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自北京聯合張家口申辦冬奧會以來,在京津冀掀起了冰雪熱,甚至在東北等地也出現助力申冬奧的一系列活動。冰雪運動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以申冬奧成功后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發展變化的研究作為研究題目,希望通過查閱有關冬奧會以及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對于舉辦城市影響的相關文獻,以此來找出申辦冬奧會對于舉辦地的冰雪運動項目的作用,通過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來找到結論,并對結論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對申冬奧成功后的北京市的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數據進行統計,獲取必要的數據,包括北京青少年冰球俱樂部的建立,政府在冰球運動上的投入以及北京冰球專業隊的建立對于北京冰球運動推廣普及的積極作用。重點分析北京的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從青少年冰球俱樂部的數量、冰場的數量、注冊冰球運動員的數量以及冰球比賽的場次數量變化,通過數據分析申辦冬奧會后北京冰球運動發生的巨大變化,并且簡述北京冰球從硬件場館到從業人員等軟件資源等方面發生的變化,從而說明舉辦冬奧會對于舉辦城市的奧運項目所起到的巨大促進作用,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為以后申辦冬奧會的城市提供理論支持,為冰球項目的發展提供幫助。
本文以北京申辦冬奧成功后,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發展變化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等相關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從而得出申辦冬奧會后北京冰球運動的發展變化。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查詢和網絡查詢,收集國內外申辦冬奧會的城市冰球的發展概況和研究成果,然后進行歸類和分析,揭示其基本特點和規律。通過對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官方數據來闡述和佐證申辦冬奧會后北京冰球的發展。
(2)統計法。
通過對所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常規的統計,獲取必要的數據,包括北京的冰球俱樂部數量、冰場數量、注冊的冰球運動員數量以及賽事場次的數量等,以此作為論文的主要數據說明冬奧會對于舉辦城市體育運動以及北京市冰球運動的推動作用。
(3)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冬奧會前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其發展趨勢。
(4)邏輯推理法。
通過對北京市青少年主要冰球賽事運動在申辦冬奧后的發展變化歸納分析,推測未來北京市的冰球運動發展的情況。
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是由北京市體育體育局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承辦主辦,比賽時間從每年的十月第三周到次年的3月底,此項比賽是以各個冰球俱樂部作為參賽單位報名參加。由于該比賽的參賽運動員全部為北京市各中小學及學齡前兒童,他們在工作日都在學校上課學習,因此比賽只能安排在在每個周末舉行,該賽事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青少年冰球賽事。2015年7月31日,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全國上下都沸騰不已,冰雪運動也迎來了春天。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聯賽從2016-2017賽季開始,第一次由北京市體育局主辦,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承辦。這是北京冰球的創舉,政府對于賽事的關注度也提高了,并且讓投身于冰球運動的孩子和家長們開心的是,從這個賽季報名參賽的球隊不用交參賽費,由政府來給孩子們買單,這不但減輕了冰球家長們的經濟負擔,而且大大的鼓舞和激發了群眾參與冰球運動的熱情。由于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是2012年成立,所以數據是從2012年開始統計。

表1 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變化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從2012-2013賽季到2016-2017賽季,注冊運動員數量由剛開始的455人到現在2667人,注冊運動員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參賽運動員數量由剛開始的455人到現在的2000人,呈現遞增趨勢;參賽俱樂部上來那個由5個增加到現在18個;競賽場地數量由3塊增加到現在的7塊;競賽組別也由5個到現在的9個,組別設置更加細分、多樣。從表1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從2014-2015賽季開始,注冊運動運數量、參賽運動員數量出現明顯的增加,而這一階段正是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期間,由此可見,申辦冬奧會對于冰球運動的推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16-2017賽季是第九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共有五個年齡段、159支球隊、近2000名運動員參與,規模空前。這是在北京市體育局首次主辦賽事,并且免收參賽費,使得比賽的規模出現大幅度提高。

表2 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組別設置和各年齡段球隊數量分布表
表2是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組別設置和各年齡段球隊數量分布表。由表2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各個組別在不同賽季和同一組別在不同賽季參賽球隊數量的變化。從橫向和縱向對數據進行分析我們首先可以發現在組別設置上現在更加趨于合理化,從表1中我們得知參賽運動員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也意味著賽事的組織更加復雜,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就要設置不同的競賽組別,這樣才能保證有一個公平公正的比賽環境,使得賽事變得更加有觀賞性,也避免了以大打小這種情況,避免出現危險。由表2也可以看出從2014-2015賽季各組別參賽球隊數量相對于2012-2013賽季出現明顯增加。但在大年齡段的U14組別,并沒有出現很大變化,但也是呈現上升趨勢,由2012-2013賽季的3支到現在的6支,但由于北京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一種好的機制,因此學訓矛盾的不可調和,導致很多孩子在成長到14歲左右,由于學業的壓力不得不放棄冰球。但我們也可從表2中看出,從2012-2013賽季到2016-2017賽季,參賽隊總數有剛開始的34支隊伍,到現在的159支,幾乎5倍的增長速度,可見北京的青少年冰球在這幾年里發生了很大變化。
表3是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比賽場次的變化表。由表3可以看出,比賽的場次數量逐年增加,并且在2014-2015賽季最為明顯,相對于2013-2014增加了339場,使得賽事的規模從這個賽季開始增大,從2012-2013賽季的258場比賽到2016-2017賽季的829場比賽,這段時間增加了571場比賽,這樣的比賽規模,在亞洲地區都是屬于第一。可見目前北京青少年冰球運動在申辦冬奧會成功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對于北京的青少年兒童來講意味著有更多的比賽機會去提高和展現自己的訓練成功,有利于訓練的快速提升,從而使得“以賽帶練”的訓練模式有效開展,從而推動北京的冰球運動朝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

表3 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比賽場次的變化表
申辦冬奧會后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表現在:北京市的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規模空前,并且由于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后民眾參與冰球運動的熱情高漲,積極性增加。而在政府方面,北京市體育局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對于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的主辦,使得賽事更加規范化,政府撥款參賽隊免交參賽費大大降低冰球家長的負擔。冬奧會對于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巨大作用。
申辦冬奧會后,國家對于冰球運動的關注和投入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北京應當抓住這個有利的契機,打造北京的冰球城市名片,但是也要注意北京青少年冰球運動發展的特點有其特殊性,應當有清醒的認識,發揮調節和引導作用,這樣對于北京冰球的長遠發展具有好的影響。
北京應當繼續堅持以北京的冰球人才培養模式即邊學邊訓,這樣既不會放棄學業,對運動員的未來也有益處,另外參加訓練,肩負北京冰球的使命和責任,為北京爭光。北京市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予運動員一定的升學優惠政策以及適當的補助,鼓勵更多的家庭為北京培養優秀的冰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