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少年中國學會與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

2020-04-06 04:06:50張衛波
紅廣角 2020年6期

【摘 要】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眾多社團中存在歷史最久、分布最廣、分化最明顯的一個社團。少年中國學會本身雖非專門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但是,通過舉辦學會內部的聚會、茶話會或者年會,客觀上使得馬克思主義得到了有效傳播。不僅如此,少年中國學會創辦的《少年中國》《少年世界》等報刊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另外,少年中國學會的很多成員后來都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并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者和領導骨干。

【關鍵詞】少年中國學會;主義之爭;馬克思主義傳播

在五四時期眾多的新興社團中,少年中國學會是歷史最久、分布最廣、分化最明顯的一個社團。它雖不是專門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但由于李大釗、鄧中夏、高君宇等人的參與,以及《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刊登了大量與社會主義相關的文章,因而,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史上,其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忽視。目前,學術界對少年中國學會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前期成果。①本論文在既有研究基礎上,側重探討少年中國學會對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與推動。

一、少年中國學會的創建及特征

民國初年,在革命運動和新文化浪潮的推動下,各種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統計,僅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武漢、廣州7個城市,從 1911 年10月到1913年4月間,共有社團386個。②五四運動后,社團數量進一步增加,僅北京就有幾百個社團,而且都是公開活動。③1917年至1927年,北京大學建立的社團有近60個。④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新文化知識分子普遍參加社團,并依托社團進行思想交流,傳播新文化。例如,李大釗先后參與或發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社會主義研究會、少年中國學會等15個社團組織,指導幫助30多個社團組織開展活動。⑤

1918年6月30日,少年中國學會發起籌備會在北京召開。發起人有李大釗、王光祈、周太玄、曾琦、雷寶菁、陳淯(愚生)、張夢九(尚齡) 7人。學會之所以取名“少年中國”,其靈感源于意大利革命家馬志尼創建的“少年意大利”。關于創建少年中國學會的原因以及學會的性質,發起人王光祈解釋說,“蓋以國中一切黨系皆不足有為,過去人物又使人絕望,本會同人因欲集合全國青年,為中國創造新生命,為東亞辟一新紀元,故少年中國學會者,中華民國青年活動之團體也。”他強調,學會同人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少年中國”,認為“蓋吾人所創造非十九世紀十八世紀之少年中國,亦非二十一世紀二十二世紀之少年中國,實為適合二十世紀思潮之少年中國。”“吾人所欲建造之‘少年中國,為進步的,非保守的;為創造的,非因襲的;在并世國家中為少年的,非老大的也。”①

周太玄也是發起人之一,與王光祈、曾琦是同鄉、同學。他參與了學會的醞釀、成立過程,對于建立學會的原因以及學會中的人物關系頗為了解。他認為,之所以要建立少年中國學會,主要是因為“大家是想在當時那個黑暗社會中,奮發有為,充實自己,改造社會。”他說:“少年中國學會這個團體,它的醞釀地點是兩個地方:國內是北京,我和王光祈在這里,國外是東京,曾琦等人在那里。后來東京同人回國。一九一八年六月份日往北京召開籌備會議。‘學會的發起人是李大釗(守常先生)、王光祈、曾琦、陳淯、雷寶菁和我等七人。早在民國成立前后,王光祈、曾琦、我,都在成都一個中學讀書。‘學會的結合,那時主要因為大家都是青年,想奮發有為的精神一致,但也和這種同鄉朋友之誼有關。”在這次籌備會上,大家公推王光祈為籌備處主任,李大釗為編輯部主任,周太玄當文牘。同時,商定‘學會的四條規約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實學術,發展社會事業,轉移末世風氣”。②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國學會在北京宣武門外的岳云別墅正式成立。學會以“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為宗旨,以“奮斗、實踐、堅韌、簡樸”為信條。學會有嚴密的組織規約,共8章70條。會章規定:入會者需有5個會員介紹,經過評議部審查通過,方成為會員;會員須遵守“學會”的規約,決不能“有嫖賭和其他不道德行為”,違反者,以退會處理。③

少年中國學會總會設在北京,綜合管理國內外分會事務,包括評議部、執行部和編輯部,各部設主任一名。除了設立總會之外,還在南京、成都、巴黎設立了分會。會員起初只有42人,后發展很快,最盛時會員多達120余人。會員不僅來自中國國內,而且還散布于法國、德國、美國、英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

