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近十年來,受國際環境和國內與外界聯系大幅度增多等因素影響,澳大利亞聯邦警察(AFP)等傳統執法部門充分認識到全球化環境日益突出的復雜性和關聯性,犯罪集團在國內和國際間活動頻繁。因此,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在打擊和防范恐怖主義、國際有組織犯罪方面與各國執法部門合作的需求愈加突出,越來越多介入了跨部門、跨區域、跨國界的活動,并為此建立了全面的國際執法合作關系,對解決澳大利亞國內的犯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國際執法工作職能和合作領域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國際執法合作的工作職能有:與國際執法機構進行協調合作,推動跨國犯罪調查并支持雙邊或多邊合作;搜集和交換犯罪情報,服務國際執法;加強國際執法機構打擊跨國犯罪的能力建設。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國際執法合作的領域有: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和腐敗;應對處置突發事件;參與授權的維和行動;為加強國際法律秩序、促進地區穩定提供法治能力建設;澳大利亞的邊境管理和安全;向確定的外部領土提供警務服務,協調組織太平洋區域打擊跨國犯罪網絡。
國際執法合作的主要渠道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內設國際行動局(International Operation),統籌聯邦國際執法合作工作。國際行動局將全部國際執法合作事務按照地域和國家進行了明確清晰的劃分,將全球劃分為五個大區,分別是美洲大區,亞洲大區,歐洲、非洲和中東大區,太平洋和陸外島嶼大區以及東南亞大區。每個大區有一個大區經理(Manager),在大區內有關城市分別設立警務聯絡官(Police Liaison Officer)、警務顧問(Police Counselor) 和特派團(Mission)等執法力量。大區負責人監督本區內以上執法力量的工作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導,監督區域內執法任務執行。每個大區在若干城市設立辦公室(在使領館內),每個辦公室負責該大區內的若干國家與澳聯邦警察的執法合作。如在亞洲大區中,在中國北京、廣州、香港,泰國曼谷等城市的使領館內設有辦公室。駐北京辦公室負責中國北部地區、蒙古和朝鮮與聯邦警察的執法合作,駐廣州辦公室負責中國南部地區與聯邦警察的執法合作,駐香港辦公室負責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臺灣、澳門與聯邦警察的執法合作。
各大區的劃分及設立辦公室的國家和城市主要是:
美洲大區:波哥大、墨西哥城、美國紐約、洛杉磯、華盛頓。
亞洲大區:中國北京、廣州、香港,曼谷、科倫坡、越南河內、胡志明市,伊斯蘭堡、新德里、金邊、仰光。
歐洲、非洲和中東大區:安曼、安卡拉、貝魯特、貝爾格萊德、迪拜、倫敦、茨瓦內、海牙。
太平洋和陸外島嶼大區:莫爾比茲港、蘇瓦、所羅門群島、東帝汶、瑙魯、薩摩亞、湯加、瓦努阿圖、塞浦路斯。
東南亞大區: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新加坡。
此外,國際行動局還負責管理澳大利亞圣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諾福克島等外部領土的社區治安。
警務聯絡官
警務聯絡官是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同國際執法機構聯系的重要紐帶,目前已派駐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刑警組織及歐洲警察組織近70名警務聯絡官。如在美國華盛頓、洛杉磯及哥倫比亞的波哥大派駐警務聯絡官,在中國北京、廣州各派駐兩名警務聯絡官,在美國華盛頓專派一名反恐事務警務聯絡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派駐警務顧問。
警務聯絡官的首要任務是發展并保持與東道國的密切聯系,尤其是與各執法機構高層發展和保持聯系。利用警務聯絡官建立起的國際執法合作平臺使澳大利亞聯邦警察有能力在海外,尤其是有組織犯罪的源頭地,阻止犯罪行為的發生。在這一平臺框架下,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在東道國與當地警方建立起實實在在的聯系,實現并簡化情報共享。同樣,東道國也利用澳大利亞聯邦警察駐本國聯絡官渠道建立起了一個直接聯絡點。
國際執法合作取得的成績
