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體育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41)
國際田聯研究了孩子們參與田徑運動的現狀,已經提出一個依據孩子和當今世界實際情況并量身制作了少兒趣味田徑項目,在許多國家很少為孩子們組織專門化的田徑運動,專家們根據孩子們的需要、發展、動機制定出的少兒趣味田徑以河北體育學院為推廣的發起單位,選取了石家莊5所小學為推廣試點單位,抽調該校田徑方向14名本科生(大四),委派到5所小學進行少兒趣味田徑的教學和推廣。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少兒趣味田徑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和角色扮演教學。
(1)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選取石家莊市維明路小學、中山路小學、外國語小學、永安街小學、寧源小學(原鐵路一小)、聯盟路小學、85中附小小學等7所小學的35位一線體育教師和15位推廣少兒趣味田徑的實習體育教師共計50位體育教師,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100%,符合研究要求。
(2)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關于體育教學相關文獻,瀏覽中國知網等論文數據庫,并進行了收集、整理、分析。
(3)專家訪談法。
針對7-9歲少兒趣味田徑教學,訪問河北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相關資深專家,對他們的觀點和建議進行歸納和總結。
(1)少兒趣味田徑。
“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是指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參與的一些基本活動:短跑、耐力跑、跳躍、投擲項目等,同時體驗運動的激情和快樂。
(2)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它環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型”。喬伊斯等人定義了教學模式的基本性質:①構成課程。這意味著教學模式研究的對象和范圍不僅限于課堂的方式方法問題,而是涉及了整個學科的方向和途徑;②選擇教材。這里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練習和測驗等各種教學材料的選擇按排;③指導在教室和其它環境中的教學活動;④一種計劃和范型。教學模式是實施理論的計劃,因而它是抽象的;教學模式又是理論的范型,因而它又是具體的。
(3)拋錨式教學。
所謂拋錨式教學,是指在多種多樣化的現實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術虛擬的情境中)運用情景化教學技術以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拋錨式教學是一種學習框架。它主張學習者在基于技術的整合的學習環境中,學會解決復雜問題。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是真實的,所學結果具有較高的遷移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意義。
(4)角色扮演教學模式。
近兩年來,角色扮演式教學在我國也開始受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還僅僅局限在一些文學作品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各種人物的表演,加深對內容情節的記憶和理解。
從少兒趣味田徑教學中得出少兒趣味田徑教學目標除了要求學生增強體質,促進其身心發展,使其能夠在德、智、體、美幾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還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快樂體育思想,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力目標。經統計全體體育教師總體教學目標一致,全部遵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
少兒趣味田徑課程按照河北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相關專家設置,合理分配每課次教學內容,基本涵蓋以跑、跳、投為基本技術的主要內容。
如表1所示,分析發現50位少兒趣味田徑教師在推廣該項目之前,有27位以前從沒接觸過少兒體育教育,在推廣少兒趣味田徑項目開始階段,由于對該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特點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對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選用具有茫然性、盲目性,全部是以經驗教學為主,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導致對學生的興趣點沒有抓住,外在的表現是課堂組織比較混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表1 推廣少兒趣味田徑教師從事幼兒和少兒體育教學情況統計
由于少兒趣味田徑教學內容過于專項化,任課教師教學經驗匱乏,教學用語不夠規范,教學示范動作指示性不夠明確,教學手段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動作的合理與否,忽視合理有效的引導與評價,過分重視課堂紀律,對學生的心理體驗、情感以及自我需求考慮較少,出現越管越亂的現象,致使學生注意力不斷分散,參與積極性不高。
從整體上看,少兒趣味田徑教學大多以教師為中心,多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新課標“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少兒趣味田徑課教學大綱的要求,以人為本,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如:在少兒趣味田徑課程的初級推廣階段,運用拋錨式和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為我所用,大膽創新,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目標,讓學生處于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情境當中,逐漸引入少兒趣味田徑教學的過程。

圖1 外派少兒趣味田徑教師授課基本功各要素情況統計

表2 少兒趣味田徑初始推廣階段教學設計模式
經過分析,針對7-9歲學生趣味田徑教學基本功的各因素的比較,推廣教師在教法、隊列指揮、調節運動負荷技能、心理學等因素存在明顯不足,導致以上因素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對該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研究欠缺,從而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沒有注意內容的兒童化、興趣化、趣味化。經過試驗運用拋錨式和角色扮演教學進行少兒趣味田徑的教學,創設教師為學生設計好的情境,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歡樂的情境中進行少兒田徑各項目的練習,不僅產生興奮愉快地情感還激發了他們的活動樂趣。拋錨式和角色扮演教學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承受能力,從而使少兒趣味田徑在該年齡段學生在寬松的歡快氣氛中學習到田徑相關知識,并且印象深刻。
拋錨式和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融為一體,在過程中輔以其他教學方法,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創新和實踐精神,通過運用發現該教學模式對于學齡初期學生在學習趣味田徑過程中有較大吸引力,教師也要在整體教學環境下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通過教師個人魅力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鞏固。
少兒趣味田徑的推廣任重而道遠,其教學僅依靠田徑明星的光環效應并借助大型賽事的機會宣傳推廣不是長久之計,真正將少兒趣味田徑推向全國,需要一線體育教師不斷嘗試創新,并善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義務教育的開始階段為學生的心理、生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本研究對石家莊市初次推廣少兒趣味田徑教學的試點小學進行了3個月的跟蹤研究,得出以下相關結論:
(1)高校對田徑方向本科生專項技術教學涉及較多,對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指導較少;
(2)體育教學經驗教學較多,自主設計教學較少,課堂內容科學性、趣味性較差;
(3)少兒趣味田徑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未能通過項目優勢完全展現出來,開發程度有待進一步深化。
(1)高校對外派少兒趣味田徑教師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除掌握少兒趣味田徑各項目規則,更重要的是要讓推廣教師能教并善于教,真正做到精理論與善實踐相結合;
(2)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水平學生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運用的研究,實踐,反思,改變,少兒趣味田徑推廣教師通過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勝任對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教授,打破傳統的經驗式教學;
(3)少兒趣味田徑的一線推廣者要善于利用少兒趣味田徑自身蘊含的吸引力,將項目特色與自身融為一體,鉆研理論,鍛煉實踐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組織與探索為我所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敢于創新,打破校本課程要求的限制,使少兒趣味田徑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