少年中國學會從創立到1925年底停止活動,共持續了7年多,活動主要包括召開年會、編輯報刊、出版圖書等。對于少年中國學會,蔡元培給予了很高評價,他曾說:“現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舉動,都質實的很,沒有一點浮動與夸張的態度。”④在五四時期的各種思潮中,少年中國學會盡管內部有爭論、有分歧,但總體上對社會主義是贊成的,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少年中國學會正式成立后,對于是否確定共同主義作為引導,會員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李大釗等人贊成社會主義,而王光祈主張多種“主義”并存,認為在講“主義”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預備工作。他說:“我們學會會員對于各種主義的態度,極不一致,而且各會員對于他自己所信仰的主義,非常堅決,非常徹底。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趨向,就是承認現在中國人的思想行為,無論在什么主義之下,都是不成功的。若要現在的中國人能有應用各種主義的能力,必先使中國人的思想習慣非徹底的改革一番不可,非經過一番預備工夫不可。”在王光祈看來,少年中國學會的目的和任務,就是努力從事這種預備工夫,他指出:“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各有各的主義,而且是各人對于自己所信仰的主義,非常堅決,非常徹底。少年中國學會的任務,便是從事各種主義共同必需的預備工夫。把這一段路程走完了——即指各種主義共同必須的預備工夫,再商量走第二段的路程。”⑤這種分歧也為之后的學會內部分化埋下了伏筆。

針對是否需要“主義”這一問題,少年中國學會內部基本分為三派:一派傾向于馬克思主義,包括李大釗、張申府、毛澤東、鄧中夏、惲代英、趙世炎、高君宇、張聞天、劉仁靜等;一派傾向于國家主義,其代表人物有王光祈、曾琦、李璜、左舜生、陳啟天、余家菊、張夢九、何魯之、彭云生、曹芻、劉泗英等;一派傾向于學術研究和文化宣傳,包括周太玄、宗白華、許德珩、周炳琳、田漢、鄭伯奇、方東美、楊鐘鍵、謝循初、朱自清、舒新城、魏時珍、趙叔愚、康白情、盧作孚等。因會員內部所秉持的主義不同,所以,學會內部的爭論異常激烈,分歧十分明顯。這一方面增加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難度,另一方面,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空間和余地。

二、少年中國學會年會與“主義”之爭

由于會員內部思想比較復雜,為了消弭歧見,學會自籌建之日起就十分注重社團內部及社團之間的思想交流,并為此定期舉辦聚會、茶話會或者年會。據統計,少年中國學會從籌建到停止活動,共舉行了大小會議56次,平均每年召開會議8次左右,其中,在北京共召開了34次會議。會議形式不限,有年會、茶話會,有時甚至在李大釗的家中,或者他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辦公室召開談話會。①會員之間的經常交流,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1918年 11月,在少年中國學會籌備會召開之后不久,李大釗在一次會員聚會時,就稱贊俄國十月革命,認為“俄國的共產革命”比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要有意義得多,“因為在俄共主張上,還有精神照顧到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而中國革命的前途,要采取西方的策略時,則最好去學俄國共產黨。”②

1920年8月16日,少年中國學會與覺悟社、人道社、曙光社、青年互助團5個社團在陶然亭舉行茶話會,參加的有李大釗、劉清揚、周恩來、朱文淑等20余人。討論過程中,李大釗明確提議“各團標明本會主義之必要”,認為“蓋主義不明,對內既不足以齊一全體之心志,對外尤不足與人為聯合之行動”。③后經討論,決定這5個團體聯合組織起來,稱作“改造聯合”。同時,他們通過《改造聯合宣言》和《改造聯合約章》,提出“到民間去”,并且要求進行如下的工作:“(一)宣傳事業之聯絡;(二)社會實況之調查;(三)平民教育之普及;(四)農工組織之運動;(五)婦女獨立之促進。”④

8月19日, 少年中國學會北京會員在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舉行茶話會時,李大釗進一步強調學會應確立一種“主義”,指出:“本會之創立,原系研究學問團體,思想須極自由,主義自不一致;惟兩年以來,世界思潮既有顯然之傾向,而國內應時發生之無數小團體,亦莫不各有鮮明之旗幟;本會同人已經兩載之切實研究,對內對外似均應有標明本會主義之必要,蓋主義不明,對內既不足以齊一全體之心志,對外尤不足與人為聯合之行動也。”⑤

