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夏銘



摘要:文章結合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工程實例,通過分析其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階段、運營近期、運營中期的噪聲監測值與聲環境影響評價預測結果的差異性,論述高速公路運營期噪聲監測的必要性,并結合工程實際提出噪聲監測方案,以期為同類項目運營期噪聲監測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運營期;必要性;噪聲監測方案
0 引言
高速公路在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運營期高速公路噪聲污染對沿線生產環境、人居環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管理單位對運營階段的實際噪聲影響缺乏跟蹤監測,噪聲污染問題往往是通過投訴途徑暴露出來,為克服以上不足,提升噪聲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將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運營期噪聲監測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以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為例,就高速公路運營期開展環境監測的必要性,研究制定環境監測的方案,為廣西高速公路營運期噪聲監測提供參考。
1 噪聲監測的必要性
1.1 依據有效性較差的噪聲預測結果采取的噪聲防護措施與實際需求存在差異
噪聲預測一般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12.4-2009)或交通部《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JTG B03-2006)中推薦的模式,高速公路的噪聲預測值和實際值有一定的差距。張亮等人對全國已建成的40條高速公路的環境影響評價水平年的噪聲預測值和環境竣工驗收時的實測值進行分析得出:噪聲預測值與實測值誤差>5 dB的現象較為普遍,占全部敏感點的76%,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12.4-2009)的模式預測誤差可接受范圍一般在±2.5 dB。運營期的噪聲監測能對環境影響評價結果進行驗證的同時還能發現噪聲污染的原因,及時改變和調整噪聲防護措施。
1.2 交通噪聲受項目服務區域產業機構調整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產業結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給服務區域的高速公路的交通噪聲產生帶來一定的影響,車流量和大、中、小車型比勢必也會發生變化。如2019年欽州港是廣西自由貿易區三大片區之一,欽州產業機構的巨大變化必定促進物流業的發展,通行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的車輛將會增加,尤其是大中型車輛,交通噪聲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與高速公路當初的設計服務功能存在較大差異。
1.3 噪聲監測的積極性作用
噪聲監測能及時反映高速公路兩側毗鄰住戶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主動對降噪措施進行管理與維護,能避免噪聲污染引發糾紛。在高速公路運營期開展聲環境監測工作,把噪聲監測當作一種長效的穩定機制去發現噪聲問題并解決問題,顯得十分必要,噪聲監測是保證聲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應依法依規嚴格實施。
2 運營期噪聲監測目標
運營期噪聲監測目標有:(1)對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提出的擬建項目潛在環境影響的結論加以核實;(2)確定實際的噪聲影響程度;(3)核實運營期的噪聲防治措施的降噪效果;(4)對評價期預測的不利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驗證;(5)發現噪聲污染問題及影響程度,為追加環境保護措施提供可靠的數據。
3 實例項目概況及敏感點分布情況
3.1 實例項目概況
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主線全長139.137 km,同步建設良圻至劉圩連接線長39.822 km,陸屋連接線長2.92 km。主線CK0+014~K135+900按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 km/h,路基寬為28 m;K135+900至終點段按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車速為80 km/h,路基寬度為24.5 m;良圻至劉圩連接線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車速為60 km/h,路基寬度為12 m;陸屋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車速為80 km/h,路基寬度為12 m。線路起于南寧至柳州高速公路伶俐服務區至六景大橋之間的橫縣巒城鎮竹標村附近,終于欽州港雞墩頭附近,與欽州港區濱海大道相接。
3.2 項目噪聲敏感保護目標及采取的降噪措施統計
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建成后運營期主線評價區共有38處敏感點;良圻至劉圩連接線評價區內實際有30處敏感點;陸屋連接線評價區實際有4處敏感點[3]。具體如表1所示。降噪措施主要是建設聲屏障和安裝警示、限速標志,如表2所示。
4 噪聲監測方案的制訂
項目運營管理單位組織實施運營期的環境監測計劃,根據監測結果對噪聲實測值超過環境標準的地點采取相應的措施,檢查噪聲防治措施的運行情況,適時增補降噪措施,確保排放的交通噪聲滿足國家有關標準要求,保證沿線環境及居民的安全。具體監測方法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聲學環境噪聲的描述、測量與評價第2部分:環境噪聲級測定》(GB/T3222.2-2009)等國家有關監測方法及技術規范有關要求進行。
