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少杰,韓 楠,李艾鮮,陳權亮,黃 萍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軟件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2.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3;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4.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研究生處,四川 成都 610225)
依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增強學位授權審核方法以及優化學位論文結構功能的要求,學位授權的部署構建至關重要。學位論文是學位授權與研究生培養之間的紐帶,是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的成果之一,能夠系統反映學生掌控基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強弱[1]。因此,目前研究難點是如何有效挖掘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據此給出解決方案。
當前社會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大進而導致本科畢業生就業難,再則考生對個人發展要求提升以及研究生擴招等因素[2-3],導致研究生報名人數持續高漲,2019 年高達290 萬人。從當前的招生規模上分析,報考工學的比例增長最迅猛,達到40%。研究生數量增長迅速,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評定提出更高的要求[4],尤其是在工科類研究生持續擴張的形勢下,需要構建新的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才能符合當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培養的要求[5]。
在調研過程中,首先收集100 份2015—2019年期間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語,然后訪問10 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再結合10 位計算機專業高校教師認為可能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綜合上述幾項調研內容篩選出15 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影響因素,進而設計問卷。分析調查數據,進一步挖掘有爭議的影響因素產生的原因。本次問卷調查涉及50 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導師和100 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
從調研中篩選出15 個因素編寫成問卷,具體包括:①英文讀寫障礙;②選題;③論文格式與規范;④參考文獻;⑤實驗框架;⑥數據源;⑦導師;⑧論文寫作障礙;⑨邏輯推理能力;⑩資料收集與處理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基礎知識;?編程能力;?自我批判;?審查規則。要求填寫問卷的人按1~5 分對因素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其中1 代表不重要,2 代表較為不重要,3 代表一般重要,4 代表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
調查中通過現場分發問卷、填寫問卷、收回問卷的形式,問卷調查師生人數合計150 名,最終收回150 份有效問卷。本研究中的調查形式如圖1 所示。
通過統計問卷調查打分情況,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影響因素有了初步了解,問卷結果統計見表1。
由表1 可以發現,受調查的高校教師認為:因素10(資料收集與處理分析能力)、因素12(基礎知識)對于學位論文的影響更大;受調查的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認為:因素5(實驗框架)和因素13(編程能力)對于學位論文的影響大于其他因素。

圖1 學位論文影響因素調查過程

表1 問卷調查結果分數統計
由于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和研究生數量不一致,簡單地將分數相加并不能代表綜合得分,因此引入綜合得分函數Score(x),定義如下:

公式(1)中x代表影響學位論文質量的15 個因素,Tx表示50 名教師對第x個因素的打分,Sx表示100 名研究生對第x個因素的打分,采用求均值相加的方式作為第x個因素的綜合得分,結果見表2。
由表2 可以發現: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綜合得分最高的是因素5(實驗框架)和因素13(編程能力),與真實情況相吻合。因為對于計算機專業研究生來說,具有較好編程能力能夠設計較好的實驗,并得到預期的實驗結果,可以更好地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

