 對 照 組 男19 例,女11 例; 年 齡60~78 歲,平 均(67.51±3.43) 歲; 病程1~10 年,平均 (6.32±2.71) 年。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 年齡61~80 歲,平均 (67.48±3.39) 歲; 病程1~11 年,平均 (6.29±2.82)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患者均自愿參與。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①符合 《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 年修訂版)》[4]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即臨床測量收縮壓≥140 mm Hg、舒張壓≥90 mm Hg; ②符合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中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5],即TC (≥5.72 mmol/L)、TG (≥1.70 mmol/L)、LDL-C (≥3.64 mmol/L)、HDL-C (≤0.91 mmol/L) 未達到正常水平。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②繼發性高血壓者; ③伴有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降壓、嚴格控制飲食等。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常規劑量辛伐他汀(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901) 治療,即每天予以20 mg 劑量于晚間口服。 觀察組予以高劑量辛伐他汀治療,即每天予以40 mg 劑量于晚間口服。 兩組患者均治療半年。
1.4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10 mm Hg,TC 水平下降≥20%,TG 水平下降>40%; 有效: 患者的舒張壓下降<10 mm Hg,TC 水平下降<20%,TG 水平下降20%~40%; 無效: 患者的舒張壓、TC及TG 水平未改善。 ②于治療前、治療半年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及血脂指標水平,血壓包括舒張壓、收縮壓,血脂包括TC、TG、HDL-C、LDL-C。 ③記錄兩組患者的嘔吐、腹瀉、消化不良、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血壓、血脂指標 治療后,觀察組的舒張壓、收縮壓、TC、TG、LDL-C、HDL-C 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壓、血脂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的血壓、血脂指標比較 (±s)
指標 時間 觀察組(n=30)對照組(n=30) t P舒張壓 治療前 97.79±9.19 96.87±9.24 0.387 0.700(mmHg) 治療后 85.12±6.42 91.32±7.53 3.432 0.001收縮壓 治療前 167.73±12.26 167.95±12.38 0.069 0.945(mmHg) 治療后 123.28±8.89 134.15±8.72 4.781 0.000 TC 治療前 6.22±0.82 6.21±0.77 0.049 0.961(mmol/L) 治療后 4.15±0.71 5.62±0.87 7.170 0.000 TG 治療前 2.29±0.36 2.31±0.45 0.190 0.850(mmol/L) 治療后 1.06±0.27 1.85±0.33 10.148 0.000 HDL-C 治療前 1.14±0.25 1.15±0.29 0.143 0.887(mmol/L) 治療后 2.14±0.49 1.20±0.65 6.325 0.000 LDL-C 治療前 4.14±0.81 4.15±0.78 0.049 0.961(mmol/L) 治療后 2.18±0.42 3.56±0.63 9.983 0.000
2.3 不良反應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n (%)]
高血壓、高脂血癥是臨床相互并發的兩種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為顯著,其發病多與長期飲酒、高熱量及高鹽飲食、肥胖等因素有關,高血脂易導致機體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增加動脈阻力,進而引起血壓升高; 血壓升高又會加重血管損傷,機體血流循環受阻,更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6]。 因此,加強血壓血脂的控制對預防和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尤為重要。
辛伐他汀是一種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作為臨床常見的降脂藥物,通過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可以有效調節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壓[7]。 有研究[8]表明,辛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提高機體血藥濃度,達到降脂降壓的目的,但在劑量控制方面尚無統一意見。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采用常規劑量治療的對照組,高劑量治療的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 兩組治療后的舒張壓、收縮壓、TC、TG、LDL-C 及HDL-C 均較治療前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表明采用高劑量辛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的臨床效果相比低劑量治療更理想,可有效降低血壓、血脂,改善患者病情。 不良反應方面,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觀察組為13.33%,觀察組略高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高劑量辛伐他汀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高劑量辛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血壓、血脂,促進患者轉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