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李書偉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工會干部
作為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的工會干部,讓李書偉振奮的是,由于勇策劃,陳家甫作詞、他作曲并演唱的抗疫公益歌曲——《逆行者》播出后,“李雙江老師第一時間聽了這首歌,認為很接地氣,說我唱得有氣勢。”
《逆行者》發布前,41歲的李書偉還演唱過一首抗疫公益歌曲——《都是為了你》,獲得好評無數。他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時說:“音樂是世界上最有感召力的語言,它會激勵深處困境的人們站起來、向前行。各行各業眾志成城、協同作戰,都在為打贏抗疫之戰貢獻力量。我愛音樂,希望能用作品與大家一起筑起戰疫同心圓。”
李書偉,1979年出生在大巴山深處的四川南江縣一個偏僻山村。16歲之前,他放過牛,種過田,外出務過工,在街頭唱過歌。1995年,他報名參軍,到西北服役。隨著軍旅生涯開啟,他自幼就萌發的音樂夢想開始照進現實,逐步開啟歌唱及歌曲創作事業,人生也由此迎來拐點。
在李書偉以往的作品中,有他對父母、老師的感恩,有對軍營生活、戰友的思念,有對家鄉、故土的眷戀,更有對一線奮斗者以及偉大祖國的祝福。
不惑之年的李書偉已是“星”跡可尋——全軍創作演唱金獎得主、央視創作演唱金獎得主、網絡音樂平臺打榜唱匠、《星光大道》月度冠軍和年度人氣王……但他還是喜歡曾經那個“肩上背著吉他,足下沾滿泥土,心里裝著大愛與擔當”的自己。
至記者發稿前,李書偉正制作抗疫公益系列歌曲第三首——《鋼鐵脊梁》,這首歌由四川青年作家陳曦作詞,他作曲并演唱。
李書偉有4個兄弟姐妹,他排行最小。在他的記憶里,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每天午后守在收音機旁聽音樂節目。
“有一段時間,收音機里總播笛子獨奏曲,我喜歡得很,就求父親給我買一支。”李書偉說,那個年代,父親跑遍鎮里所有店鋪都沒有買到,后來托人去縣里打聽,一支笛子要好幾塊錢。靠天吃飯、靠田養家的父親猶豫了一整天,說讓他再等等。
村里人告訴父親,見鄰村有人吹過笛子。父親決定去借,結果,對方不愿外借。無功而返的父親想了一夜,說笛子是竹管做成的,竹子山里有,于是起了個大早,帶上筆、紙、尺子,再次到那戶人家,畫好笛子草圖,進山砍了竹子。經過反復制作、打磨,3天后李書偉拿到了一把帶著竹香的笛子……
有了“樂器”的李書偉轉眼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割豬草、種水稻、放牛羊、挑水擔糞……每天放學回來,他放下書包就撿起農活干。
但讓他樂此不疲的,是去離家幾里的山坡放牛。“我可以邊看著牛兒吃草,邊練習吹笛。太陽快落山時,把笛子往腰里一別,唱著山歌,牽著牛就回家了。”李書偉說。
時間一長,“偉娃子愛吹笛子,歌唱得也好”便在村里傳開了,以至于村里人見到李書偉父親時,都說“這娃兒有天賦,遺傳好”。
李書偉的父母年輕時喜歡唱山歌,十里八村聞名。盡管未能預知李書偉會有今天的音樂成就,但當時,尤其是他在學校里因唱歌獲得一等獎后,父母決定給小兒子“減負”,每天放學只做放牛一件農活。
忘我的練習讓李書偉弄丟了家里最寶貴的財產。10歲那年,因為看管不慎,家里的牛失足墜崖摔死,他也險些被牛繩拖下懸崖。回家后,父母氣得連打他的力氣都沒有了。
李書偉說,知道自己惹了大禍,就想去賺點錢,買些東西讓父母消消氣。那年,卡拉OK全國流行,鎮上有歌廳為招攬生意舉辦有獎比賽。他瞞著父母報名參賽,得了5元錢獎金,就給父親打了一斤散酒,給母親買了個西瓜。
本以為將戰利品擺在父母面前會得到夸獎,但李書偉沒想到,父親認為他做了一件學生不該做的事情:“咱們農民靠什么賺錢?靠的是勞動,可不是投機取巧……”
不過,“幫助家里分擔生活壓力”的想法,一直藏在他的心底,直至上初中前的那年暑假。那年夏天,李書偉和村里幾個比他大幾歲的孩子坐火車到青島,在一處建筑工地干起搬磚的活兒,一天能掙兩元多錢。
