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
2015年7月31日在吉隆坡舉辦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會議上宣布,中國獲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主辦權,這標志著我國繼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之后,又一重大奧林匹克賽事由我國作為東道主,向全球發出請帖,迎接世界各地優秀運動員;展現出我國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信心與決心。自1980年我國派代表團參加冬奧會以來,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奧運軍團不斷前進,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然而,作為2022年東道主的我們,在冬季項目上受到地域差異與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后備人才并不充足,很多項目并沒有得到強有力的發展,例如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兩項、雪車等項目;為成功舉辦2022年冬奧會,促進冬季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2017年3月,全國冬季項目備戰2022年冬奧會跨項跨界選材動員和座談會在北京市召開,會議對備戰冬奧會,跨界跨項選材做出重大指示,依托舉國體制優勢,加大科技備戰力度,這也由此拉開了北京冬奧會的全面備戰;之后,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下,各項目都積極開展跨項工作,并受到各地政府及各級部門的重視。對此,為更好的備戰冬季奧運會,并在短期內取得優異成績,借鑒國外舉辦奧運會經驗,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的索契、2018年的平昌最具參考意義,首先這兩個國家相鄰我國,對于冬季項目開展具有相似的地理環境;其次這兩屆冬奧會是最近的兩屆,其國家近代體育的發展與我國近代體育的發展都經歷過從衰弱到強盛的時期,有著不謀而合之處,因此研究相鄰國家俄羅斯、韓國兩屆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有著重要戰略意義。本文以俄、韓冬奧會對我國備戰2022年冬奧會的發展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地理位置上、近代體育發展歷史文化方面、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闡述研究,以更好的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及我國冬季項目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經驗。
俄羅斯緊鄰我國,雖屬于歐洲國家,但其2/3的領土處于亞洲,東南面與我國黑龍江省相接壤,其國家冬季嚴寒漫長,降雨降雪量充足,這就為冰雪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天然的環境。
俄羅斯體育發展經歷了前蘇聯的鼎盛時期,在1956年、1960年、1964年、1972年、1976年、1980年和 1988年共 7次獲得冬季奧運會金牌榜第一。據《蘇聯體育小百科全書》(1979年版)記載,在前蘇聯長期進行體育活動的人5500萬人中,每年有1800萬人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前蘇聯擁有3000多個大型體育場,可容納觀眾1100余萬人。體育館68000余個,游泳池1300余個,各種體育項目運動場所50多萬個。前蘇聯體育的成功,與其舉國辦體育的發展理念、雄厚的后備人才儲備、獨特的訓練體制以及廣泛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密不可分。為此前蘇聯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崇尚“金牌至上”的政府主導理念,導致群眾參與程度較低,這種政府對體育的包辦,在人力資源上使體育人才難以得到合理的流動,體育管理人員、教練員、運動員均按行政區劃統一管理,只能上下調動,造成橫向流動困難。體育資金大量投入,導致對于后備人才的資金投入減少,形成財政赤字;各選拔機構亂象叢生。前蘇聯解體后,國家局勢動蕩不安,導致一些資產集中在部分人手中,體育產業的發展遭到巨大打擊,使其體育發展嚴重滯后,人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數量大大減少,競技體育成績也一落千丈。作為戰斗民族,競技成績下滑,金牌數量減少,人民參與體育活動程度降低,使得在普京執政期間推陳出新,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隨著經濟水平的復蘇,總統普京提出了“大國意識、國家主義、社會連帶”治國方略,當政治的需要與民眾的渴望相交融,依托前蘇聯保留下的部分優質體育資源,俄羅斯體育的復興作為擴大其全球影響力的又一重要手段被推上了日程。體育行業也逐漸恢復生機。