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發展青少年兒童足球是每個足球強國的必要前提,無論是足球運動現已成名的國家或日漸崛起的國家都非常重視青少年兒童的足球發展。縱觀國外足球發展水平優秀的國家,他們都有著科學的訓練理念和日益完善的訓練方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目前我國關于小學足球隊訓練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發展迅速的大中城市。在像聊城市這樣相對保守落后的三級地級市,所進行的關于“小學足球隊訓練”的研究并不多見。因此關于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現狀的調查與研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研究價值。對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現狀進行研究,廣泛了解小學足球隊訓練現狀,并對科學有效的訓練方式在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的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望彌補聊城地區關于校園足球隊訓練現狀等相關調查研究的空白,為地區提高校園足球對的訓練提供寶貴意見。
本文以聊城市中心城區10所小學作為研究對象,聊城市實驗小學、聊城市第二實驗小學、聊城市外國語小學、聊城市北順小學、聊城市文苑小學、聊城市東方雙語小學、聊城市水城慧德學校、東昌府區建設路小學、東昌府區育紅小學、東昌府區東昌路小學。
(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聊城市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登錄《中國知網》等與小學足球隊訓練對策研究相關的網站和軟件,圍繞青少年足球訓練查閱相關資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閱讀與思考分析和整理,逐漸形成本論文的基本思路。
(2)訪談法。
就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的基本情況,對在高校擔任教學研究的教授學者、擔任小學足球隊訓練任務的足球教練員和體育教師、小學足球隊隊員進行了訪談。
(3)問卷調查法。
問卷的設計在制定調查問卷前期,通過查詢和閱讀了大量有關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遵循了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中有關于設計問卷的基本要求原則,制定了教師和學生兩種“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現狀調查問卷”。于2019年10月對聊城市中心城區10所小學20名體育教師和300名學生全部發放,教師問卷發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0份,有效率100%。學生問卷發放300份,回收294份,回收率98%,有效問卷278份,有效率92.7%(見表1)。

表1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1)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特點。
全面性原則:足球運動不僅僅是個體運動員技術和戰術的運用以及良好體能的展示,同時也是隊員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訓練目標的過程。倘若想要在訓練或者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則應在訓練中注重全面訓練的原則。不僅要注重技能戰術以及體能的練習,比賽心理素質以及運動智能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通過調查了解目前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是以技術、戰術、體能和少量比賽為主。
循序漸進原則:通過調查研究目前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在訓練方式、訓練內容以及運動負荷等方面的安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可以使隊員系統的掌握基礎知識、技術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在球隊的技術訓練模塊上教練員將其劃分由易到難的訓練方法,在身體素質訓練模塊,教練員先后進行靈敏性練習、柔韌性練習、耐力練習、力量練習。在力量練習中教練員采用了上下肢協調練習,不僅進行下肢肌肉群的練習也注重核心肌群的練習。最后的耐力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隊員的有氧耐力,有助于隊員比賽中的長途跑動。以上的訓練方式符合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系統性原則:教練員在安排隊員訓練時將訓練模塊和訓練重點層次分明的展現出來。依據少年兒童身體發育特點,科學系統的安排訓練計劃,很好的遵循了系統性原則。
計劃性原則:在進行足球訓練和足球技術的教學中,教練員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游戲性教學為主。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標準,充分發揮學生的優點。以市區中小學足球聯賽為訓練依據,努力提高學生的競賽意識。
(2)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時間。
通過問卷調查,十所學校的訓練時間如圖所示(調查結果見表2)。以下數據表明校園足球隊在聊城市中心城區中是比較受歡迎的,對小學足球隊的組建與訓練給予了重視。但相對于專業或者業余足球隊來說,校園足球隊的訓練時間顯得不值一提了,沒有充分的訓練時間是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的一大缺陷。

表2 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每周訓練課時統計表
(3)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內容。

表3 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內容
通過問卷調查和咨詢一線教練員的途徑得出聊城市中心小學足球隊訓練內容如表3所示。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研究調查的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為了在訓練中能夠有較好的運動表現,教練員在訓練的過程中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訓練,涉及技術練習、戰術訓練、體能訓練、比賽模塊。但模塊訓練占整節訓練比重安排卻不是很科學合理,從(表2)中得到的數據與(表3)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正式進行比賽的次數與時間非常少。并且缺乏教練員與隊員之間的心靈溝通,沒有對隊員進行系統的心理素質練習,完美的足球運動不僅僅是外在的運動,同時也包含著隊員內心的健康以及隊員之間良好關系的形成。
通過走訪調查聊城市中心城區已開展校園足球隊的小學發現,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雖較之前的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影響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有3個方面。
(1)教練建設隊伍落后,學校領導對足球隊的支持程度不夠。
通過向聊城市中心城區10所小學的體育老師發放了問卷,可以較為全面的了解目前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體育老師的詳細情況。

