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團隊:威海市文登區體育名師成長共同體
主持人:姜建明
成員:于曉明 榮燕光 徐曉東 孫志剛 邢云遷
叢浩然 劉 萍
研討話題:體育教學中“叫停”的策略
研討網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
thread&tid=10075&extra=page%3D1&page=1
一、形式轉換提升“叫停”
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也應做到梯度練習、形式多樣,這樣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掌握運動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當一種練習形式完成進行下一練習形式轉換時,教師必然要對學生進行“叫停”,這樣的“叫停”是隨著練習形式的轉換而進行的,是必要的、有效的“叫停”。如在學習足球腳內側踢球時,主教材腳內側踢球教學練習設計成踢固定球—兩人互踢球—三人換位踢球—游戲比賽(應用)幾種形式。當第一種練習形式(踢固定球)完成后,就有必要對掌握技術動作的學生進行“叫停”,布置下一種形式的練習(兩人互踢球)。這種明確方法、提出要求的“叫停”能夠促進學生練習,達到提升練習效果的目的。
二、技能偏差糾錯“叫停”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實踐性課程,強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動作技能。動作技能的學習要經過泛化、分化、自動化三個階段,因此練習時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當多數學生在練習時出現技能動作偏差時,教師就有必要“叫停”進行糾正動作,以利于正確技能動作的掌握。如在進行學習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體育課堂上,當學生在進行一拋一墊練習,多數學生不能做到插、夾、抬和身體協調用力時,教師便果斷“叫停”,進行動作糾正,及時指出練習中的錯誤動作,進一步明確正確的技術動作并做出規范的動作示范。這樣做的好處是強化正確技術動作,使學生能夠改正錯誤、糾正動作,為后續掌握正確技術動作打下基礎。
三、規則教育滲透“叫停”
教學比賽和游戲是體育課堂教學常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樂于參與、展示自我的平臺。在進行教學比賽時,可以通過簡化規則、降低難度增加比賽的連續性和欣賞性。無論是簡化規則還是執行原有的競賽規則,學生在進行教學比賽時都必須認真遵守,出現問題及時進行規則教育和德育教育。如在進行籃球運球接力比賽時,規則是運球繞過障礙物返回起點和下一個學生擊掌后,下一個學生才能進行比賽。但在教學比賽時往往會出現學生運球失敗后抱球跑或者沒有擊掌就出發的現象,這時教師就有必要進行“叫停”,通過出現的違規現象對學生進行規則意識教育,讓他們了解比賽規則,公平、公正地進行比賽;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育學生公平比賽、誠實做人。這種通過身邊事例進行的教育能夠使學生印象深刻、利于改進,這樣的“叫停”事半功倍。
四、規范動作點撥“叫停”
青少年學生具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傾向,他們能夠勇于展示自我。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展示自我的機會,不但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能給其他學生提供學習技術動作的真實情景,易于掌握技術動作。在展示過程中,當學生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突破有所幫助時,教師應及時“叫停”突破重難點、強化動作。如在教學雙手胸前傳接球時,在學生分組練習結束后進行動作展示,當兩名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傳接球動作時,教師及時“叫停”,對兩個人的動作進行點評,在強調伸臂、翻腕、撥指的同時,向學生重點指出傳球時上下肢的協調用力。這樣的“叫停”能夠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與掌握,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同時,該學生的展示會使其他學生增加信心、樹立自信,練習更加積極主動,有利于學生動作技能的掌握,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五、安全隱患果斷“叫停”
體育課堂教學是在室外進行的實踐性活動,涉及場地、器材較多。雖然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安全隱患和偶發事件。對于學練中的安全隱患和偶發事件教師應果斷“叫停”,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如在《分腿騰躍跳箱》一課中,學生進行分組練習,當第一組學生完成支撐跳躍練習時,跳箱蓋發生了錯位,教師果斷“叫停”,請各小組長配合檢查跳箱的穩定情況。雖然這樣的被迫“叫停”對學生的練習會有少許的影響,但對于練習的安全性起到了保障的作用,通過“叫停”消除了跳箱的隱患,防止了傷害事故的發生,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這樣的“叫停”是有效且必要的。
——李大健(江蘇省連云港市久和小學,22204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