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蕊 許世英
【摘要】? ?增強競爭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的核心目標。新能源汽車行業是順應我國經濟內涵式、持續性發展的重要行業,其發展能力備受關注。文章以179家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選取2016—2018年的年報數據為樣本,從盈利能力、資產規模、償債能力、增長能力和營運能力五個方面選取了15個主要財務指標,運用SPSS 23.0軟件中的因子分析法構建指標體系,對企業現有的發展能力和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發現只有8家企業三年穩步增長,大部分企業發展極不穩定,最后結合行業目前的實際發展狀況提出增強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企業;因子分析;發展能力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20)04-0057-03
一、引言
為維護生態和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將清潔能源作為汽車動力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全球汽車業正在面臨著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的趨勢和挑戰,國內外各大汽車企業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以期奪取未來汽車行業的主導權。隨著新能源汽車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的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始迅速成長和相互競爭。2010年新能源汽車業被列為我國戰略發展產業,其后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長,逐漸成為世界上占比最高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和生產市場。行業變革與福利政策變化使新能源汽車業內競爭格局生變,各企業發展態勢不明,上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作為公眾實體,關乎各方利益,因此本文對其發展能力進行了研究,主要從財務角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不同發展層次的企業提出建議。
二、基本概念及文獻回顧
(一)發展能力的概念。發展能力又名增長能力,是指企業在累積資源以擴大規模和強化自身實力方面的潛在能力。企業的發展能力由它在自身經營活動中實現的銷售增長、資金投入和利潤的創造與累積等決定,其強弱與企業能否持續地增加自身價值、創造股東財富密切相關。對發展能力進行分析,可以幫助股東量化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幫助潛在投資者分析企業投資回報能力,幫助經營者探索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幫助債權人評估企業的現金流與償債能力。
(二)文獻回顧。近年來,國內學者已經開始新能源汽車各方面的研究,并意識到發展能力評價對改善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孫紅梅(2012)從新能源汽車網選取了已制造出新能源汽車并在該領域取得相當成就的13家企業作為樣本,對其2011年年報中的20個財務指標,通過因子分析和計算,得出企業發展能力的綜合得分,認為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應加大對整車與配套設施的研究并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車檢測新標準,才能更好地防范風險,得出綜合得分排名前列的企業(如宇通客車、上汽集團等)綜合財力強、財務風險相對小的結論。劉紅(2018)研究了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對其成長性的影響,從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現金獲利和投資收益水平方面選取13個財務指標,從60家滬深主板上市的汽車制造企業2015—2017年年報中獲得數據,通過因子分析得出成長性的綜合得分,利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成長性和資本結構的情況,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資本結構對公司成長性的具體影響。分析得出,大部分公司的資本結構轉化到企業成長性的利用率不足,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資本結構未能達到最優,另一方面可能是公司內部管理存在重大問題。
三、發展能力的影響因素及評價指標
諸多因素都能影響企業的發展能力。從非財務角度看,包括國家的政治和法律環境、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以及企業人員素質等因素;從財務角度看,包括企業所擁有的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和質量、長短期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等。本文以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為原則,選取15個關鍵財務指標建立企業發展能力綜合評價體系,并以此評價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的發展能力。見下頁表1。
四、模型構建及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取。截至2016年1月1日之前,滬深板塊共有194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本文在剔除2016年1月1日前未上市的企業、2016—2018年間曾*ST與ST上市企業和數據缺失的上市企業后,選取了179家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作為研究和評價的對象。樣本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并與同花順和巨潮資訊網相關信息進行了手工核對。
