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楠
(一)社會環境
無論是電視臺的文藝晚會、各類茶話會還是院校文藝匯演,舞蹈總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見,舞蹈是非常受歡迎的。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舞蹈是由專業舞蹈團體呈現的,普通小學生參加得非常少,即便是有小學生參加的,也是由特定的幾個在舞蹈方面比較突出的孩子參加,其他更多喜歡舞蹈的學生并沒有機會參加,只能羨慕別人。怎樣接受舞蹈教育,這也是目前比較困擾教師的問題,只有少數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可以通過文化館、少年宮等地學習,更多的學生很難得到專業的指導,但是如果學校開設這門課,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還能為專業院校培養儲備力量,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升,進而為新世紀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二)歷史環境
“舞蹈藝術待普及”是秦安強老師在1989年提出的呼聲,但是當時普及更多的是停留在傳播和欣賞層面,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學習上。“建議在高中設置藝術必選課程——學生應從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中選一門必修課,使高中學生的美育不致中斷”這是張肖虎先生提出的觀點。目前舞蹈教師或者是具有舞蹈特長的音樂教師是每個學校不可或缺的,時代的發展需要舞蹈教育發揮作用來促進學生情感和素質的提升。
在人類創造的藝術中,“舞蹈”是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在中國傳統藝術發展過程中,舞蹈和舞蹈精神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宗白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大師,他認為“一切藝術都趨向音樂的狀態、建筑的意匠”,并指出在中國的藝術境界之中,“舞”是一種典型代表。在中國,無論是畫法還是書法都與飛舞有著密切的關系,包括建筑的飛檐也不例外。中國的戲劇、書法以及繪畫,其中都蘊含著舞蹈精神,可以說在中國藝術教育中舞蹈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一)推動小學生智力發展
愛動、愛跳是小學生的典型特點,同時他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總是通過感知,依賴視覺表象完成,而青少年舞蹈則正好與之相符合。在節奏、動作和娛樂中,同學們的模仿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對于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也能得到有效加深。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小學生往往能將動作的內涵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內心的感悟進行表現。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也能通過這些動作得以有效激發,促進其形象思維的發展、觀察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聯想、幻想、感知等能力,進而使其智力得到有效發展。
(二)促進小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意志品質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小學生舞蹈中多是群舞形式,隊伍整齊、動作一致是對其舞蹈整體美感進行衡量的標準之一。任何一個學生的差錯都會使整體的美感遭到破壞。長期受到這種整齊劃一的訓練,小學生的紀律性能得到提升,也會更具集體意識,愿意去幫助別人。同學們活潑的個性和良好的毅力也可以通過青少年舞蹈得到培養。當前社會中獨生子女居多,這一類孩子在家中備受寵愛,而在公眾場合則會表現出一定的內向、嬌氣的特點。舞蹈本身就是一種現場表演的藝術活動,需要在現場進行人際交流,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征引導學生在表演過程中保持豐富的表情。在不斷的排練、外出表演等活動中克服其內向、害羞的缺點。不僅能開闊眼界,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活潑樂觀的性格。除此之外,學習舞蹈也是比較辛苦的,學習舞蹈必須要能吃苦、有堅強的意志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
(三)有利于增強體質,優化姿態,協調美化動作
青少年階段正是身體快速發展的階段,身體各器官、組織都在不斷地發育完善,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可塑性,雖然體育也能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但是其會有側重的方面,使得身體某一部分得到顯著發展。而在舞蹈的體形訓練中,正反兩方面都要注意到,能促進身體兩側均衡發展。對于男女不同的性別,其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相對應的舞蹈特點也是不同的,但是體育僅僅是指標有所差異,其他方面男女是相同的。同時舞蹈還是與各種優美的音樂相伴,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喜愛。
(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
在接受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中華民族舞蹈獨特的魅力,對中華民族舞蹈的內涵有深入的了解,拓展視野,增強民族凝聚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對中華文化進行繼承和傳揚,進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舞蹈中蘊含的深意是通過人體的動作進行呈現的,是一種展現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能夠達到其他藝術教育形式無法實現的效果。
舞蹈教育不僅能使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激發心智,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能有效促進民族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等,舞蹈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因此應當重視其在小學校園的開展,但是目前很多小學沒有充足的專職舞蹈教師,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將校園游戲調整為舞蹈
“跳皮筋”“踢毽子”“對腳”等游戲是現代校園中比較常見,且受學生歡迎的游戲,不難發現,這些游戲中都有豐富的舞蹈動作,作為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選擇、加工,將游戲中的舞蹈因素進行突出,將其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協調性、統一性并且能有效普及、簡單易學的舞蹈。
(二)開展校園集體舞活動
在校園中,集體舞蹈是一種廣泛的,群體性并且有組織的舞蹈活動,動作簡單易學,并且很容易推廣。例如常見的《拍手歌》《找朋友》《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等,參與這樣的舞蹈,不僅能起到鍛煉的效果,還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友誼的增強、集體觀念和紀律性的養成等等。
(三)歌編舞
在舞蹈教育中,歌編舞是一種很受少年兒童喜歡的形式,并且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只需要簡單的音樂播放工具、學生喜歡的青少年歌曲再配上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即可。典型的就有《數鴨子》《娃哈哈》《金孔雀輕輕跳》等,加上簡單形象的舞蹈動作,都能獲得同學們的喜愛,參加這種舞蹈,不僅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很好地滿足其審美情趣。
(四)模仿并改編
模仿并改編指的是在青少年舞蹈集錦中挑選一些質量較好的成品舞蹈,組織學生們排練學習,對其進行簡單的改編并有效推廣。目前很多中小學舞蹈教師并不是專業的,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創編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因此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優秀的成品舞蹈進行模仿并改編,取其精華,使之與本校實際情況相適應。
綜上所述,在小學開始舞蹈課程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舞蹈教育的普及同樣需要從小學開始,同時舞蹈教育也是提高學生素質修養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小學普及舞蹈教育雖然目前還面臨一定的困難,但是只要認識到其發展的重要性,將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擴大隊伍建設,提升社會對舞蹈教育作用的關心、認可和支持,舞蹈教育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能逐漸成為一門自成體系的學科,進而推動素質教育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