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葉文海
AYEC為上汽通用汽車公司的“汽車青年教育課程”(Youth Educational Course),是教育部與上汽通用汽車公司的校企合作項目,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是廣西地區中職學校中唯一入選單位,按項目標準實施全日制訂單教學,并為上汽通用體系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我校經過多年的校企合作,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以“實戰型”為主的教學模式,并取得較好效果。
“實戰型”教學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實訓平臺“企業化”,二是實訓教學“實戰化”。
(1)建設便于開展“實戰型”教學的“企業化”實訓平臺。按照上汽通用汽車AYEC項目實訓中心設立的指導標準,實訓中心的外觀形象和廣告宣傳等都符合企業標準,實訓中心外墻設置項目標志等都融入了企業元素和企業文化,加強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建設1間包括維修教學作業區、總成教學區、專用工具間、資料室、理論培訓室和教學車輛存放區等,購置、配備規定的專用工具和設備,形成與4S店售后維修車間相同的布局。配備10輛克魯茲、威朗等通用系列轎車為實訓車輛。
(2)實施“實戰化”教學。汽車專業課實訓過程按汽車維修廠的工作流程進行:前臺接待、接車、填寫維修工單、安排維修小組和出廠檢驗等環節,每個環節設置相應的工作小組。實訓教學的車輛進行“實戰化”操作,維修保養的車輛是在冊正常運行的私人汽車,維修保養后要經過嚴格的出廠檢驗,能夠正常運行,各項技術指標完全符合要求。
我們對在4S店和修理廠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了巡點及調研,通過反饋回來的信息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專業技能及動手能力不足。由于學校的實訓教學主要還是停留在簡單的練習階段,忽視了對崗位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時的職業要素、職業意識缺失,學生身份轉變為員工身份的時間過長,學生上崗時還需要企業重新進行專業培訓。
(2)掌握專業知識不夠全面。由于師資及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等方面原因,一些汽車專業核心課程如汽車自動變速器等課程都沒有開設,導致學生專業知識的全面性不足,甚至連汽車自動變速器的簡單使用、維護保養的技能都沒能掌握。
(3)分析汽車電路能力欠缺。4S店及汽車修理廠反映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分析汽車電路的能力較差,以為學校沒有開設該門課程。
(4)針對汽車維修專業人才能力培養不足。隨著汽車專業的發展,招生人數每年遞增,為拓寬就業面,很多學生畢業后進入到汽車總裝、發動機裝配、汽車零配件等汽車生產一線,只有部分進入4S店及汽車修理廠。在教學及專業實訓方面針對面較廣,沒能突出重點,造成汽車維修專業人才能力培養不足。
為有效解決汽車專業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突出汽車維修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必要進行汽車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在探索和實踐教學中逐步形成以AYEC校企合作為基礎的“實戰型”教學。
(1)加強校企合作,重點培養汽車維修專業人才。以AYEC校企合作項目為基礎,打造針對汽車維修企業專業人才培養的精品班。主要以汽車4S店及修理廠為就業單位,引入上汽通用的培訓教材及培訓機制,不斷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及動手能力。上汽通用的系列培訓教材是通過聯合教育部、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和汽車維修服務教育項目合作院校共同開發的,專業性、技術較強,結合了汽車發展的新技術,整合了上汽通用汽車當今主流產品的服務技術內容與汽車維修專業院校的教學能力,實訓項目覆蓋了維修企業日常工作任務。
(2)組成汽車專業核心課程教師團隊。由3名教師組成1個教學團隊,完成2個精品班(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共7門汽車核心專業課的教學工作,汽車核心專業課程的教學包括:《汽車維護及服務信息》《汽車發動機控制系統及檢修》《汽車制動系統及檢修》《汽車空調系統及檢修》《汽車自動變速器及檢修》《汽車電子與電氣系統及檢修》和《汽車網絡技術》等7門課程。教師團隊由雙師型教師或上汽通用汽車公司“銅級”認證的教師組成,能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并能實施“實戰化”實訓教學。專業課程增加自動變速器及汽車網絡技術2門核心課程,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更全面,這2門課在汽車專業其他專業方向的班級并未獨立開設。
