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浩飛,嚴娟娣
(嘉興廣播電視大學 開放教育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混合式學習是互聯網+時代重要的教學模式,文獻[1-2]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構建策略、具體應用、效果評價等方面開展研究,認為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后,學生的成績穩中有升,且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都明顯提高;文獻[3-4]中提出,此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教學效果,而且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習慣。
問題式學習最早提出于20 世紀中葉,現已成為一種主流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文獻[5-6]中提出,問題式學習是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機制,在提升學習能力、專業技能等方面有顯著效果;文獻[7-9]中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研究表明,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發展批判性思維,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開放教育面向的主要對象為在職學生,工學兼顧的學生占比相當大,學生能夠投入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突出體現在線下到課率難以保證,系統性授課可行性小,學生以三校生為主,基礎知識根基一般,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普遍有所欠缺,對于數據庫應用這樣的計算機類專業課程,學習難度大,有必要為其提供優質的學習支持服務。
開放教育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網絡自主學習、遠程支持服務與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涵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具備傳統優勢。以國開學習網為核心、省校數字化資源平臺為保障的功能完備的學習平臺和質量皆優的線上學習資源可以為線上教學過程提供有力支持。
數據庫應用是以實操應用為主的計算機類課程,選用教材《數據庫基礎與項目實訓教程》以任務驅動模式設計,強調做中學,課程特點和教材設計均適合根據應用情境設計問題、通過混合式學習來解決問題,契合教學模式。教學班人數穩定在10~20 人,小班化教學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掌控線下討論交流與上機實踐環節,更細致地在線上為學生提供疑難解答服務。
教學模式把問題作為開展教學的起點,一方面,設計的問題須緊扣課程學習的要點,保證學生能夠掌握課程重點內容;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問題的設計應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學生的工作和發展,以激發其學習熱情。
依據上述思路,在問題提出之前,增加調研環節,設計并發放課前學習需求調查表,學生結合教材、學習興趣及自身工作中遇到的與課程相關的問題,選擇線下活動內容,填寫表格,提交信息。教師分析調查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作為教學主線。
以國開數據庫應用責任教師建設的課程資源為基礎,整合省校數字化資源庫和自建資源內容,以國開學習網為依托,以易學易上手的視頻資源為核心,以PPT 文檔、CAI 課件、H5 課件等資源為重要補充,為學生提供一站式的線上學習資源查閱平臺。
數據庫應用安排6 次線下活動,設計3 個線下教學主題,每個主題在線上自學+在線輔導的基礎上,安排1 次小組學習+1 次小組實踐,其他內容以線上自學+在線輔導為主要學習方式。
2.3.1 線上自學與支持服務
課前,教師在線發布設定的問題,設計線上自學流程;學生圍繞問題,參照學習流程開展自學,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疑惑,通過互動平臺與教師或同學溝通獲取幫助,及時消化知識點,考慮問題解決思路;教師做好在線指導與答疑支持服務,保障自學環節質量。
課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感悟學習心得,提交學習自評文檔,以評促學;教師結合形成性作業、問題解決方案、小組實踐任務完成情況、自評文檔及教學過程中學生疑惑較多的知識點,做好分析總結,形成文檔資料,在線上分享,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2.3.2 線下教學活動
線下教學活動以小組交流與小組實踐為主要手段。
小組交流以掌握知識和形成方案為目標,通過小組交流環節,發現并弄懂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遺漏,學透知識點,發揮團隊優勢,設計問題解決流程,形成問題解決文檔,為小組實踐打下扎實基礎。
小組實踐以實際解決問題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依照小組討論制定的問題解決文檔方案架構,在機房實現解決方案的落地。
教師在線下活動過程中負責在場答疑和點評,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和具體實現均由各小組獨立完成。
為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考核壓力,考核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不再安排終結性考核。考核成績由線上自學行為數據、小組學習成績和形成性作業得分綜合組成,占比分別為10%、35%和55%。
線上自學行為數據體現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積極性,數據從國開學習網導出,占比10%,有線上自學行為記錄的均得基礎分5 分,其余5 分按照學習行為數據排名給分,數據統計前30%得5 分,中間40%得3 分,其余得2 分;小組學習成績是最能檢驗學習成效的指標,本應占據更大比例,但考慮到部分學生確實工學矛盾、家學矛盾突出,難以保證線下活動出席率,為不影響其通過課程考核,故把比例設定為35%,35%的總分占比也決定了高分成績與線下課出席率的緊密聯系,保障線下課的到課率;形成性作業注重知識掌握和技能提升,作業時間自由安排,且可以重復測試以達到滿意的成績,設置55%的比例,既可以保證較高的課程通過率,又要求學生必須抽出時間參加線下學習,確保學習的嚴肅性,提升教學效果。
根據數據庫應用課程選用教材內容,安排設計學習需求調查表,問卷在線上發放,教學班總人數19 人,在收到的13 份有效回收問卷中,認為第10 章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重要的學生最多,占比84.62%;其次為第5 章數據表管理與使用、第6 章T-SQL 語言及查詢分析器使用和第9 章數據庫安全,分別占比76.92%、69.23%和69.23%。根據調查反饋數據,線下活動主題定為第1—2 次課,數據庫創建及安全;第3—4 次課,T-SQL 語言及查詢分析器使用;第5—6 次課,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
以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教學內容為例,設計問題為“如何利用數據增加、刪除、修改、查詢操作實現軟件系統用戶的注冊、修改和刪除管理”,圍繞設定問題實施具體教學,在做中學,通過解決問題過程,掌握概念,學會應用。
在國開學習網教學班空間開設數據庫應用課程欄目,欄目資源模塊由課程文件、教學輔導、IP 課件和視頻點播、直播課堂等內容組成,課程文件為教學方案、大綱、考核要求等內容;教學輔導內容以各章節的PPT 學習課件為主;IP 課件和視頻點播以省校數字化資源庫的課程學習內容為主,以超鏈接形式呈現;直播課堂在指定時間由專家進行在線授課。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學習模塊的教學輔導和視頻點播資源內容如圖1 所示。
參照設計的問題及關鍵知識點,制作ADO.NET 實現數據增刪改查H5 課件輔助學習,課件每節學習內容設有教學目標、微課視頻、自測練習和問題反饋模塊,其中微課視頻是H5 課件的核心資源,主要包括重點概念講解和實操演示。
線上自學是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環節,側重掌握解決問題用到的基礎知識點,包括數據庫訪問技術及接口、ADO.NET 控件和數據增刪改查邏輯流程等,在此基礎上,觀看數據增刪改查實操視頻,學習實操過程,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案,自學流程設計如圖2 所示。
線上支持服務是自學過程的重要保障。對于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學生可以通過國開學習網的教學活動討論區或者班級QQ 群,及時從教師或同學處獲得幫助,解決自學過程無處問問題、無處討論交流的困難。
3.4.1 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時間安排90min,由3 部分內容組成:①小組討論,到課學生10 人,分為3 組,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疑惑,互相協作,設計軟件系統用戶注冊、修改、刪除的方案,形成文檔,時間安排60min;②小組匯報,各小組匯報討論形成的問題解決方案,小組之間取長補短,改進方案,時間安排25min;③教師總結,根據各小組的匯報情況,教師作簡要的總結,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時間安排5min。
3.4.2 小組實踐
為高效地利用線下教學時間,提前設計好數據庫、數據表和軟件界面,小組實踐的主要任務即利用數據庫的數據添加功能完成新用戶的注冊;數據查詢、修改功能完成注冊用戶信息的修改;數據查詢、刪除功能完成注冊用戶信息的注銷。

