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3月18日,上海援鄂醫療隊部分隊員回滬。攝影/ 陳正寶、張馳
上海援鄂醫療隊,是在武漢最寒冷和最艱難的時刻,到達武漢的。
兩個多月的時間,援鄂工作留下無數感人至深的畫面,而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仍是三雙被凍紅的手。
1月27日早上,結束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房第一個通宵的值班,三名年輕的護士姑娘站在走廊一頭,握著自己的雙手,疲憊和虛弱寫在臉上。三名護士中兩人是80后,還有一人出生于1994年,她們來自上海市中醫醫院。
當時,武漢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盡量節省防護服,護士每8小時排一班,8小時中不僅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夜班護士還要用身軀抵抗深冬的嚴寒。后來,有護士著涼發燒,她第一時間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擔心給團隊減分,為集體增加負擔。
上海醫療隊中,不少90后甚至95后醫護人員在最辛苦的崗位上工作,在家中,她們可能還是父母照顧有加的“寶寶”,但大疫面前,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扛起醫者使命。上海援鄂醫療隊中有年輕人,也有66歲的呼吸科老專家,有工作30多年的資深護士長,有副院長、有教授、有博導……
上海把最好的醫學人才派到武漢,上海盡最大的力量將醫療物資送到武漢,上海將所有救治資源集中到武漢——上海,對援助武漢毫無保留。
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前方工作協調組長、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丹丹向《新民周刊》介紹,從除夕夜開始,上海派出9批、11支醫療隊,共1649人,先后進駐武漢16家醫院。截至3月22日,已經有兩批醫療隊隊員完成任務返滬,但目前仍還有1416名隊員在武漢,主要分布在金銀潭醫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區和雷神山醫院開展工作。
全國支援武漢醫療隊中上海醫療隊最早到達,武漢疫情收尾期間堅守到最后,共飲一江水的滬鄂兩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命運與共。
做醫生的,大多身上有一些“英雄情結”,希望救死扶傷、希望救人于危難之中。當除夕夜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整裝出發時,醫護人員心中一定升騰起英雄豪情,使命感催促他們立即“上前線”。
這一夜,所有隊員沒法跟家人吃完年夜飯,匆匆囑咐之后就登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從這一天起,上海醫療隊一批又一批到達武漢疫情風暴的核心區。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準備和防護培訓后,他們立即就投入到患者救治中。
上海醫療隊,直接參與了武漢抗疫戰疫中幾乎所有環節的工作。在重型病人最多的定點醫院,在剛剛改建好的方艙醫院,在只有空病床的雷神山醫院,上海醫療隊克服了此前無法預料的困難,以過硬的技術和過人的精神力量,迎接挑戰。
除了醫療機構,上海還派出疾控專業人員支援武漢的疾控工作。1月24日,上海市疾控中心接到國家通知,按照國家衛健委統一部署,武漢急需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和公共衛生政策領域的專家。年初一,三位疾控專家踏上列車。
任宏、朱奕奕、郭雁飛,三位專家都具有應對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疫情防控的經驗,也具有豐富的急性傳染病防治和流行病學調查一線工作經驗。1月26日凌晨4點多,三人成為整列車上僅有的在武漢站下車的旅客。
上海市共派出6名疾控專家支援武漢,至今因為疫情沒有完全結束,他們繼續留守武漢。此外,位于上海的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8名專家,也從上海出發支援武漢。
一千多人的隊伍在武漢救援,協調工作尤為重要。2月15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前往武漢,擔任上海援鄂醫療隊前方工作協調組組長。他表示,與剛剛到達武漢時的壓力相比,最近無論醫療隊員還是他自己,都稍微輕松了一些。但是,目前武漢醫療機構中的重型病人,很多是合并多種疾病的病人,救治的難度依然比較大,上海醫療隊仍需毫不松懈,堅守崗位。

趙丹丹(右三)在武漢與醫療隊領隊討論工作。
趙丹丹介紹,前方工作協調組建立以后,最大的功能是給各個醫療隊提供了交流工作信息的平臺和物資調配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醫療隊員們開展了疑難病例和危重病例的診療討論和經驗分享。另外,前方工作協調組加強了上海醫療隊與國家衛健委、湖北省衛健委、武漢市衛健委的溝通交流,便于醫療隊掌握工作任務和工作節奏。工作組還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進一步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我們有每日的工作例會制度,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同時加強走訪,到每個醫療點了解情況。”
武漢疫情進入尾聲,這個時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非常重要,上海后方給予醫療隊源源不斷的精神鼓勵和物資支持。每周,上海后方都會有卡車將醫療物資送往武漢,錦江集團、光明集團還將家鄉的味道,送到醫療隊的駐地。“這幾天,隊員們已經吃到了僅限供應武漢和上海的大白兔冰激凌。”
趙丹丹介紹,上海市衛健委非常關心醫療隊員們的心理健康,一開始就有隨隊心理醫療隊醫生,不斷地為隊員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而這樣的做法,都來自于上海醫療隊過去參與汶川地震救援等大型災害救援中積累的經驗。
信仰與凝聚力在特殊的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前方工作協調組建立了臨時黨委,“至今申請入黨人數已經有602人,有142名同志陸續入黨,黨員比例從42%上升到了55%”。“我們都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疫情,但疫情發生后,全國醫療隊支援武漢,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民族的巨大凝聚力。”趙丹丹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中,滬鄂共度時艱,上海對武漢的支援,毫無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