表2 問卷調查綜合得分結果
缺乏收集資料和處理分析的能力是當前影響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6]。在研究生培養教育過程中,研究生只能在傳統的專業知識型課程中學習知識,其課程中鮮有設置文獻資料收集以及文獻分析處理的相關課程[7]。面對浩瀚的網絡和紙質資料,研究生的局限性在于不知道怎樣更快更好地收集需要的信息。
通過調查,部分研究生存在收集資料不考慮資料的可信度、收集資料缺乏目的性以及不懂如何給文本“脫水”的情況[8]。針對這些情況,總結綜合調研研究生導師的意見提煉出以下幾點建議:①確定資料的搜集方向,從可靠信息源中收集信息;②對資料進行簡化,僅保留資料的核心部分;③對資料進行分類,根據資料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整理;④明確資料結論及其具體的應用場景。
收集資料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指導研究生在未來的科研和學習方式的確定,資料的分析處理有利于研究從紛繁復雜的資料中精確采集需要的信息[9-10]。資料分析可簡要分為3 個階段:①資料脫水;②判斷價值;③尋找聯系。資料脫水指提取資料中重要信息、規律、應用場景、應用范圍和重要結論;價值判斷是指個人主動判斷信息是否對他有價值以及價值含金量,然后根據價值來區分信息;尋找聯系指在資料收集過后,需將各個資料進行歸檔整理,挖掘資料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存在怎樣的關聯。在上述過程中,導師應注意培養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這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及實踐能力的提升。
基礎知識的學習貫通于研究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基礎知識需要補充和溫習[11]。看似枯燥的基礎知識往往是最具實用性的。對于計算機專業研究生來說,框架和函數庫固然重要,但潛藏在其中的基礎知識和原理才是編程能力的根基。缺乏基礎知識,會讓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中寸步難行。由于計算機基礎知識是一個很完整的知識結構框架,沒有堅實的基礎知識打底,很難系統地將專業方法關聯起來。
在調查中,超過15%的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初期存在無從下手的問題。這種情況具體表現為:不懂得如何設計實驗框架,實驗前期需要做什么準備,實驗中期可以用到哪些技術,怎樣設計對比實驗,已有方法和算法復現不了怎么辦等困惑和難題。
就此現象,為了進一步調查研究生和導師之間存在分歧的原因,針對實驗框架這一因素,筆者回訪了50 位教師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并進行歸納統計,調研結果見表3。

表3 實驗框架重要程度調查表
編程能力可分為實踐和理論兩部分,二者相得益彰。編程能力不足,導致實驗進展緩慢,最終影響學位論文完成時間甚至是學位論文的完成質量。此外,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偏于學習理論知識,沒有重視對動手編程能力的培養。
程序設計能力是指學生將計算機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編程能力體現了他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強弱。如果學生僅能在卷面考試成績中取得優秀的成績,而走出校園就無法獨立進行編程開發,說明他缺乏編程能力、缺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程序、撰寫更多的代碼是提升實踐能力最佳的手段。大量閱讀優質代碼并對其進行總結提煉也是提升個人編程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導師在研究生培養教育前期應當注意規范學生的代碼習慣,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形成閱讀高質量代碼的習慣。
在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影響因素調查中,15 個選項的均值見表4。

表4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影響因素調查均值表
收集研究生導師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導師認為基礎知識、資料收集與處理分析能力、實驗框架、論文格式與規范和參考文獻是影響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對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發現:研究生認為影響其學位論文質量的比較關鍵和重要的因素包括實驗框架、編程能力、論文寫作障礙、論文格式與規范、研究生導師。問卷調查結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導師與研究生對畢業論文影響因素的意見存在差異。碩士研究生通常比較依賴于導師的指導,并希望導師參與到他們自己的科學實驗中來。與導師的看法大相徑庭,研究生認為導師在完成論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了解研究生對于導師在學位論文完成過程中應該擔任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針對導師這一因素對100 名研究生進行了回訪調查。
本次回訪調查最終共收回94 份,本次實驗僅從研究生對問卷調查內容進行定性分析而不再做數據統計分析。本次回訪調查結合前次問卷調查結果較好地反饋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在“導師”這一因素上的情況和問題。調查結果表明,導師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安排過多與科研實驗、學位論文研究無關的工作,研究生成為了導師的“員工”,大部分時間被導師安排的工作擠壓而沒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學位論文實驗與論文撰寫;②沒有參與指導研究生的課題選擇,沒有讓研究生從導師的科研課題里從事相關的具體研究;③團隊科研氛圍不濃厚,團隊成員互相之間很少或者沒有交流,關系比較生疏;④由于學位論文的課題選取、實驗和撰寫過程集中在研二至研三,而研三普遍是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就業的關鍵時期,很多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由于研究課題和實踐差距甚大以及找工作的需求技能和自身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導致需要學習的內容過多,最終無法兼顧;⑤個人創業與學位論文之間的沖突。
挖掘影響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因素,收集數據設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的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導師和研究生對論文影響因素的看法存在差異。在進一步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建議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應注重基礎知識的提高和實驗框架的設計,與導師加強溝通,提升編程能力,保證實驗質量。根據研究成果,今后的研究工作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實踐改革,從研究生培養到畢業論文答辯進一步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