“其他工友休息時喝啤酒解乏,我就唱歌,唱大家都喜歡的流行歌曲。”李書偉說,后來包工頭建議他參加青島啤酒節的歌唱比賽,還給他放了一天假。
那天,李書偉選擇《水手》作為參賽曲目,獲得三等獎,獎品是50箱啤酒。當晚,整個工地的工友們舉杯為他慶祝……
1993年暑假,李書偉再赴青島打短工,但這次卻因老板跑路,他和工友們連吃飯、回家的錢都沒了著落。“很多工友都是我從家鄉帶出來的,老板不仁義,但我得對他們負責。”
拿著工友們僅剩的幾十元錢,李書偉買了一只舊音箱,在青島街頭開始了一個多月的唱歌生活。那年國慶節前夕,他憑一己之力為工友們補上了工資窟窿。
中學畢業后,李書偉本想繼續打工生活,但看見家鄉很多和他年齡相仿的青年都參了軍,覺得自己也應該去軍營鍛煉一下。
1995年,他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在西北開始新的人生征途。他在新兵訓練結束后的第一篇日記中寫道:“部隊像個火爐子,我在里頭,就要燃燒,用燃起的光亮,照耀我的音樂夢想……”
在軍營的第一年,他創作的歌曲《我們的七連美如畫》在連隊歌詠比賽中拔得頭籌;第二年,他在戈壁大漠執行國防施工任務時,因舍己救戰友榮立三等功一次,創作的歌曲《四師官兵戰光纜》在連隊傳唱。
李書偉告訴《民生周刊》記者,1996年12月9日,自己17歲生日前一天,他如愿進入師里的演出隊,“現在想起來,師演出隊是一所學校,每個隊員都是我的老師,是他們帶我走向專業化的藝術之路。”

李書偉錄制歌曲《都是為了你》。
之后,因為在新疆軍區第八屆文藝調演中表現出色,李書偉被借調到新疆軍區文工團,后又借調到蘭州軍區文工團。1999年,他在全軍文藝調演中創作的《新疆兵情》榮獲全軍創作演唱金獎。
2002年,李書偉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深造,并拜時任音樂系主任李雙江為師。
“青春年代,我把自己交給了我的軍營,以后,我應該把自己交給我的家鄉。”李書偉說,從部隊轉業后他有去北京發展的機會,但最后還是決定回四川老家。
轉業后李書偉進入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工作,從一名基層員工做起,很快成長為系統內的業務骨干和年輕的局工會干部。在他的建議下,工會組建了文藝小分隊。這支文藝輕騎兵下基層、赴一線,為廣大員工送去豐盛的文化大餐。
李書偉由此積累了大量原創素材,創作了《中國石化員工守則之歌》《中國石化加油員之歌》《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等歌曲,其中《中國石化員工守則之歌》榮獲央視創作演唱金獎。
多年來,李書偉堅持用業余時間延伸藝術之路,把百姓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人們的軍旅情、故鄉情等人之常“情”作成詞,譜成曲,唱出來。《我是農民的兒子》《寫給父親的歌》《眷戀》《家鄉有座光霧山》《天山雄獅》等作品,成為脫去軍裝后的李書偉的代表作。
去年春天,聽到秦巴山區、大巴山區民營企業家不懈奮斗的故事,他與策劃人趙思儉、作曲人秦淵合作,創作并演唱了《巴山兒女闖商海》一歌,歌曲被巴商總會定為會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李書偉被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所感動,僅用15天便創作發布了兩首抗疫公益歌曲。其中,《都是為了你》一歌由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黨委副書記朱榮茂擔任總策劃,巴中企業家王小平為出品人。
“創作之路無論長短,都與奮斗環環相扣。”李書偉告訴記者,年過四十的他,激發事業斗志的不是過往的榮耀,而是那些普通人帶給自己的感動。未來,他將以更多原創音樂作品歌頌普通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