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洲,黃 芩,李小明,張篤飛,韋 燾
(1)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兒童心血管內科,海南海口 570000;2)昆明醫科大學教務處;3)圖書館,云南昆明 650500)
川崎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主要發生于嬰幼兒,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及四肢末端變化等,若未盡早發現并及時給予有效治療,隨著疾病進展,患兒可能出現嚴重心血管并發癥,不僅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3]。曾有報道顯示[4],未經過治療的川崎病患者發生冠狀動脈損害的發生率約占20%~25%左右,一旦合并冠狀動脈損害后,可能會給患兒帶來嚴重后果,應受到臨床重點關注。另外發熱屬于川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曾有研究表明,患兒發熱持續時間可能與其冠狀動脈損害存在密切相關性[5-7]。但國內相關報道較少,因此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展開研究,選擇海南省婦女兒童醫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納入的87 例川崎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與發熱持續時間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
選擇海南省婦女兒童醫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納入的87 例川崎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46 例,女性患兒41 例,年齡3 個月至7歲,平均(4.16±1.28)歲。本研究均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8]:(1)所有患兒均符合川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2)患兒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中;(3)資料齊全,意識正常,能夠順利完成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9]:(1)研究前經檢查顯示重要臟器疾病、肝腎疾病、器官功能障礙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
收集并整理所有患兒基本資料,同時檢測其血小板計數(PLT)、白細胞(WBC)、C 反應蛋白(CRP)、血紅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選擇超聲心電圖進行檢查,最后統計所有患兒的發熱持續時間。
記錄兩組發熱持續時間、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WBC、PLT、CRP、Hb 及ALB 水平等,并觀察影響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因素。
研究組發熱持續時間>10 d 占60.42%,明顯高于對照組30.77%(P<0.05),見表1。
兩組在WBC、PLT、CRP 及ALB 水平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將上述有差異資料帶入Logistic 回歸方程計算,結果發現CRP、發熱持續時間是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1 兩組發熱持續時間比較[n(%)]Tab.1 The duration of fever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2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Tab.2 A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Tab.2 A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影響川崎病患者冠狀動脈損害的因素Tab.3 Factors influencing coronary artery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近年來,我國川崎病發生率逐年升高,臨床關于疾病的發生機制尚無明確定論,可能與免疫能力降低、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成為危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主要疾病之一。另外部分患兒早期可能合并冠狀動脈損害或者冠狀動脈瘤產生,不僅提升治療難度,同時增加對患兒的傷害[10-14]。研究表明[15],川崎病患兒經過丙種球蛋白治療后,可有效減少冠狀動脈損害情況發生,保障患兒身心安全,但仍有3%~5%左右患兒可能出現不同程度冠狀動脈損害。因此若能夠全面掌握患兒具體病情,分析其影響因素,從而盡早給予相關干預,促進病情快速穩定,為預后提供保障[16-19]。
本文對此展開研究,選擇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月納入的87 例川崎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收集并整理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并檢測WBC、PLT、CRP、Hb 及ALB 水平,結果顯示:研究組發熱持續時間>10d 占60.42%,明顯高于對照組30.77%(P<0.05)。兩組在WBC、PLT、CRP 及ALB 水平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上述有差異資料帶入Logistic 回歸方程計算,結果發現CRP、發熱持續時間是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影響因素,提示與川崎病患者相比,合并冠狀動脈損害患兒的發熱持續時間更長,且WBC、PLT、CRP 及ALB 水平差異較大,另外CRP 及發熱持續時間是影響川崎病患兒產生冠狀動脈損害的因素,應受到臨床重點關注。其中CRP 屬于肝細胞合成的蛋白質,通過檢測可反映出患兒病情嚴重程度,同時評估疾病轉歸情況,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20-23]。由于急性期川崎病患兒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炎性反應,也成為引發冠狀動脈損害的關鍵,因此CRP 水平檢測在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中具有重要意義[24-26]。另外有研究顯示[27-29],與發熱時間持續10 d 以下的川崎病患兒相比,發熱時間持續10 d 以上的患兒產生冠狀動脈損害的幾率更大,因此患兒發熱維持時間與冠狀動脈損害息息相關,隨著發熱時間的不斷延長,患兒機體中炎性反應的維持時間隨之延長,并呈現進行性加重趨勢。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研究不足與局限性,如樣本選取存在一定局限性,雖然按相應的標準進行了篩選,但所選取的標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另外樣本選取例數較少,研究時間較短,臨床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人數,延長研究時間,從而提升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與其發熱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另外CRP 也是影響冠狀動脈損害的因素之一,應受到臨床重點關注,及時給予相關干預,保障患兒身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