1921年6月17日,少年中國學會在中央公園來今雨軒再次舉行茶話會。會議討論的主題為“本學會應否采取某種主義”。討論中出現四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學會有采用一種主義的必要,而且不可不為社會主義。質言之,這問題只是‘本學會能否為社會主義的團體 這個問題”;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會不是無主義的,創造‘少年中國就是本學會的主義,所謂‘少年中國,固不是國家主義的少年中國,也絕不是社會主義的少年中國,我們應就我們的社會環境改造順應時代,適應我們生活的、進步的理想少年中國”;第三種意見認為“人類社會生活絕不是一種主義所能夠概括,現成的主義多得很,也不是個個全不同,互相背反的,我們不能采用一個主義,而且沒有這必要,然為會員入會標準起見,就一般主義中定一最低及最高限度,也未嘗不可”;第四種意見認為“不愿我們學會也變成空談主義掛招牌的團體,深愿我們同志能夠養成實事求是的實際改造家,才于創造少年中國有點希望。我們學會既然是一個‘學會,所有一切主義均在我們研究討論之列”。鑒于意見無法統一,會議決定在南京大會的提案中,涉及“主義”問題時只以會員名義提,而不以總會名義提。①

1921年7月1日至4日, 少年中國學會在南京召開年會期間,“主義”問題成為會議關注的焦點。參加會議的會員有23人,有14個議題,其中,學會是否應該堅持一種共同的“主義”,成為爭論的核心問題。在爭論的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南北分歧。對此,楊賢江的解釋是:“北京同人多主張要主義,南京同人多主張不要主義。顯然呈地方色彩,這可見環境、勢力的影響。”方東美也認為 “北京會員多半因受惡勢力刺激太深,為保持人格,故力爭要規定共同主義。”②

產生分歧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北京的鄧中夏、黃日葵、高君宇、劉仁靜等人,傾向于信仰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認為學會同人應該選擇和堅持一種共同的“主義”。黃日葵認為:“主義是時代的產物,今日為中國的改革,實覺有須一種主義的必要。”高君宇強調:“人不可無一種主義,是無疑的。學會會員為創造少年中國便于分工互助,不可無一種共同主義,這亦是無疑的。”劉仁靜指出:“能有共同的主義,然后便于分工互助,使成為一個完全的機體。”討論期間,鄧中夏的觀點最具代表性。他說:“學會須講學實行兼重。但為決定二者緩急先后,全會應有其共同的目的以為標準,故必采取或創造一種主義以為學會的主義。”他認為:“學會已往的對社會無甚效力,都因無共同主義之故。必須規定了主義, 大家求學做事才不誤入歧途,才便于分工互助;向外活動才旗幟鮮明,易結同志團體;所謂失節墮落,亦才有個標準,于人格的保險能真有效力。這都是有了共同主義的好處。”他強調,規定一種共同的“主義”,有利于引導會員有一致的趨向和共同的奮斗目標,指出:“我所謂主義,是指著共同所要擇定的政治經濟上的主義而言。規定這種具體的主義,比較只有個空泛的宗旨好些。”在他看來,“中國內亂的最大原因,都生于經濟紊亂,故必須早解決經濟問題。這所以亟須于經濟方面求一共同主義。這為創造少年中國必要的第一步”。③

激烈爭論之后,大多數人主張采取共同的“主義”。經過表決,23人中主張不要“主義”的只有6人,而主張要“主義”的有17人。④

1921年10月16日下午,少年中國學會北京總會在北京大學第二院地質研究會召開會議,參加者有李大釗、鄧中夏、黃日葵等7人。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在會內設“社會主義研究會”,并決定由鄧中夏“擬定數題”,“由會員擔任研究”。根據會議要求,鄧中夏擬定了少年中國學會社會主義研究會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包括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烏托邦社會主義、社會民主黨、修正派社會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門雪(孟什)維克、布爾扎維克、社會主義發達史、社會主義運動的現狀、社會黨與共產黨、第三國際共產黨、“德謨克拉西”與社會主義、中國救亡與社會主義、世界改造與社會主義等。其中,馬克思社會主義又包括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剩余價值、無產階級專政。⑤

1922年7月2日至3日,少年中國學會在杭州召開年會。參加者有陳愚生、陳啟天、楊賢江、曹芻、左舜生、朱自清、高君宇、沈昌、金觀海、李儒勉10人。會議焦點是如何應對現實政治。會前,黃日葵、陳仲瑜、鄧仲解(中夏)、劉仁靜、李大釗、沈昌6人共同署名,提出了《北京同人提案——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義)》。提案呼吁通過政治斗爭來改造中國,認為“政治斗爭是改造社會、挽救頹風”的最好工具,指出:“我們認這種社會,不是以空泛的道德目標,和不實用的科學常識所能征服的。而且除非物質生活的改善,永遠不能將他完全征服。改良物質生活的唯一方法,是只有鏟除國內的督軍制和國外資本主義的這二重的障礙,由中國人開發本國的實業。我們要貫徹這主張,勢惟有向保護督軍制和國際資本主義的政治權力舉行斗爭了。我們唯一解除苦厄實行的方法,是只有引導被壓民眾為有目的的政治斗爭。”為了改革國家和社會,他們主張建立聯合的戰線,用革命手段實現民主主義,指出:“任何主義者,我們以為,都應該在這時拋棄一切武斷的成見,客觀的考查中國的實際情形,應該在此時共同認定一聯合的戰線United Front,用革命的手段,以實現民主主義為前提。”他們說:“我們不是改良主義者,也不相信不破壞這制度,加入軍閥或官僚階級中,即可將他改變過來,實現我們的主義。因為我們的敵人不是個人,而是制度本身。我們是革命的民主主義者,要以革命的手段實現民主主義,要連根帶蒂的拔除督軍制度以實現民主主義。在這一點,我們根本上不信任北洋軍閥可以改造中國。”經過討論,會議明確了學會對于時局的態度是“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對內謀軍閥勢力的推翻。為實現此種目的,本會用輿論及其他方法為獨立的活動。同時國內外任何團體,凡實際上能作此種民治主義的革命運動者,本會于必要時得與以相當的協力。”①

