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許莉
【摘要】? ?本科審計學人才協同培養應以審計行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知識應用型和復合型為人才培養定位,以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為目標,通過校企、校地、校所、校內跨學科、國際合作協同等“五協同模式”,建立由會計師事務所、政府審計機關、審計科研機構、國外專業團體等多主體組成的協同培養體系。以知識、能力和素質為目標,通過“五協同模式”能夠培養適應和引領審計行業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 ?審計學;人才培養;協同培養目標;協同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20)04-0124-03
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包括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實踐育人平臺建設、強化科教協同育人、深化國際合作育人和深化協同育人重點領域改革等幾方面內容。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高等教育事業以及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規劃。審計事業的高速發展勢必需要高層次的審計人才,本科審計學教育作為高層次審計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等方面應積極探索協同人才培養新體制。
一、本科審計學人才協同培養的定位與目標
(一)本科審計學人才協同培養的定位
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更側重于對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本科生培養的目標更多地側重于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像審計學這樣具有較強行業特征的以應用性為主的專業,其培養目標不同于研究型專業,更側重于應用性。此外,本科教育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和職業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前者屬于知識和技能開發的知識型應用人才;而后者更側重于面向崗位的操作型應用人才。本科應用型人才面向的是職業群和行業,而不是崗位,因此更強調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應用性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具有轉化和應用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以及一定的創新能力(劉煥陽、韓延倫,2018)。而且,審計行業需要具有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決定了本科審計學培養的人才是復合型的。所以,本科審計學教育應該以知識應用型和復合型為培養定位。
(二)本科審計學人才協同培養的目標
1.強調素質教育是關鍵。職業道德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培養誠信、獨立、客觀、公正等品質是本科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素質不僅包括對上述職業素質的教育與引導,還包括作為一名社會公民應有的態度、責任心、道德感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本科審計學教育應堅持立德樹人,通過開展思政課程建設,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和信心、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到課程內容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過程。
2.全面能力培養是核心。本科階段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其中能力又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本科教育應培養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即如何學習;其次是一般能力的培養,包括溝通能力、寫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最后是專業能力訓練,如計算機應用能力、分析能力、審計判斷能力等。分析能力又分為數據分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將本科審計學教育從傳統的獲取知識轉向掌握學習的能力,是審計學教育目標的核心。本科生畢業后可以選擇繼續求學進行深造,也可以選擇從事其他專業,所以本科審計學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以及跨專業學習能力。即使本科畢業生走上審計工作崗位,面對著日新月異的審計技術、經濟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新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任務,可持續性學習能力也是本科審計學人才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一般能力在其他行業和職業中同樣重要,但是在審計學專業中又有著特殊的要求和內涵。審計溝通能力貫穿于審計過程的始終,審計溝通不僅是審計人員必備的基本工作能力,同時也是審計人員收集證據、評估風險的重要手段。寫作能力也是審計人員必備的基本能力,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的撰寫都離不開對專業寫作能力的培養。審計工作是以團隊和項目的方式進行分工合作的,同時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任務要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相輔相成。對于專業能力來說,需要圍繞著職業謹慎態度,從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方面進行訓練,加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3.掌握專業知識是基礎。知識的傳授是本科教育的基礎,本科審計學教育階段為了實現對上述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要突出兩個特點:一是知識體系要“寬口徑、厚基礎”,以適應復合型審計人才以及可持續發展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二是知識傳授的過程要注重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才能將知識、能力和素質有機結合起來,否則知識灌輸進去,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總之,結合本科教育的特點和職業需求,知識、能力和素質是本科審計學人才協同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的邏輯起點。
二、本科審計學人才協同培養的模式
為了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的審計人才,本科審計學教育要以審計行業為背景,以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為目標,以協同培養模式為途徑,搭建起可持續發展的審計學人才培養體系。
黃瑤等(2017)認為協同培養是指教育參與要素在共同的目標下進行協同合作,通過跨學科模式、創新中心模式、校內外(校校、校企、校與地方政府、校與區域、校與境外機構)協同建設模式,形成多元知識和多元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關于協同培養模式的研究文獻主要針對的是研究生培養,側重于以創新為培養目標,涉及以應用型和復合型為培養目標的本科教育的文獻較少。另外,通過已有文獻可以看出不同的協同培養模式適合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對于工程類專業,提倡校所協同培養模式;對于區域研究,可以采用協同創新中心的模式;對于社會實踐活動,則可以采用校企、校地協同培養的模式;此外,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已開展了國際合作協同培養模式。不能否認的是,雖然人才培養可以采用多種協同培養模式,但是協同培養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先設定的培養目標,并沒有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