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綠色貝雷帽”的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進行“特種戰爭”。
2020年2月29日,美國和塔利班簽署了一項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歷史性協議,開始從阿富汗分批撤軍,離開這片打了20年“反恐戰爭”的戰場。這一幕,與47年前在越南發生的場景,何其相似。當年,美軍也是同樣,帶著滿身瘡痍,身心俱疲,心有不甘地撤離苦戰了十多年的越南。侵越戰爭,成了美國抹之不去的一段夢魘。
鏡頭拉回到1973年的3月29日,美國援越司令部在西貢機場舉行了降旗儀式,最后一批美軍作戰部隊撤離了南越。這為美國侵越戰爭的結局打上了一個標志性的符號——兩年后,北越軍隊攻進南越總統府,越南南北方宣告統一。
二戰后的冷戰局面形成后,美國建立了“防止共產黨在亞洲進一步擴張”的政策,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島,認為印度支那沖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
1955年,吳庭艷推翻了保大皇帝,在美國支持下成立了南越新政府,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北越共產黨。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以武裝斗爭來推翻南越政府,并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腐敗導致吳庭艷的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擴大勢力。
1961年5月,為加強對吳庭艷政權的援助,肯尼迪派遣了一支代號“綠色貝雷帽”的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進行“特種戰爭”,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序幕。美國軍事顧問受命伴隨南越營規模甚至連規模的分隊遂行野戰任務。不久以后,美軍飛行員開始展開轟炸行動以支援南越軍隊的作戰。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庭艷,隨后楊文明、阮文紹等軍人相繼上臺執政。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作戰急劇加強,美國的“特種戰爭”難以奏效,軍事形勢的惡化促使肯尼迪政府考慮戰爭升級。
以1964年8月的“北部灣事件”為借口,美國總統約翰遜1965年3月2日批準了“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6月,美國地面部隊開始直接同越南人民軍作戰。尼克松上臺后,更是加劇了空襲轟炸的規模。戰后統計,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空襲投彈量將近750萬噸,是整個二戰投彈量的3.4倍。
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空襲投彈量將近750萬噸,是整個二戰投彈量的3.4倍。
美國在越南的戰爭行動是由淺入深,由小到大。隨著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美國陸軍地面部隊也逐漸從少數部隊暴增至60萬人的頂峰。最終,美國徹底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
越南戰場的殘酷與慘烈,令美國在戰爭手段和武器使用上也幾乎用到了極致,甚至動用了化學和氣象武器,還使用了極不人道的白磷彈。
在越南茂密的叢林里,擅長游擊作戰的北越士兵,讓囂張跋扈的美國大兵吃盡了苦頭。為了讓敵人徹底暴露于美軍火力之下,美軍利用飛機向越南叢林噴灑一種被稱為“橙劑”的落葉除草劑,迫使叢林樹葉快速枯萎脫落。據統計,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噴灑橙劑高達7600萬升,令越南3000多個村落遭到侵害,不僅對越南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將近400萬人的健康受到影響,也導致數十萬在越南作戰的美國軍人受到“橙劑后遺癥”的痛苦折磨。
美軍還專門研制出一種迫使大量降雨的催雨彈,發射超過500萬枚,迫使越南雨季多出一個月,使得越南的低洼區域要被洪水肆虐6個月之久,越南大多數城市、村莊橋梁被毀,數以千萬的越南民眾妻離子散無家可歸。
化學武器和氣象武器對這場戰爭并沒起到多大效果,巨大的人員傷亡、4000多億美元的耗資、國內外的反戰浪潮,讓美國終于無法承受這場戰爭之重。1973年1月,巴黎協定簽署,美國退出越戰。美國侵越戰爭,造成了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有5萬多名美軍士兵陣亡,30萬名美軍士兵受傷,更有大量老兵遭受心理創傷。
“越南戰爭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曾這樣說。越南戰爭不僅對美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也給亞洲政治和世界格局帶來改變。盡管軍事上美國并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
越南戰爭不但令美國丟盡了臉面,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經濟受到了嚴重損害,實力大減,美國社會的政治統一也遭到破壞。戰爭期間,美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并出現了巨額財政赤字。同時,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于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越南戰爭是由美國發動的,是一場以遏制共產主義、扼殺民族解放運動為目標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骯臟的戰爭,也極大地改變了冷戰的態勢。戰后,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于戰略攻勢地位。這也迫使美國之后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與交流。直到蘇聯解體后,美國才在海灣戰爭中重新找回了失落已久的些許信心。
然而,用血和淚總結出來教訓,在美國政府中依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鑒戒 。前不久美國與塔利班談判和簽署和平協議的情形,同美國與越南各方在1973年簽訂《巴黎協定》時非常相似。2001年開啟的阿富汗戰爭已經成為美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戰爭,美國已經陷入“當代越戰”之困,這一次該怎么“體面”地走出來?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這標志著世界氣象組織誕生。
1971年3月24日,荷蘭投資8000萬美元,開始制定大規模的圍海造田工程。
1970年3月25日,協和客機超音速試飛成功,成為世界上首種以超音速飛行的客機。
1971年3月26日,孟加拉國獨立戰爭爆發。
1970年3月27日,柬埔寨發生朗諾政變,西哈努克被廢黜。
1930年3月28日,土耳其城市君士坦丁堡易名伊斯坦布爾,安哥拉易名安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