4.1 監測項目
等效連續A聲級,即LAeq。
4.2 噪聲布點原則
(1)環境監測點是環境敏感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通過對它們進行監測及結果分析可以反映整個環境的具體情況。應選擇高速公路中心線兩側200 m范圍內環境保護目標中具有代表性的環境敏感點作為噪聲監測點,若周邊有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等,應適當擴大范圍選擇監測點。學校、醫院、療養院、機關、科研單位等場所是噪聲監測必測點,其他噪聲監測點可借鑒江西省地方標準《高速公路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2部分:運營期環境質量監測》(DB 36/T 1122.2-2019)規定用“專家打分法”原則來確定,“專家打分法”是由行業專家選擇影響環境監測點確定的各種因子,并根據各種因子的重要性賦予一定的分值,再依據各因子綜合分值的高低來篩選監測因子的一種原則。該原則早在五年前已被應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期的聲環境監測當中,實踐證明該原則在環境監測點確定中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環境監測點位和數量應具有代表性、客觀性,且經濟可行,能概括反映高速公路營運期的噪聲環境問題。
(2)現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優先考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中噪聲監測點、環評預測超標的敏感點、實際情況變化較大的敏感點、環評擬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點等;環境影響批復文件的環保建議;特別關注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中“營運期建議”為“跟蹤監測”的敏感點,項目主線和良圻至劉圩連接線各有8個“跟蹤監測”點,陸屋連線有2個“跟蹤監測”點,這些“跟蹤監測點”應成為噪聲監測的重要對象。道路中心線120 m以內的學校、敬老院、醫院等,道路中心線100 m以內的由代表性居民集中住宅區和位于交通量差別大的不同路段、位于不同聲功能區的代表性居民住宅區應選擇性布點。本項目沿線有33處代表性噪聲敏感點,其中主線14處,連接線18處。
(3)同一敏感點的監測點位應根據沿噪聲傳播距離上聲功能區進行分別布點,敏感點為樓房的應在代表樓層分別設置監測點,代表樓層一般是第1、3、5、9層。
(4)噪聲衰減監測斷面的設置。設置噪聲衰減監測斷面是為了了解高速公路交通噪聲沿距離的分布情況,噪聲衰減斷面監測不應受到當地生活和生產的噪聲影響,并同時符合以下要求:公路線路平直,且與彎段、橋梁的距離>200 m;縱坡坡度≤1%;通行車輛正常,車流量正常;公路兩側開闊無反射面(如聲屏障、大樹、圍墻等),監測點選擇在不同車流量路段、公路高差最具有代表性路段。
(5)應根據工程實際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點位進行24 h交通噪聲連續監測以了解高速公路交通噪聲的時間分布情況及24 h車輛類型結構和車流量的變化情況。監測點不受當地生活和生產噪聲的影響,周圍開闊無反射面。監測點應設置在道路中心線40 m處。
(6)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噪聲防護措施進行監測,以了解防護措施的防護功能。本項目實際建設聲屏障的材料、高度、型式一致,并由相同的設計和施工單位負責相應的設計和建設,選取那言和朱屋2處典型的聲環境進行降噪效果監測。
4.3 監測內容和監測頻次
監測內容和監測頻次見表3。
4.4 噪聲監測質量保證措施
(1)監測單位。監測單位必須具有相關的環境監測資質,即通過省級及以上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計量認證。項目運營管理單位滿足條件的可自行監測,也可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機構代為監測。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應定期向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提交監測報告。
(2)樣品采集、儀器、分析方法和實驗室分析等要嚴格按照技術方法標準和規范實施,監測人員應執證上崗,操作正確,嚴守規程,監測結果準確無誤。
5 結語
高速公路運營期的噪聲環境監測能及時發現公路沿線的噪聲污染問題,為有效進行噪聲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噪聲環境監測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術性,監測單位應在管理單位的要求和監督下依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方法進行監測,依照標準進行評價。國家和地方應出臺相關的政策、標準和規范,對噪聲監測起到一定的推動和監督作用,使得開工建設前環境影響評價的源頭管理得以延伸到項目運營期,有效預防噪聲污染的產生,保證高速公路周邊的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張 亮,梁學功,海熱提.從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分析公路噪聲環評的有效性[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7,29(2):141-144,154.
[2]嚴 評,席英偉,李貴芝,等.高速公路噪聲污染監測實例剖析[J].四川環境,2017(S1):191-194.
[3]簡美鋒,黃 萍,廖祖文.淺析江西省高速公路運營期環境監測[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8,14(3):37-40.
收稿日期: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