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
養成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有利抓手,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養成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體現在就業工作中如何進一步落實養成教育,使養成教育具備更加充分的土壤能夠落地生根。
我校把這個體系設計為知、情、意、行四個部分,也是養成教育的四要素。一是認知學習,二是情感體驗,三是意志磨練,四是行為養成。四個要素相互作用,構成養成教育體系。
為實現我校養成教育提出的兩大目標,一是使我們的學生得實惠。二是使我們的學校出品牌。進一步把養成教育深化、細化、做實,長春光華學院就業辦公室從就業工作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探索養成教育如何與就業工作相接軌,養成學生的哪些好習慣將對就業工作有促進作用,對未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成功成才起到關鍵性作用。
一、目標設計
學校把養成教育的培養目標確立為培養“五有兩能”的應用型人才,即胸中有志、心中有情、眼中有活兒、身上有勁兒、腹中有才、伸手能做、張嘴能說。我們結合與就業工作相關的系列好習慣的養成和培育,著力把畢業生培養成學習有目標、發展有動力、職業有方向、上崗有干勁、工作有創新的應用型人才。
二、項目設計
(一)養成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從近幾年我校應屆畢業生的整體情況來看,一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在就業過程中,不知道自是適合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工作崗位招聘他也不敢嘗試,大多數學生表現出來對就業方向的迷茫,所以說必須要從大學一年級就得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發展思路,樹立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然后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和前進。學生的個人發展才會有動力,到畢業時,他們的就業才會一帆風順,不會出現迷茫的現象。所以我們要養成學生自我生涯規劃的意識。
(二)養成就業責任意識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在社會上廣泛號召誠信招聘、誠信求職、誠信就業等。但是有一部分大學生群體在求職就業中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表現不佳,從而損害了大學生的形象,損害了用人單位的利益,同進也使學校的聲譽受到損害。破壞了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因此,我們著重強調要加強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對于構建誠信體系建設,推動社會良性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1.存在輕視學習就業知識,盲目清高的表現
在我們的大學生當中,有一部分學生對就業知識了解的很少,他們不愿意花費時間去學習相關的課程和知識。有些同學認為,他們現在還沒有畢業就不需要考慮畢業后的事情,找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情,父母、親戚、朋友等會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自己提供好的就業崗位。所以他們不愿意參加用人單位的宣講會,學校組織的招聘會,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愿意聽就業指導講座報告,有的人去了也是出工不出力,聽一場報告會,根據不知道臺上講的是什么;有的認為,學習就業指導課程猶如紙上談兵,與自己在實際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會有區別。現在學不學沒什么實際意義,到時候遇到了問題再學也來得及;還有的同學盲目清高,認為自己是本科畢業生,總是希望自己能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對于一些基層就業崗位和學校推薦的一些國家和地方的基層就業項目不屑一顧、毫無興趣,無形中縮小了自己的就業范圍。
2.求職材料不真實,沒有做到誠信求職
一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努力上進,不在平時努力學習,參加實踐。為了提升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在求職材料上下功夫。有的美化個人證件照片;有的填寫假的各類學習證書;有的填寫虛假職務,班長、學生會主席等;有的填寫虛假的實習經歷,把自己的社會工作經歷寫得十分豐富;還有的將自己的能力描繪得神乎其神,使用人單位誤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等到面試時才被應聘者的表現驚得大跌眼鏡。
3.缺乏契約意識,不主動要求簽訂就業協議
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去用人單位實習就業,不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他們根本不了解簽署就業協議書的重要性,經常會出現不愿履行協議書規定的現象。有的同學全憑自己的性子來,覺得開心就做,不開心或者領導批評了就一走了之,不在乎什么違約不違約。他們認為辭職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愛干誰也約束不了我,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實上,這些違約行為導致就業市場秩序的混亂,擾亂了用人單位的招聘計劃。使得個別單位有些崗位提出不接收無經驗的應屆生,要求得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等等。無形中給畢業生求職增加了難度,進而影響了學校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責任是一種發展自我的機遇,是一種發展自我的手段,是一種發展自我份內和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說就業責任意識至關重要,有著良好的責任意識,不但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用人單位負責,對社會負責。所以我們要加強大學生就業責任意識的養成教育,養成以負責的態度做每一件事。
(三)養成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
目前的市場需求是,用人單位招聘不到適合崗位的人員,而畢業生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崗位!社會上出現了“招就”兩難的現象。這就反映出畢業生求高薪、求舒適、求名氣的心態仍較普遍,他們不愿意主動降低就業期望值。面向基層就業。目前畢業生中絕大多數想要到待遇優厚 發展空間大 有更多機會出國鍍金的單位等等!
我們從現實中情況看,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當前發展中城市急需高素質人才,中小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還有很大缺口,我們還應鼓勵大學生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或者投身到西部也是不錯的選擇,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職業選擇策略,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學校組織實施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引導畢業生到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子商務等一二三產業就業創業。繼續組織實施好“教師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鼓勵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從事教育文化、健康養老、扶貧開發等工作,到社會組織就業。
三、實施途徑
(一)做好大學生就業教育引導
學習中不斷開展就業指導課程,積極認真做好大學生的的創新創業規劃教育,為大學生做好就業準備。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就業理念。如果自己理想職業有了目標,就要依據自己的目標規劃學習,并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一切盡可能的準備。其次,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學校組織開展了大學生開展MBTI性格測試、DISC性格測試和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讓大學生充分認知自我優缺點和個人職業傾向。
(二)加強責任意識培養
所謂的責任意識,就是要明確的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并自覺、主動地履行社會職責,把責任真正實施到實際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有責任意識,危險的工作也可以降低風險,沒有責任意識,再簡單的工作也做不好。責任意識強,有困難會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沒有責任意識處處都是問題。
養成負責的習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戀人負責、對學習負責、對工作負責。以負責的態度做每一件事。
在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多例舉一些反面的案例,比如沒有責任意識所造成的一起起慘痛礦難帶給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一例例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例引發的沉重教訓,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認識到責任感這一道德素質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
再次,用校園文化去引領大學生負責任,在實踐中提升責任意識。第一,要加強校風建設,營造和諧勤勉、開拓爭先的校園環境,一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第二,要加強師德建設,要做一個好教師,除了有學問,還需要有相應的職業道行行德和責任意識,需要對學生的熱愛和負責。第三,要加強學風建設。創造惜時篤學,志存高遠的氛圍,通過開展養成教育、好習慣認領、自覺養成、主題教育、演講、辯論、學生品德互評等活動,引導學生勤奮學習、樂于實踐、勇于負責。
最后,進一步做細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把畢業生的責任意識放在首位。在畢業生就業指導過程中,要強化就業觀教育和法律意識的教育,指出大學生在簽訂就業協議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因違約而導致的系列后果。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性況幫助他們完善個人求職材料,把最真實的一面反饋給用人單位,對于存在虛假的信息,要引導學生講究誠信并及時更正。在填寫畢業鑒定意見時,更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
(三)轉變學生就業觀念
積極關注國家針對大學生就業的相關項目,根據相關文件的精神,學校不斷創造條件,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是今后一個時期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基本方向。積極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立足從基層做起,要腳踏實地。加強大學生對當今國情、社會發展等現狀的認知和學習,積極實施國家、省和長春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專項計劃,其中包括 “預征入伍”、“部隊士官招聘”、“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做出合理的選擇和定位。(作者單位:長春光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