據統計,澳大利亞國內70﹪的大要案偵破都歸功于來自海外聯絡機構所提供的情報。澳大利亞聯邦警察每年與國外執法部門交換的情報數量達2.2萬多份。在反恐領域,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充分認識到,應對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挑戰的最佳方法就是建立各種合作伙伴關系和聯合行動組,與各個國家的執法部門、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努力。無論是在澳大利亞還是其他國家,最大的挑戰并不來自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而是相關職能部門過分強調分工和所謂的法律授權,而忽視了協作配合。澳大利亞聯邦警察積極參與旨在預防恐怖主義的各類國際活動。在這樣的國際反恐合作理念引導下,與全球范圍內的執法部門的良性、及時、分享的合作關系,成為澳大利亞聯邦警察保護國家利益安全的關鍵。在打擊毒品犯罪領域,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國際執法合作平臺是打擊美洲跨國販運毒品犯罪的重要組成部分。澳大利亞是南美毒品運輸的重要目的地。在哥倫比亞, 2000 美元可以購買一公斤可卡因,而在澳大利亞,一公斤可卡因的銷售價格高達 25 萬美元。豐厚的利潤、毒品的易得性和較差的社會經濟條件驅動著哥倫比亞、秘魯等國毒販將毒品販運至澳大利亞牟取暴利。為此,澳大利亞聯邦警察與南美哥倫比亞、秘魯等國警方開展執法合作,發起了打擊郵遞系統販毒活動的專項行動,有力地打擊瓦解了國際販毒組織和販運網絡,有效地抑制了南美販毒集團的毒品販運。在中國,2015年11月,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局與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在廣州簽署中澳聯合緝毒行動方案,開展中澳聯合緝毒“火焰行動”。依托中澳聯合緝毒“火焰行動”的國際執法合作平臺,中澳雙方實現涉毒品情報交流與信息互換,推動兩地執法部門間的聯動效能,實現涉毒案件打擊范圍的延伸,有效打擊毒品走私犯罪的首尾兩端。
開展的國外警務援助項目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積極參與南太平洋地區各國的警務援助項目,與所羅門群島、東帝汶、瑙魯、薩摩亞、湯加、瓦努阿圖、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均有警務援助項目,在整個南太平洋地區也有全面覆蓋的警務合作項目。
所羅門群島區域援助團(The Regional Assistance Mission to Solomon Islands ,RAMSI)是應所羅門群島政府的請求于2003年啟動的,旨在幫助該國恢復法律和秩序。到2004年,安全局勢穩定下來。該項目重點是建立一支所羅門群島皇家警察部隊,并有效獨立運作。該項目已于2017年6月30日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雙邊項目,包括警務、法律和司法以及治理合作。
東帝汶警察發展計劃(the Timor-Leste Police Development Program,TLPDP)自2004年7月開始實施,是東帝汶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通過一項協議,向東帝汶國家警察提供援助的雙邊能力建設計劃,目標是協助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政府建立有效和負責任的警察服務。該項目側重于提供建議、培訓、基礎設施和支持工具。
太平洋警察發展計劃(The Pacific Police Development Program,PPDP)是澳大利亞政府的一項倡議,支持整個太平洋地區廣泛的警察發展活動。該項目與太平洋國家的警察合作,將改善法治作為該地區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的先決條件。該方案在瓦努阿圖、薩摩亞、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瑙魯設有區域警察發展方案以及國別雙邊方案。
瑙魯警察能力計劃(The Nauru Police Force Capacity Program,NPFCP)是2004年11月澳大利亞和瑙魯簽署的一項諒解備忘錄下建立的雙邊計劃。
薩摩亞-澳大利亞警察伙伴關系(The Samoa Australia Police Partnership ,SAPP)于2009年啟動,目前是太平洋警察發展計劃(Pacific Police Development Program)的一個組成部分。該方案的重點是加強薩摩亞警察部門的核心警務職能、組織領導、管理和支持。
太平洋跨國犯罪網絡(The Pacific Transnational Crime Network,PTCN)由澳聯邦警察于2002年成立,旨在為太平洋執法機構提供一個積極主動的、戰略上的跨國犯罪情報網絡。PTCN由16個太平洋島國,包括庫克群島、斐濟群島、基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帕勞、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紐埃、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湯加、瓦努阿圖、瑙魯、圖瓦盧、美屬薩摩亞組成。太平洋跨國犯罪協調中心設在薩摩亞的阿皮亞。
(作者為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警務聯絡官)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