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據《印度時報》1日報道,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達到1637例,死亡人數上升至38人,治愈123人。報道說,過去三天以來共報告了626例新增確診病例,占全部確診病例的近四成。特別是今年2月底至3月初在新德里發生了穆斯林大面積違規宗教聚集后,出現了大量確診患者,而這些人及其密切接觸者“正逐漸將病毒帶到其他地方邦”。報道說,印度當局正在試圖對他們采取醫學追蹤措施,但由于目標人群數量實在過于龐大,對政府來說“無異于一場噩夢”。
卡納塔克邦內政部長博邁近日對媒體表示,有近300名卡納塔克邦民眾參加了日前在新德里舉行的穆斯林宗教活動,但截至目前僅追蹤到26名。不過好消息是,這26人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相對而言,北方邦的控制情況可能是最好的。根據德里警方提供的參加活動人員名單,北方邦有157人參加了上述活動,現有128人被成功追蹤,警方還在全力追蹤剩下的29人。然而有意思的是,當地警方在名單之外還“超額”追蹤到了95人。他們聲稱參加了此前的宗教活動,但卻并沒有在德里警方的名單之上。類似情況還出現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警方提供的名單是185人,但該邦少數民族事務部長馬利克卻說,“我們從媒體那里得知,只有109人參加了那場活動”。
除此之外,印度醫療用品短缺也是當前防疫工作的一大短板。半島電視臺的一篇報道說,印度平均每10萬人僅擁有0.7張病床,遠低于目前基本控制住疫情的韓國。而且印度用于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治療的呼吸機數量也不足。目前,印度全國只有不到10萬臺呼吸機,大部分都被私立醫院控制,且正被用于其他疾病重癥患者的治療。報道保守估計,印度呼吸機缺口至少約7萬臺。因此,雖然印度日前從海外訂購1萬臺呼吸機,但仍不足以應對不斷擴散的疫情。
從《環球時報》記者在新德里街頭觀察到的情況看,印度3月25日進入“全面封鎖”以來,社會秩序井然,大多數人都遵守規定待在家中。在每個社區的各大出入口均有警察值守,負責盤查過往車輛,并對違規出行的民眾進行勸返。不過記者拿著記者證倒可以暢行無阻。路上車輛和行人非常少,幾乎所有路口的紅綠燈也都調成了示意駕駛員謹慎駕駛、安全通行的“黃燈閃爍”模式。警方也在主要路口設置了路障。不過,據社區居民對記者反映,警察在小路并未設防,不少居住在貧民窟的傭人還能通過小路到達社區上班。
新德里電視臺1日報道稱,警察對違規出行民眾的懲罰手段也是花樣百出。除了國內媒體報道過的鞭刑之外,印度警察甚至戴上了特制的“病毒頭盔”,將自己裝扮成病毒,見到違規出行的人就直接撲上去。很多看過這一片段的印度朋友都笑著對記者說,“這非常有趣,讓人們對病毒傳播的危險一目了然”。
《環球時報》記者所在社區的大小超市目前基本都保持正常營業,只是營業時間比往常要縮短近1/3。而且小超市每次只允許4人以下同時進門采購,其他人則在超市門外畫好的隔離線外排隊等候,每人之間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在進入超市前,門口的保安會測量體溫并免費提供酒精洗手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顧客沒有戴口罩,保安還會免費提供一只一次性口罩。
超市內米面油等日常基本保障性商品供應充足,但肉禽蛋奶類商品明顯不足。記者3月31日當天分別去了3家超市和2個肉鋪,只有一家有雞肉在售,其他商家均表示暫時不提供肉類。記者還發現一些在售商品(例如方便面)的生產日期是2018年,距離過期只有數月而已。此外,滴露等國際知名品牌的消毒液、洗手液幾乎售罄,只能找到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印度本土品牌。
印度多數媒體對總理莫迪實施的“全國封鎖”總體評價相對積極,認為非常時期需要采取非常手段,但也擔心長期封鎖之下會造成低收入者的生活更加窘迫。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和普麗揚卡先后表示,“全國封鎖”導致大量城市務工人員不得不返回家鄉待業,而由此造成的聚集和潛在感染風險難以控制。
印度網民對這一政策的兩極化評價非常突出,支持者和反對者在社交媒體上形成了鮮明對立的兩派。支持的人贊揚莫迪果斷采取了封鎖措施,是印度的“英雄”。但反對者則認為,封鎖措施之外缺乏有效的必須生活物資保障,而且擔心“大量從城市返鄉的勞工會將病毒帶到農村地區”。▲
環球時報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