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
摘要:在行政事業單位深入改革、創新發展新常態下,如何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成為權衡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競爭實力重要指標,只有國有資產得到科學管理,才能保障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鏈條健康穩固,管理能力得以提高。本文通過探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路徑,以期提高其綜合管理能力。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
國有資產管理主要是指以擁有國家資產所有權單位為主體,以劃分管理權限為導向,以提高資產效益或維持原有價值不變為出發點,針對效益分配情況進行監督,繼而實現國有資產科學管理目標。綜合來講一切協調、組織、指揮、監管、控制國有資產及使用、收益、占有、處置國有資產的行為均屬于國有資產管理范疇。然而,當前我國與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國有資產管理研究成果較少,加之新時代國家處于深入改革、對外開放轉型發展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目的、方法、環境不盡相同,未能打造一體化國有資產管理機制,這也為本次研究創造條件。基于此,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管理質量,探析其國有資產管理優化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必要性
(一)保障國有資產結構合理健康
國有資產主要是指從法律層面上為國家所有,可以創造社會效益、經濟等效益的資源統稱,囊括盈余公積、資本公積、法人資本、項目資產份額、未分配利潤等資產。只有這些資產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創造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保等效益,才能保障國有資產安全,資產效益不斷增多?;诖?,行政事業單位重視國有資產管理,通過國有資產管理保障其結構合理、健康穩定,為創造更高效益奠定基礎,體現行政事業單位優化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必要性。
(二)實現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目標
通過對國有資產內涵進行簡要分析可知,盈余公積、項目資產份額及未分配利潤等資產均屬于國有資產,這些資產通過存儲、投資、利潤再分配可以產生收益,一旦經營管理失調將使國有資產面臨貶值風險。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作為綜合利用國有資產的重要部門之一,需通過管理優化確保相關資產可以保值、增值,繼而助力市場經濟穩健發展。
(三)維護行政事業單位合法駕馭國有資產的權利
資產只有處于充分利用狀態才能創造更高效益,為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助力我國全民所有制市場穩健發展,其需通過管理優化滲透法治意識,通過現行法律法規約束自身國有資產綜合利用行為,立足行政事業單位,營建法治化管理氛圍,通過管理進階式發展維護行政事業單位權利,鞏固資產合法地位。
(四)提高我國生產力
國有資產是提高我國生產力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資產充裕且得以優化配置,才能保障生產力得以高效提升,為此行政事業單位需持續優化國有資產管理形式,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導向調配各類資產,繼而立足經濟建設實況提高我國生產力,助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性發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難點
(一)行政事業單位缺乏財務管理能力
在改革開放后財務管理概念涌入我國,財務管理作為統籌內部控制、管理會計、全面預算等財會工作的重要管理模式關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成效。然而,當前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缺乏財務管理能力,忽視內控價值,不重視全面預算,使國有資產無法得到優化配置,其在項目中的份額比例不科學,影響國有資產管理綜合成效。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有待優化
良好的管理體系應由管理部門、制度、標準等因素構成。然而,當前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存在未設立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管理責任不清,管理效益較低,賬實不符、存量不足等問題,不僅降低國有資產管理質量,還阻滯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發展。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流轉程序有待規范
雖然有些行政事業單位設立實物資產管理工作崗位,但轉移、驗收、購置、處置等國有資產管理環節仍存在不規范問題,無法引導人們樹立科學、規范資產管理意識,加之工作人員能力有限,未能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發展需求創新國有資產流轉方式,無法優化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措施
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難點進行分析可知,行政事業單位缺乏財務管理能力,管理體系不佳及流轉程序有待規范等問題較為突出,為此需秉持如下原則,探尋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措施:其一,法治化管理原則。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及與行政事業單位相關行業準則不斷優化國有資產管理措施,營建法治化綜合管理氛圍;其二,效益優先原則。一切國有資產管理優化措施實施出發點均為助力行政事業單位獲取效益,如環保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為此相關管理措施的優化需遵循效益優先原則,使管理質量得到保障;其三,與時俱進原則?;谛姓聵I單位項目開發、經營情況處于動態發展進程中,為此國有資產管理需與時俱進,在國家指引下探尋優化管理措施,通過創新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質量。
(一)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能力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需引入財務管理理念,將其滲透在國有資產管理各個環節,使相關管理機制更為健全,可以洞悉國有資產在調配進程中的潛在風險,為優化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奠定基礎;其次,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敦促、指導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樹立國有資產優化配置意識,避免相關管理工作僅停留在報賬、做表、匯總等表面,緊抓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要素,如管控環境、管控程序、會計制度等,打造富有滲透性的財務管理架構,將一切可能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質量的因素納入其中,使國有資產管理得以優化;最后,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國有資產管理優化目標,探尋管理新出路并調整財務管理內容,繼而實現該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目標。
(二)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首先,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將相關管理工作從傳統財會工作中脫離出來,設立專職部門,交由專人管理,明晰部門權責,使處置、分配、利用、占有、收益等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有的放矢,避免出現管理疏漏及冗余環節,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有效性;其次,規設國有資產管理標準、制度、守則等內容,如《國有資產處置制度》《國有資產利潤分配標準》等,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依托,建立一套科學、高效且富有實效性的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最后,建立監管機制,做好監管工作,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通過監督及時優化相關管理措施。
(三)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流轉程序
首先,明確轉讓主體、書面決議,將流轉方案以書面形式呈交有關部門進行審批,待審批通過后予以執行;其次,按照“誰所有、誰受益”理念界定、核實權益及資本金;最后,合理評估資質,以《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為依托進行評估,評估范圍囊括非專利技術、專利權、商標權、信譽、股權等內容,最終得到系統全面的審計結果。在保障國有資產流轉程序科學、高效前提下,需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會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打造一支專業能力強、素質全面的國有資產管理隊伍,加之培訓指導,助其掌握創新技能,持續優化管理措施,使各項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進行。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可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與國有資產管理相關數據資源,探析優化管理規律,篩選優化管理基點,以經營項目為依托調配國有資產,達到創新管理獲取更高效益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質量,其需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能力,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流轉程序,通過財會人才的培養打造穩定、科學、高效的管理團隊,旨在實現國有資產管理持續優化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靜.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點與難點分析[J].財會學習,2018 (05):33-34.
[2]劉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學習,2018 (24):231-232.
[3]江玥熹.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