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霞
(鎮江市精神衛生中心 江蘇 鎮江 212000)
抑郁癥是一種精神疾病,以情緒低落、缺乏動力為主要臨床癥狀。抑郁癥的發病機制與多種因素有關,如人格、環境、遺傳等,發病后具有較高自殺率。氟西汀是治療抑郁癥的主要藥物,但該藥物起效慢,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低。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無創物理治療方式,在抑郁癥治療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1]。本次研究通過對首發抑郁癥患者采用rTMS聯合氟西汀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首發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19例對照組和19例觀察組。對照組男11例,女8例,年齡23~48歲,平均(35.26±1.07)歲;病程2~8個月,平均(5.03±0.18)個月。觀察組男10例,女9例,年齡22~49歲,平均(35.48±1.29)歲;病程3~8個月,平均(5.74±0.69)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首次被確診為抑郁癥;②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17分;③在本次研究開始前2周內未進行過抗抑郁治療;④血壓、血常規等常規檢查均顯示正常;⑤患者均在自愿并知情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HAMD評分<17分;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存在臟器類嚴重疾病者;④研究開始前2周內進行過抗抑郁相關治療。
對照組給予氟西汀口服治療,且在治療期間禁止服用其他抗抑郁、抗焦慮相關藥物,氟西汀起始劑量為20mg/d,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逐漸增加服用劑量,最高增加至40mg/d,于早飯后頓服,如患者存在睡眠障礙,則可給予苯二氮卓類藥物短期服用。
觀察組給予rTMS聯合氟西汀治療,氟西汀服用方式同對照組。rTMS采用儀器為北京華星康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HX-a1型,將左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作為治療部位,設置10Hz的刺激頻率和110%運動閾值的刺激強度。30min/d,每天共刺激50串,30s/串,間隙15s,總量2500次。持續治療4周,5次/周,共需治療20次。
記錄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HAMD評分判定標準:分數<8分為無抑郁癥,8~20分為可能產生抑郁癥,20~34分為輕、中度抑郁癥,分數≥35分為重度抑郁癥。
文中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治療前后HAMD評分采用t檢驗,以()表示,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1、2、4周觀察組的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名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周 治療2周 治療4周觀察組 19 29.01±5.38 20.68±3.15*17.57±2.69*11.12±1.85*對照組 19 29.92±4.61 24.12±2.13 20.35±2.31 15.41±2.52 t 0.560 3.943 3.418 5.982 P 0.579 0.001 0.002 0.001
觀察組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53%(2/19)。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79%(3/19)。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230,P=0.631),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有較多研究表明抑郁癥的發病與左側前額葉皮質功能活動障礙存在緊密聯系,當患者出現抑郁癥疾病時,其左側前額葉皮質功能活動性會出現顯著下降情況,而該現象與患者的抑郁癥嚴重程度存在一定聯系。
氟西汀是目前治療抑郁癥的主要藥物,可通過吸收抑制5-HT,增加其濃度,提高神經傳導來產生抗抑郁作用。氟西汀不會與腎上腺素、毒覃堿等耦合,因此在用藥時出現藥物副作用的幾率相對較小,是一種安全的治療藥物[2]。但該藥物起效慢,導致患者依從性較差。rTMS是近年來被應用于多種精神疾病領域的物理治療方法,其療效與安全性已得到大量認可,且是無創治療,易被患者接受。rTMS在線圈上通過強大電流產生特殊磁場,在人體的大腦皮層上讓磁場產生微弱電流,以達到對抑郁癥的治療目的[3]。高頻rTMS主要用于興奮,低頻rTMS則用于抑制,可讓前額葉5-HT濃度得到平衡,并直接對基因表達產生影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1、2、4周觀察組的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對首發抑郁癥患者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氟西汀治療,可更快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