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劉潔,洪慧,覃雪梅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 湛江524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加之中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糖尿病 (DM) 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原發性糖尿病一般無法根治,患者需要進行長期有效的治療,治療過程中嚴密監測血糖、維持血糖穩定是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 相關研究[2]顯示,給予糖尿病患者必要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其血糖監測依從性,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得到了加強。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湛江中心人民醫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80例,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動態血糖監測患者監測認知與依從性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期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80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各140 例。 對照組中男68 例,女72 例,平均年齡 (62.10±3.81) 歲,平均病程 (7.31±4.62)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 (7.43±2.15) 年; 研究組中男70 例,女70 例,平均年齡 (63.62±3.54) 歲,平均病程 (7.39±4.30)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 (7.52±2.41) 年。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講解血糖監測的重要作用。 護理人員采取知識講座、個性化指導等方式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講解維持血糖穩定對病情控制的重要性。②講解血糖測定方法。 按照 《中國2 型糖尿病指南》 指導患者血糖測定的正確方法,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血糖監測方案。 ③記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準確記錄患者的血糖值及監測時間。 ④及時修正治療方案。 根據血糖監測的結果及隨訪的患者飲食、運動等情況合理指導和調整治療方案。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監測認知度比較 [n (%)]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在血糖監測認知 (血糖監測時間/頻率,血糖監測控制目標,血糖監測結果,血糖監測意義,血糖監測注意事項) 和血糖監測依從性方面的差異。 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三種,其中完全按照方案執行認定為完全依從,按照方案執行50%以上認定為部分依從,按照方案執行不足50%認定為不依從。 依從性=(完全依從例數+ 部分依從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 (%) 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監測認知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在血糖監測時間/頻率、血糖監測控制目標、血糖監測結果、血糖監測意義、血糖監測注意事項等方面的認知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2.2 血糖監測依從性 研究組患者的血糖監測依從性為96.4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監測依從性比較 [n,n (%)]
隨著中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群體的各種慢性病也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糖尿病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老年患者正處于特殊的生理階段,其記憶力和精力都在逐漸衰退,且部分患者除糖尿病外還在接受其他藥物治療,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非常多。 糖尿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是患者內分泌代謝異常,胰島分泌的胰島素不能維持患者的正常糖代謝,所以需要外源性補充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 原發性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的藥物治療,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維持血糖的穩定一直是重中之重,很多嚴重的并發癥如心梗、腎衰、糖尿病足、失明等往往源于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所以血糖監測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3]。 然而糖尿病作為慢性疾病,治療周期長,很多患者出院后的血糖監測工作做得并不好。 相關研究[4-5]顯示,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越大,其血糖自我管理的水平也越差,原因可能在于老年患者認知水平和記憶力減退,或是血糖測定儀器操作復雜導致老年患者不能很好地掌握等。 顯而易見,常規護理干預已經不能滿足老年患者的需求,需要探討一種更加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以幫助患者提高血糖監測依從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血糖監測時間/頻率、血糖監測控制目標、血糖監測結果、血糖監測意義、血糖監測注意事項等方面的認知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研究組患者的血糖監測依從性達96.4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可見,經過針對性護理干預后患者對血糖監測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提高,血糖監測依從性也更好。 究其原因在于: 針對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這種新型的護理方式更加關注患者的年齡狀態、健康狀態、心理狀態等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有的放矢地安排個性化的護理流程,讓患者更了解治療過程,更加關注自身血糖變化,理解血糖監測的重要作用,幫助患者從 “被動治療” 向 “主動關注” 轉變。 有研究[6]顯示,針對性護理干預這種護理模式有助于加深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相互理解,患者也更易形成血糖監測的習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老年糖尿病動態血糖監測患者的監測認知與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