圖1 教學輔導與視頻點播模塊資源內容設計

圖2 自學流程設計
小組實踐任務完成情況:3 個小組均順利完成用戶數據的添加,2 個小組實現用戶數據的注銷,1 個小組完成用戶數據的修改。從實踐過程和任務完成情況看,數據庫編程操作對開放學生而言相當有難度,但學生在小組實踐過程中展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相互協作,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較好地掌握了課程知識點,起到1+1 >2 的學習效果。
課后總結由學生自評和教師總結兩部分構成。
學生自評在章節內容教學完成之后實施,主要內容為自評報告。學生針對線上線下的學習過程、學習心得作一個學習總結評價,通過自評過程鞏固知識點,深化學習效果,也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參考材料。
教師在課后結合形成性作業、自評報告、小組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及教學過程中學生疑惑較多的知識點,作好分析總結,形成文檔資料,在線上分享,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教學班總計19 人,17 人有網上學習行為數據,最高的行為天數15,行為總數69,資源瀏覽數55,此項平均得分7.4 分。
小組學習成績:組1 的解決文檔思路較清晰,實操完成度也較高;組2 實現用戶的注冊和刪除,解決文檔設計一般;組3 僅實現用戶數據添加操作,解決文檔設計存在一定問題,此項平均得分22.7 分。
形成性作業由4 次任務組成,系統閱卷并給出成績,應完成作業76 人次,實際完成74 人次;考核成績為90~100 分的比例最大,為78.95%,80 分及以上比例為90.79%,只有1 人次不合格;學生對待形成性作業態度認真,完成情況理想。
分析考核結果數據,學生參與網上學習比例較高,符合預期;小組學習效果上,組1 較為突出,組2、組3 不夠理想,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對開放學生而言難度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學習時間;形成性作業是通過考核的重要環節,學生重視度高,數據表現良好。
4.2.1 線上學習行為數據對比
教學班2018 秋季學期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規劃和2019 春學期數據庫應用兩門課程的國開學習網學習行為數據統計對比分析見表1,表格數據顯示數據庫應用課程的學習行為數據較前一學期網站建設課程有明顯提升。

表1 網上學習行為對比
形成性成績是學生通過課程考核的關鍵,以往學期形成性成績占比70%,教學設計為鼓勵學生參加線下教學活動,加大了小組學習成績的占比,把形成性成績比例調低至55%。形成性作業成績數據顯示,優秀率和通過率兩項指標與以往學期基本持平,教學模式改革對形成性作業得分基本無影響。
4.2.2 線下學習行為數據對比
教學班2018 秋季學期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規劃和2019 春季學期數據庫應用兩門課程的線下到課率情況數據見表2。
表2 數據顯示本學期數據庫應用線下活動平均到課率37.72%(6 次線下課到課人數總計/總計應到課人數),較上學期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規劃25.4%的平均出席率提升超過12 個百分點,另外,簽到表顯示19 位學生中有14 人至少參加了一次線下教學活動,有4 位學生參加了全部6 次線下教學活動,數據較以往學期有較大幅度提升。

表2 線下到課率對比
教學滿意度調查見表3,表中數字為統計數據,分析數據: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較好地掌握了SQL SERVER 2000 數據庫的基本應用,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兩位學生認為課程學習有助于工作開展,雖然占比不高,但也能體現教學設計的價值;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查找便捷度、數量及質量表示滿意,對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設計、線上支持服務和線下活動組織持肯定態度。
各項調查指標的“滿意”占比54.55%,另有37.66% 的反饋數據認為教學模式效果一般,少數學生不認可這種教學組織模式,占比7.79%。總體而言,學生對教學模式改革的接受度較高。

表3 教學滿意度調查
通過教學改革嘗試,在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同時,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提高,對開放教育和數據庫應用課程的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基于問題解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同樣適合其他形式成人教育的實踐為主型課程,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習積極性和效果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