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洋,馬洺遠,張盛斌
(汕頭市中心醫院 1 血管介入科,2 呼吸科,廣東 汕頭515000)
支氣管擴張是指患者支氣管與周圍組織出現慢性化膿性炎癥及纖維化而使機體支氣管壁的彈性組織和肌肉受到破壞,從而造成支氣管變形、持久性擴張。 咯血是指機體喉部以下的器官如支氣管、氣管、肺組織等出血,且在患者咳嗽時從口腔內排出的過程。 其中支氣管擴張是引起機體咯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失血性休克或窒息,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1]。 本研究分析支氣管動脈栓塞術聯合藥物治療支氣管擴張所致咯血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60例支氣管擴張所致咯血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0 例。 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 年齡27~74 歲,平均年齡 (51.62±7.45) 歲; 病程3 個月~9 年,平均病程 (5.28±1.24) 年。 對照組男20 例,女10 例; 年齡26~75 歲,平均年齡 (52.12±7.28) 歲; 病程4 個月~8 年,平均病程 (4.93±1.03)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獲院內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符合 《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治專家共識》[2]中相關診斷標準; 符合 《診斷學》[3]中咯血相關診斷標準; 經胸部CT 確診為支氣管擴張; 24 h 咯血量在218~336 mL 之間; 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 其他疾病致咯血及精神疾病者; 對治療藥物及造影劑過敏者; 其他支氣管及心腦血管疾病者; 拒絕參與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藥物治療,給予平喘、抗感染、止血等對癥治療,將20 mg 的酚妥拉明 [葵花藥業集團 (吉林) 臨江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1784,規格1 mL ∶10 mg] 聯合10 U 的垂體后葉注射液 (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254,規格為1 mL ∶10 單位) 加入5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行微量泵靜脈泵入,速率保持在4~5 mL/h,于患者咯血量降至100 mL/d 或其痰中僅有少量血絲后,持續應用20 mg 酚妥拉明加入5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行靜脈泵入,速率維持在2 mL/h,于患者無咯血狀況后停止。 觀察組實施支氣管動脈栓塞術聯合藥物治療,所用導管均由北京萬鴻亨業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支氣管動脈栓塞術: 利用Seldinger 技術對患者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成功后置入5 Fr Cobra 導管,并將其放于機體患側支氣管動脈的開口處,注入適量造影劑,對患側的支氣管動脈行造影操作,觀察其是否為若干支血管共干供血,注意觀察機體胸段脊髓處動脈、支氣管動脈及肋間動脈的共干關系,如有需要可行肋間動脈和內乳動脈造影,此后依據第一次造影結果,應用3 Fr 微導管在謹慎避開肋間與脊髓動脈后將其放于機體支氣管動脈病變分支的遠端,此后通過加壓向其中推入2 mL 造影劑,如未出現造影劑反流,則表明微導管固定牢靠,可行栓塞。 栓塞時,可應用碘油、明膠海綿顆粒或聚乙烯顆粒等對病變血管的末端實施逐級栓塞,采用明膠海綿條 [祥恩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 (準) 字2012 第3641709 號],規格為20 mm × 20 mm× 5 mm,對主干實施栓塞,此后再行造影,若栓塞部位的動脈未出現顯影則表明栓塞成功。 1 條支氣管動脈成功栓塞后,需繼續尋找是否存在其他支氣管動脈出血,若出血部位由若干支動脈供血則需全部實施栓塞。 此后將導管撤出,對穿刺點實施加壓包扎。 術后進行藥物治療,應用方法與劑量與對照組相同,并應用適量抗生素。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 記錄兩組治療2 d 后的臨床療效,療效判斷標準: 治療2 d 后,患者氣促、冷汗、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消失,咯血停止,四肢回暖為顯效; 治療2 d 后,患者氣促、冷汗、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減輕,24 h 咯血量<100 mL,咯血間隔時間延長為有效; 患者治療2 d 后癥狀未有變化,24 h 咯血量>100 mL 為無效。 總有效率= 顯效率+ 有效率。 ②記錄兩組治療后的咯血停止時間 (自治療起至咯血停止的時間)。③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發熱、胸痛、心悸、血壓升高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 (93.33%) 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咯血停止時間 治療后,對照組的咯血停止時間為 (4.62±0.37) d,觀察組為 (2.37±0.28) d,觀察組的咯血停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26.560,P=0.000)。
2.3 不良反應 兩組的不良反應均在對癥治療后緩解。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支氣管引起的咯血是臨床呼吸內科的急重癥之一,早期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提高治療效果尤為重要。 目前,臨床治療以垂體后葉素、酚妥拉明等止血和血管收縮類藥物為主,但部分患者因過敏而影響使用[4]。 近年來,有研究[5]顯示,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是一項以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為基礎進而發展形成的介入止血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

表2 兩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n (%)]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較高,咯血停止時間較短,且兩組的不良反應無顯著差異,表明支氣管動脈栓塞術聯合藥物治療支氣管擴張所致咯血的臨床效果較好。 分析原因在于酚妥拉明屬于一種短效的非選擇性α 受體阻斷類藥物,可拮抗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促使體內肺血管及其周圍血管的擴張,從而降低機體支氣管動脈壓和肺動脈壓,發揮止血作用; 垂體后葉注射液屬于血管收縮劑,通過利用自身含有的加壓素與機體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加壓素受體Ⅰ相結合,收縮外周毛細血管及動脈前括約肌,從而減輕肺循環壓力,發揮止血作用; 兩種藥物聯用可發揮較好的協同及互補作用,提高止血效果[6]。 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可以有效栓塞因支氣管擴張導致的畸形支氣管動脈,機械性堵塞機體咯血血管,可降低病變血管的血流灌注壓力,從而有效止血[7]; 術中通過行股動脈穿刺、插管、造影、栓塞等措施可減少栓塞并發癥,本研究中未發生相關嚴重并發癥,栓塞術聯合藥物治療能夠充分發揮止血作用,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支氣管動脈栓塞術聯合藥物治療支氣管擴張所致咯血具有顯著的效果,可縮短咯血停止時間,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