表4 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教練員專業調查表(n=20)
二十名接受調查研究的體育教師絕大多數都是師范院校和體育院校畢業,有著一定的專業技能知識,但專業大多數是籃球等上肢球類和田徑的教師。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在當前小學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較少。雖然在校的體育教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達不到專業性的足球教學。在訓練的安排上達不到最佳狀態,學生得不到科學的指導,導致學生浪費了足球課余活動。在業余時間教練員并沒有組織隊員一起觀看足球比賽或書籍進行戰術的分析來提高隊員閱讀比賽的能力。

表5 領導支持程度調查表
通過調查發現,各個學校相關領導對校園足球隊的支持程度不一,只有兩所學校對足球隊的建設與開展提供了全力支持的態度,而且這兩所學校還是我市的兩所足球特色學校。通過調查得知,其他的學校根據國家號召對校園足球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重視程度不夠,對足球運動隊的日常訓練投入不高。有的學校領導因為擔心教學任務無法按時完成,考慮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情況和訓練場地緊張等原因從而對校園足球的開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2)訓練場地的不足。
經過這次調查與研究,發現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器械比較完善,像文苑小學和建設路小學等這類足球特色學校所配備的足球訓練器械種類齊全,學校引進了足球訓練所必備的器械,例如錐桶和學生用足球等器械。在足球訓練場地上基本上每所學校都配備了人工草皮操場。但場地卻顯得太過狹小,通過調查發現,聊城市中心城區十所小學的足球場均只有一個,絕大多數都是7V7人制。足球隊的訓練大都集中在下午的后兩節,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全部班級都要利用唯一的操場進行日常的體育課,課間操的進行也需要占用足球場地。這造成了場地利用沖突,學校也缺乏相應身體素質練習的場地。這嚴重的阻礙了校園足球隊的正常訓練。
(3)缺乏充分的訓練時間。
通過調查得出,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時間保持在每周十節課以內,按每節課40分鐘算,校園足球隊一周的訓練時間在七個小時以內。就是這七個小時中還包括有集合隊伍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真正的訓練時間估計只有五個小時。通過觀察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過程可以看出,在訓練時間對身體素質的訓練大多采取單周期的訓練。提高身體素質練習要靠隊員在課下和業余時間自我提高。在校期間校園足球隊的訓練時間太少,過多的課外輔導班又占據了學生的業余時間,阻礙了校園足球隊正常的訓練。
(4)缺乏系統的心理素質訓練。
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內容上只是安排進行了技能、戰術、身體素質、比賽等外在的身體素質訓練,缺乏系統的心理素質訓練。足球運動技術繁多,戰術多變,足球隊員要有著超常的注意強度和穩定性。倘若注意的強度減弱,注意的穩定性下降或者分散,那怕只是瞬間也會導致動作的遲緩以及動作質量的下降,間接的延誤戰機輸掉比賽。足球比賽的對抗性和激烈性造成了足球隊員性格鮮明,會隨著比賽的進行產生焦慮悲觀情緒或者輕松愜意洋洋自喜。這些都不利于比賽和訓練的進行,不能使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得到更好的發揮。培養校園足球隊隊員的足球意識,提高隊員的自信心是從根本上提高校園足球隊訓練水平的必要條件。而所調查的學校恰恰缺少系統的心理素質訓練。
(1)在對小學足球隊訓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在當前小學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較少。學校領導對校園足球隊的態度是決定校園足球隊日常訓練的重要因素;
(2)經過這次調查與研究,發現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器械比較完善,可是活動場地空間不足是一大短板,并沒有充分利用周邊的足球場地;
(3)通過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的訓練比重的研究與分析,足球隊教練員對隊員的訓練安排主要側重于技能戰術以及比賽環節上,隊員在體能訓練上的時間比重偏少,訓練時間和訓練次數跟不上;
(4)通過對聊城市中心城區小學足球隊訓練現狀的研究與分析,足球教練員在訓練內容上片面注重身體素及技能等外部表現,缺乏教練員與隊員之間的心靈溝通,沒有對隊員進行系統的心理素質練習。
(1)教育和體育局等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校園足球隊的重視程度,利用本地高校專業大學生的優秀資源。招聘專業的足球教師或教練員,定期開展足球教師培訓課程和舉辦足球教師經驗交流大會;
(2)盡量完善和充分利用足球場地設施,為校園足球隊隊員的足球訓練提供物質保證;
(3)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彌補訓練時間不足,訓練周期短的相關缺陷;
(4)在以后的足球隊訓練開展中建議教練員或體育教師注重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訓練,真正達到身心全面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