2013年,普京總統針對青少年體質下降問題上做出重大舉動,增強國民體質,增加青少年學生的鍛煉時間;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其結果并不明顯,因此導致奧委會主席提前下課,但獲得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資格后,俄羅斯借此進行體育復興計劃,為備戰冬奧會,體育資金的投入增加,且分配趨于合理,2009年頒布的《俄羅斯聯邦2020年前體育發展戰略》中,發展群眾體育,完善少兒教育,支持高水平競技體育,強化教練員隊伍,興建現代體育場館等環節成為俄羅斯政府追加3000億盧布體育資金的關注重點。各級體育部門對于競技體育的發展形成體系,保障競技體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各級人才選拔制度逐漸成熟;基礎設施趨于完善,促使體育鍛煉人群逐年遞增,保障大眾體育的實施,鍛煉人口數增加,才能使國家有更多的選材選擇,為國家提供更好的運動員人才;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俄羅斯主要的人才選拔存在于學校體育之中,增加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設立專門的奧林匹克學校以更好的為國家儲備人才。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俄羅斯軍團重新站在金牌榜與獎牌榜的首席位置,僅用四年時間,便使其重新登頂,這其中的經驗值得我國備戰2022年冬奧會學習。俄羅斯的體育文化底蘊豐厚,例如,對于體育名人的重視,也無形中顯示出俄羅斯對于體育的重視,走近瓦干科沃公墓(類似于我國的八寶山公墓)安葬的大部分是為國家犧牲者,如衛國戰爭軍人、火箭制造科學家等,走近大門,正對著主道兩側的安葬的竟是眾多體育工作者,不是功勛教練就是著名運動員,真正讓我們感受到震驚的是體育在蘇聯乃至俄羅斯的地位,這是一種無聲的體育文化傳承。
韓國緊鄰我國東北地區,春秋季節短,冬季漫長寒冷,最低氣溫達零下30℃以下,山地占朝鮮半島的2/3左右,這為冬季項目的開展提供提供了最原始的基礎條件。
韓國對于體育的重視不亞于俄羅斯對體育的重視,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后在全國范圍興起大眾體育熱。韓國的體育重心也轉移到社會體育上來,并出臺了《國民體育振興長期訓一劃》。1990年3月制定了大眾體育振興3年綜合計劃即 “小老虎計劃”(1990-1992),又于1993年制定了 “全民大眾體育振興5年訓計劃”,把大眾體育與竟技體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冬季項目中,尤以冰上項目為主,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能夠成功獲得2018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權,離不開韓國群眾對冬季運動的熱情;韓國冬季體育項目的發展是建立在振興國民體育的發展宗旨基礎之上的,注重競技運動、大眾體育以及體育產業的鏈式發展,所以在政策制定的實施過程中也是在這一原則基礎上進行。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的支持,主要針對競技體育、大眾健身、學校體育三部分政策來執行,具體見表1:

表1 韓國文化觀光部冬季體育項目發展的政策
韓國經濟的發展,為韓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國家財政部、文化體育觀光部、體育振興基金、商業集團贊助,俱樂部發展等部門的多項撥款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運動會舉辦、運動員的開支、培養優秀教練員等,每年總計投入約55億韓元左右;在舉辦運動會方面,從學校體育抓起,冬季項目尤為火熱,運動會不僅僅包含夏季項目,同時開展冬季項目運動會,這極大的促進了韓國體育從學校培養發展的熱情;社會團體對于冬季項目發展也起積極推動作用。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兩大目標迫在眉睫:金牌爭奪和補齊短板。但是,青少年冰雪運動員的儲備匱乏、“北冰南展”策略的艱難推進以及經濟、氣候和社會效應對冰雪項目的限制,都將是我國冬奧戰略成功的弊端和負面影響。因此借鑒國外舉辦冬奧會發展經驗,對于我國冬季項目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設置短期目標,逐漸提升我國冬季項目發展的熱度,我國自2017年,全國備戰2022年冬奧會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后,全國各地掀起發展冬季項目熱浪,而全國各地冬季項目人才儲備較少,因此跨界選材成為熱門,這說明我國對于冬季項目后備力量的培養出現滯后現象;俄羅斯、韓國通過出臺多項政策引導大眾體育與學校體育的發展,尤以青少年發展為主,實現后備人才力量的不斷更迭。對于各國資金投入上,不再是政府主導,實現多部門協同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加入。
調查發現,受我國地理環境影響,冬季項目展主要集中在降雪及山地較多的東北地區,這也就導致了南部地區雪上項目較少;因此,對于除東北三省的地區,大眾體育及學校體育的發展不足;要加大冬季項目的宣傳力度,例如冰上項目的發展,可以采取陸地上輪滑運動的發展,從而實現間接的促進冬季項目發展;每座城市都會有一座體育館,假如每座城市都有一個室內冰場或者雪場,進而延伸到學校場館建設,那么對于以后冬季項目的發展便會容易的多。
傳統人才選拔主要以體校訓練隊逐年提升到省隊、國家隊;冬季項目有些不需要特別突出的技能要求,例如雪車中推進運動員,雪車的主要技術存在于掌舵的運動員,因此,可以在后期培養其技術,這也就可以通過后期的普通學校里選拔優秀的人才,再進一步培養,打破傳統的選材格局,建立跨界跨項選材模式,以更好的適應我國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