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 姬尚崑
車身修復專業面向汽車后市場的技術服務領域,主要培養熟悉汽車車身維修、事故車輛受損評估、合理進行分析生產組織方式,能從事汽車車身修復與事故車輛損傷評估工作的中等應用型技能人才。車身修復專業對師資要求較高,目前中職院校普遍存在車身修復專業教師緊缺的現象,很多車身修復專業教師是汽車4S店,還有的是汽修廠技師轉行的,對車身修復專業的教學不是特別熟悉。現階段很多學校的車身修復專業還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設備比較落后、教學模式過于陳舊等問題。這些都影響了車身修復專業的教學質量的提升,我校將工程建模圖引入到車身修復專業的教學工作中,規范了教學流程,摸索了一套可行的教學方式,對提升我校車身修復專業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8 mm塞孔焊為例,對20位學生組成的班級開展教學。
(1)課前。教師上傳微視頻、課件、工程建模圖、測驗題等資料到超星學習平臺,并群發信息通知學生進行預習。統計課前知識作答的得失,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接收教師發送的預習信息,通過手機端自由預習,完成上節課作業、觀看微視頻資源,可提前熟悉操作流程課,在學習群里與教師交流、互動,同學之間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2)課中。通過五菱汽車車身生產過程的視頻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采用希沃白板講解8 mm塞孔焊在汽車車身修理中的應用。任務引入:如何對8 mm的孔進行焊接?引發學生的討論。
教師組織學生在希沃白板上觀看車身修復資源庫的視頻,讓學生對8 mm塞孔焊有具體的認識。接下來將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平板電腦反復觀看車身修復資源庫的資源,掌握8 mm塞孔焊的關鍵技術點,并且在工程建模圖的預留位置進行填充,完善工程建模圖(圖1)。
學生展示各個小組完善后的工程建模圖,在教師的引導下,調整不合理的地方,確定最終方案。并引導學生進行分工,角色扮演。每組的5位同學分別扮演操作員、攝像員、宣讀員、評分員、安全員。操作員的職責是根據宣讀員的指示,安全、有序地完成規定操作,要求規范、熟練。攝像員的職責是進行全程攝像,便于其他同學觀看。本組操作時要全程攝像,便于出現問題時自己糾正。評分員的職責是根據評分表要求,對小組操作員的操作進行客觀評分。宣讀員的職責是對照工程建模圖,宣讀8 mm塞孔焊的操作步驟,以規范操作員的操作流程及步驟。安全員的職責是及時發現整個過程中操作員及其他成員的不安全行為,并及時提醒或制止。
學生根據分工各司其職,保證8 mm塞孔焊的順利進行。操作員根據宣讀員宣讀的工程建模圖進行焊接操作,攝像員通過希沃小助手把操作的視頻投放到大屏幕上,供教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觀看。安全員關注整個流程,防止出現安全事故。評分員根據評分表,對操作員的操作進行打分。

圖1 8 mm塞孔焊立焊學習工程建模圖
教師觀看學生的操作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和調整,并完善黑板的內容。學生通過操作和觀看同學的操作掌握塞孔焊的方法,從而突破重點。通過工程建模圖的操作步驟分解,對每一步進行規范,化解本節課的難點。
(3)評價。采用自評、師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學生對自己的組的操作進行評價,教師結合評分表對學生的焊接作品進行評價,激勵先進,尋找差距,反思總結。
(4)總結。教師對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總結焊接方法、過程等,以及在焊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5)教學反思與診改。實訓課時緊張,耗材消耗較多,設備少。針對汽車專業在實訓中對耗材的高損耗、練習的高成本、焊接中高污染和高危險系數等情況,將進一步強化校內實訓仿真設備,深入探索“1+X”證書制度的實施,加強與企業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6)教學創新與示范。在本次課程中,創新性地將工程建模圖引入塞孔焊的教學課堂,讓學生有標準流程可依,細化了操作步驟,強調了規范化操作。教學的難點更容易被化解,重點更容易被突破,提高了教學的效率,降低了訓練的耗材量,比較適合現在的車身修復教學。在操作過程中將安全教育、勞動教育貫穿其中,使學生認準角色定位,逐步培養其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