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 黃雪嬌(通訊作者) 譚溢
(1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整形美容中心 重慶 400015)
(2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VIP中心 重慶 400015)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需求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求美者希望通過現代整形美容技術(如重瞼術、眼袋整形術、隆鼻、玻尿酸填充等)達到自身所追求的外在美的目的。盡管近年來國內整形美容技術發展迅速[1],一定程度上為求美者帶來了希望和提供了追求外表美的保障。但是對于大多數求美者而言,只知道通過整形美容可以達到變美的效果,但是往往其期望過高,對手術類型、術式、影響手術效果因素等了解不足,同時正是因為諸多事項了解不足而產生一系列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最終影響手術后整體美觀效果或其他不利結局[2]。為求美者獲得理想的手術效果,在整形美手術圍術期提供有效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接受重瞼術聯合眼袋整形術為例,圍術期實施基于共情理論的心理干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重瞼術聯合眼袋整形術的87例為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求美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43例,男性4例,女性39例,年齡29~35歲,平均(31.08±1.69)歲;干預組44例,男性6例,女性38例,年齡29~36歲,平均(31.13±1.64)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同意參與;(2)行重瞼術聯合眼袋整形術;(3)具備所必須的溝通及理解能力。排除標準:(1)患眼部疾病(角膜炎、結膜炎等);(2)抑郁癥史。
對照組圍術期行常規處理;干預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進行基于共情理論的心理干預,具體實施方法:(1)工作人員就“共情理論”相關知識、溝通技巧、共情能力、工作能力、人文關懷等進行培訓學習,為了更好的掌握共情干預要點以及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求美者對于最求外在美的苛刻要求,在培訓學習過程中涉及被動學習和主動實操演練部分;(2)術前認真觀察求美者的手勢語、目光語、相貌、穿著、裝扮、副語言(笑聲、嘆息聲)了解求美者的情感等需求,用恰當的語言、方式同其進行溝通,給求美者心理上呵護、行為上的指導;(3)通過求美者的自述或觀察(2)求美者的言行等,了解求美者的心理狀態,術前、術后及時進行心理疏導;(4)根據(2)中的觀察及求美者的自述反饋,術前針對性地對求美者進行手術相關問題的講解,消除求美者心理顧慮,加深其對手術及術后一系列事項的了解;(5)針對難溝通的對象,圍術期盡量采用能拉進彼此距離、且容易讓求美者接受的溝通方式,使其感受到被關心、被重視,拉近兩者之間心與心的距離,通過程這種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模式,既不失醫護人員的尊嚴,又減少醫護人員與求美者間矛盾的發生或升級。
(1)手術前后分別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求美者焦慮狀況,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焦慮狀況越明顯[3];(2)術后通過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收集滿意度,問卷涉及溝通能力、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工作能力、關懷程度等十項,每項10分,總分100分,以60分以下計為不滿意,60~74分一般,75~90分為滿意,90分以上非常滿意;(3)手術后記錄術后并發癥。
術前兩組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較手術前焦慮評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預組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焦慮情況對比(,分)
組別 n SAS手術前 手術后干預組 44 71.85±8.57 34.29±9.06對照組 43 71.96±8.42 41.68±9.21 t-0.060 3.773 P-0.952 0.0003
干預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88.63% vs 69.77%)(Z=-2.160,P=0.031),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滿意度比較[n(%)]
對照組主要并發癥為暈厥(13.95%)、眼心反射(9.30%),總并發癥為11例(25.58%),多于干預組4例(9.09%)(χ2=4.145,P=0.042),見表3。

表3 兩組求美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整形美容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已發展成為臨床醫學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4]。在其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和諧的現象屢現,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其中求美者的滿意度是重要指標之一,其次因求美者滿意度導致的不利結局、對術式了解程度、術后恢復效果、并發癥發生相關因素也非常重要。探索出能提高求美者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求美者負性情緒以為術后恢復提供有力保障等的干預措施可以幫助醫療服務機構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本文以行重瞼術聯合眼袋整形術者為對象,探討實施基于共情理論的心理干預對術者的影響。結果發現該種干預模式較常規處理模式而言有利于求美者滿意度的提高,同時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和改善求美者焦慮情緒。這與謝萍的研究結果基本相似[5]。共情涉及的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對醫護人員而言,共情是用人性化的感同身受來滿足患者的需求、減輕痛苦,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具有較強共情能力的醫護人員可以積極地站在患者立場上去感受患者的情感、需要,能夠高效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困惑,故而共情理論有利于護患關系的優化和維護,基于共情理論的心理干預能讓患者增強自信和相信醫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而以更佳身心狀態接受并配合完成手術。這一過程讓求美者滿意度迅速提高且改善負性心理狀態,讓求美者對手術方式、術后恢復、自護要點等有了更清晰了解、深刻的掌握和正確的認知,從而有效地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為涉及的暈厥和眼心反射兩種主要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與患者緊張、恐懼情緒、心理障礙相關[6]。
綜上所述,重瞼術聯合眼袋整形術患者圍術期實施基于共情理論的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術者焦慮情緒且效果優于單一常規處理模式,同時提高術者滿意度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整形手術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