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楊新會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對心理失常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通常采用介入治療[1],但是由于手術具有一定程度的創傷性,同時加上高額的治療費用以及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導致在手術前病人會出現各種的緊張情況,最終影響到手術的效果,甚至是預后[2]。本次研究主要是針對患者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的變化。
隨機在本院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擇期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400例,其中男性268例,女性132例,年齡在35~65歲,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且年齡和性別均衡,P>0.05。
對照組患者在術前接受傳統的護理方式,其中包括術前教育、術前準備、術中存在發生的情況、術后注意事項以及術后恢復訓練。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干預,其中包括心理撫慰患者、進行松弛情緒練習、心理咨詢。
護理結束后,兩組患者分別用抑郁自評表(SDS)和焦慮自評表(SAS)進行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的焦慮抑郁評分,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焦慮抑郁情況(,分)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焦慮抑郁情況(,分)
組別 例數 SDS SAS觀察組 200 47.98±2.96 48.06±2.68對照組 200 47.89±3.01 48.12±2.71 t-0.3015 0.2226 P-0.7632 0.8239
在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上,觀察組患者的兩項數據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情況(,分)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情況(,分)
組別 例數 SDS SAS觀察組 200 17.89±3.11 18.12±2.81對照組 200 42.98±2.86 41.06±2.58 t-83.9800 85.0432 P-0.0000 0.0000
醫護人員應該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而要特別重視病人精神心理問題,在現階段,對于心理失常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治療,介入治療技術即便是最顯著的方式,但是相對于過往藥物醫治的比較,仍然有相應的危險性和創傷性[3]。病人特定的應激反應包括焦躁、恐懼等情緒通常會在術前出現,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擇期經皮冠脈介入的手術前,患者存在的焦慮程度通常比較嚴重,這較于國內外研究報告基于一致,因此,對擇期經皮冠脈介入患者在介入醫治前完成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將負面情緒(其中包括焦慮、抑郁)進行有效的消除,讓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可以讓手術完成的圓滿程度得到保障。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研究顯示,在以往進行的內科治療期間,對那些不正確認識現實的患者進行更正,可以使用支撐性心理治療,可以對病人的情緒進行有效的控制,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消除,同時也能有效的改善身體情況[4-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擇期經皮冠脈介入手術前,讓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運用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放松培訓,可以使患者的焦慮程度得到顯著的減少[6],這方面和其他相關專家的研究報告一致,本次研究也表明,兩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干預前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近乎一致,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雖然兩組患者在焦慮和抑郁程度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兩方面的評分上明顯要低于進行常規的對照組患者,這就能直接證明心理護理干預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程度,對接下來的手術治療起著促進的作用。因此,對焦慮情緒明顯的患者,除了進行常規的護理之外,還要適當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手術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對擇期經皮冠脈介入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癥狀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在臨床護理中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