(二)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對初始數據進行KMO檢驗及Bartlett球型檢驗,以判斷因子分析適用與否。KMO取值在大于0.6的情況下越靠近1則越適合做因子分析,樣本檢驗出的KMO值為0.695,大于0.6,表示原有變量能夠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檢驗檢測出sig值為0.000,小于事先確定的顯著性水平0.05,表示所選變量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綜合以上分析,可確認樣本企業的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三)公因子提取與命名。提取公因子是為了將強相關變量聯系在一起,實現降維。本文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用于實證研究。表2所示即為2018年樣本數據的因子貢獻率的結果,五個公因子貢獻率累計86.26%,表明這五個公因子能夠提取出原始指標所含有的大部分信息,從而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3為通過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后得到的因子載荷值成分矩陣,通過因子旋轉對變量進行分組,找出公因子并了解其含義。F1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高度相關,故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F2主要由資產總計、凈利潤和營業收入這三個指標決定,解釋程度均達到90%以上,它們代表著企業現有的資產規模,故命名為資產規模因子。F3對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解釋程度超過95%,包含有資產負債率指標近80%的信息,表示企業對所負債務的償還能力,故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F4在總資產增長率、所有者權益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上的載荷量較大,故命名為增長能力因子。F5反映了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這兩個指標所含有的信息,故命名營運能力因子。
(四)因子得分。根據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五個主要公因子上的得分情況和貢獻率,通過加權求和計算樣本中每個企業的綜合得分,得出計算公式如下:
G=[0.3049,0.2259,0.1997,0.1428,0.1268]·[F1,F2,F3,F4,F5]T (公式1)
對2016年、2017年的年度財務數據做相同處理,并根據綜合得分進行排名。
2016—2018年每一年度綜合得分排名前十位、后十位的企業及2018年得分前10家企業公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詳見表4、下頁表5。同理可得2018年得分后10家企業公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本文略。
(五)穩健性檢驗。為證明實證分析結果可靠,本文以凈利潤、資產負債率、營業利潤率、所有者權益增長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為自變量,以因子分析中的綜合得分G為因變量,對2016—2018三年年報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資產負債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與發展能力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而凈利潤、營業利潤率和所有者權益增長率則與發展能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對2017年、2018年的樣本數據做相同的回歸分析,得出與2016年相同的結論,證明了本文所使用的回歸模型是穩健的。部分數據見表6。
四、實證結果分析及建議
(一)結果分析。
第一,從綜合得分排名來看,部分企業在這三年間穩健發展且情況良好,如上汽集團、中國中車、亞太科技、三力士、華域汽車、法拉電子、繼峰股份和良信電器這八家上市公司在2016—2018每一年的綜合得分排名都位于前二十位;部分企業在三年間的發展狀況都不理想,如一汽夏利和盾安環境,三年綜合得分排名均位于后二十位;少數企業發展異常,綜合得分排名波動大,如堅瑞沃能2016年綜合得分排名位于第3位,在2017年和2018年均位于178位,其財務指標表現異常。
第二,從財務角度來看,盈利能力在企業的發展中有重大影響。通過對樣本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到,盈利能力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較為重大的影響,2016年盈利能力影響占比為21.95%,到2017、2018年則上升至25.13%、30.49%。其余因子按對發展能力的影響大小排名依次為:資產規模因子、償債能力因子、增長能力因子和營運能力因子。
第三,2016年綜合得分大于零的企業占比為49%,2017年和2018年則分別為45%、56%,說明行業總體的發展較不穩定。2016—2018年綜合得分介于-0.5到0.5之間的企業占比依次為80%、89%和84%,可見絕大部分企業發展狀況和業績仍然較為一般,有待提高。
第四,對比發展狀況持續保持優勢的企業和發展狀況一直處于劣勢的企業,可以看出:發展情況好的企業一般三個及以上的因子得分大于零,如上汽集團、亞太科技等企業;發展情況差的企業普遍有四到五個因子得分小于零,導致企業發展能力綜合得分低于樣本平均水平,如盾安環境、華訊方舟和江特電機等企業。
(二)建議。
第一,上述研究表明,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盈利能力,因此對于上汽集團、中國中車等發展情況較好的企業,應把握目前良好的市場前景,在成本控制合理、資源分配方案最優的條件下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并使之成為企業的優勢資源,以盡快穩定企業的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質量。對于亞星客車、力帆股份等排名靠后的企業,應加強與高技術企業的合作,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做好成本分析與市場培育。
第二,全面協調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提高自我研發能力以增強核心競爭力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的推動力。部分企業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資金使用效率和質量差強人意且各部門管理機制和管理體系不健全,容易導致后續發展惡性循環,因而這部分企業應該整合自身現有資源,從多方發展來找突破口,以期提升經營績效從而提高企業發展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 1 ] 劉紅.制造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對公司成長性影響研究——以汽車制造業為例[D].青島理工大學,2018,
[ 2 ] 楊燦.財務分析[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7.
[ 3 ] 郁玉環.職工薪酬準則修訂后對企業成本費用的影響研究——來自“東風汽車”的證據[J].商業會計,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