(3)在給定的課時里,課程的安排自由開展。2個班每周給定的課時量為58節,由教師團隊分配,每學期開展4門~5門課程的教學,學習時間為2個學期。教師團隊對各門課程進行統籌合理安排,可避免專業知識出現重復,集中更多時間突破較難的課程如《汽車電氣》等。
(4)開展“實戰型”教學。AYEC校企合作項目已搭建了“企業化”的實訓平臺,當私家車來維修保養時按照汽車維修廠的工作模式開展實訓。接待員記錄維修保養要求,保管車輛鑰匙,并在工單上記錄車況,包括車主姓名、電話、車輛外觀、隨車工具、音響空調功能情況、燃油量等。由組長召集維修工一起制訂維修保養方案。1個小組最多為8人,包括接待員、檢驗員、安全員、記錄員各1名,維修工數名。車輛為保養作業時,從進廠到完工出廠都由1個小組完成,另2個小組進行評估打分。車輛涉及零部拆裝更換維修作業時間較長時,3個小組輪流操作。3個小組外的其他學生由另1名教師安排實訓,每一堂課由2名以上教師同時完成。
通過“實戰型”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崗位技能,學生在實際崗位上嚴格按照工藝要求及操作流程進行操作,整個工作流程規范、嚴謹,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強調安全,融入組織、管理、小組協作、溝通、評估、反饋等職業要素。學生通過反復的“實戰型”技能訓練,在頂崗實習或就業時,能快速轉換角色,迅速適應崗位要求。
(5)引入企業培訓機制及企業文化元素,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實訓中心的建設融入企業元素,如企業系列車標及品牌標志等,企業文化元素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當中。利用企業豐富的培訓課件及教師團隊后期制作的課件,優化教學資源,以藍墨云班課為線上學習平臺,推進混合式教學,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提高理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6)實行教考分離。各門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和實操,比例為4∶6。理論考試通過電腦進行,從題庫中隨機組題。實操由企業專家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成績確定頂崗實習人選。
本項目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教學,各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1)提高了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由于是對7門汽車核心專業課程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才能指導學生開展實戰訓練。通過實戰教學、參加企業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采取以舊帶新、互補組合,培養出一批優秀教師。我校先后有4名教師通過了上汽通用汽車公司的培訓考核,獲得了“銅級”技術認證。
(2)學生專業技能明顯提高。學生通過“實戰”方式,已累計維修保養私家車達200輛,維修保養涉及到發動機、底盤及電氣等,作業內容主要為發動機機油、制動液、冷卻液、燃油濾清器、空調濾芯、空氣濾芯、制動摩擦片、減振器等的更換,發動機大修、發動機失火診斷排除、自動變速器故障排除等維修項目也有開展。所有開展維修保養的車輛都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維修保養過的車輛沒出現被投訴的情況。
(3)教學質量得到較大提升。通過在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精品班開展“實戰型”教學,累計培養了193名畢業生,76%的學生進入汽車維修企業工作,18%的學生考入高職學校就讀,6%的學生通過中職升本途徑進入本科院校深造。從企業反饋回來的信息看,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力有較大提高,是同專業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
經過近2年的探索與實踐,加上學校的高度重視及大量資金的投入,我校建設和完善了AYEC實訓中心,成為技能競賽及訓練、柳州市技能鑒定所汽車專業中級工考核、智能新能源汽車1+X證書考核的基地。
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實戰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我校汽車專業走出一條以實訓平臺“企業化”、實訓教學“實戰化”的“兩化”教學探究之路,取得一系列較好的教學成果,同時也加深了校企合作,學校被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網絡發展與管理部授予“2018-2019年度優秀AYEC合作院校”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