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幸 王月 王子娟 畢成玉
(四川省腫瘤醫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癥防治中心;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由于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方式,此方式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所以需要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但是常規的護理操作存在一些風險點,因此很容易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對介入放射科中的介入治療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我院介入放射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后,介入治療中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此次的研究對象選取了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428名患者,將這些患者根據入院的時間點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中,共有患者214名,男140人,女74人,年齡最小為22歲,年齡最大為84歲;觀察組中,共有患者214名,男136人,女74人,年齡最小為21歲,最大為86歲。兩組患者均進行了介入治療。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其具體內容如下:
此次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從以下3方面進行實施,分別有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建立、護理人員的培訓、風險管理措施實施。
1.2.1 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建立 根據我院相關部門的具體要求,同時結合我科的護理實際情況,在2017年6月份開始組織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選取具備護士以上職稱的人員作為護理小組的成員。另外,根據護理的流程建立風險管理制度。
1.2.2 人員培訓 根據風險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臨床經驗,對風險管理小組的所有成員進行系統的強化培訓,同時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考核通過的護理成員方可加入護理小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1.2.3 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具體實施 對患者介入治療的全過程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術前風險管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入院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將相關的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同時報送給相關人員,特別是有過敏和手術禁忌癥的患者要做好相關的術前指導工作。另外,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將手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感覺和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措施告知患者,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教給患者做呼吸訓練和體位訓練等。
術中風險管理:在此階段是風險最高的階段,也是風險管理最重要的環節。對手術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同時做好應急措施。首先,需要保證患者的靜脈通道暢通,為手術中的輸液或者治療做準備,并且需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要求,從而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其次,加強對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監測,通過相關儀器,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指標是否正常。護理人員要定時詢問患者的心理感受,然后給予相應的指導。同時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是否會出現藥物過敏的現象。患者出現疑似藥物過敏時,應立刻停止用藥 ,對患者使用抗過敏藥物等。倘若患者血壓持續降低、心率減慢或者呼吸抑制時,醫護人員要做好相關的急救措施,確保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
術后護理:詳細記錄患者手術后的相關情況,做好引流管固定措施;與病房人員進行交接時要仔細、認真;術后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患者定期觀察和巡視工作,同時護理人員要和家屬相互配合,指導家屬如何進行體位訓練等,從而防止患者出現墜床以及壓瘡等問題。
對兩組病患的臨床護理質量進行對比分析。
使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以[n(%)]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組間的差異。當P<0.05時,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事故差錯率,醫院感染率,糾紛投訴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護理風險管理前后臨床護理質量比較[n(%)]
通過對介入治療過程中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對常規的護理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采取積極預防措施,同時做好應急準備,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治療效果。我院是從2017年6月開始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經過仔細的探討、調研,建立起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常規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及問題進行詳細的梳理與研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與應急措施;然后對護理人員進行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強化培訓;同時重點對手術的全過程進行風險管理,其中具體包括風險預判、防范、積極處理,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加強巡查;最后,對整個護理風險管理過程進行回饋、總結。
綜上,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介入治療中,在提高護理滿意度的同時,提升了臨床護理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