1923年10月14日,少年中國學會在蘇州召開年會。陳啟天、楊效春、李儒勉、沈昌、鄧中夏、惲代英、劉仁靜、楊賢江、左舜生、楊鐘健等17人參加。會議提出新的學會方針為:“求中華民族獨立,到青年中間去!”還發表了《蘇州大會宣言》,呼吁“有人心的國人,應當猛醒啊!”并制定學會九條綱領強調: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特別注意英美帝國主義;為打到軍閥、肅清政局、提倡國民自決主義,應注意打破國民依賴外力及其他軍閥或其他惡勢力解決國是的心理;提倡民族性的教育,以培養愛國家、保種族的精神;喚醒國民注意現實的政治經濟及其他社會問題,以矯正漠視國事或專恃淺薄的直覺以談國事,致易受外人言論所欺蔽;推闡經濟壓迫為國民道德墮落的主要原因,以反證中華民族絕對非劣等民族;提倡青年為民族獨立運動,為各種切實有效的社會服務;主義青年團體生活的訓練;反對現時智識界個人享樂主義趨勢,提倡堅忍刻苦的精神,以培養為民族獨立運動犧牲的品性;提倡華僑教育與邊疆教育,以培養中華民族獨立運動的實力;且注意融洽國內各民族的感情,以一致打到國際勢力的壓迫。②從宣言的主旨,以及宣言中所使用的“反對國際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國際勢力的壓迫”等口號主張,可以看得出,宣言具有明顯的革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影響。

蘇州會議之后,少年中國學會又召開了幾次會議,盡管每次年會的主題有所差異,但是始終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仍然是“主義”問題。由于對“主義”的認識和選擇存在偏差,最后導致少年中國學會分化和解散。一部分人選擇國家主義,組建了青年黨,而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人,經過大浪淘沙之后,更加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這方面,毛澤東、鄧中夏、惲代英等人的認識具有代表性。他們在經歷和目睹了少年中國學會的分歧和爭論之后,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不僅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定。

1925年11月21日,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組織會員填寫調查表。毛澤東是1920年初加入少年中國學會的。①11月21日,他在填寫“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時,在“目前內憂外患交迫的中國究抱何種主義”欄中,明確寫道:“本人信奉共產主義,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唯目前的內外壓迫,非一階級之力所能推翻,主張用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合作的國民革命,實行中國國民黨之三民主義,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買辦地主階級(即附屬于帝國主義軍閥之中國大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右翼),實現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的聯合統治即革命民眾的統治。”在“對于本會會務之改進究抱何種態度”一欄中,寫道:“會員所抱主義顯然有互相沖突之點,且許多會員精神不屬于學會,少年中國學會此時實無存在之必要,主張宣布解散。”②鄧中夏是北京地區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重要成員,他在“目前內憂外患交迫的中國究抱何種主義”欄中,寫道:“久已抱定馬克思共產主義。依歷史的過程,認定現在的中國應行國民革命。國民革命只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故反對狹義的國家主義。”惲代英在表中填寫道:“主張聯合世界革命勢力(蘇俄,各弱小民族革命黨,各國共產黨),促進農民工人為本身利益而奮斗的覺悟。”③

從以上關于“主義”的討論可以看得出,少年中國學會本身雖非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但是,通過舉辦學會內部的聚會、茶話會或者年會,卻客觀上使得馬克思主義得到了有效傳播。

三、出版《少年中國》與《少年世界》

除了通過召開年會和討論會傳播馬克思主義之外,少年中國學會創辦的報刊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少年中國》和《少年世界》是少年中國學會創辦的兩份月刊。相比較而言,《少年中國》月刊注重“文化運動,闡發學理,純粹科學”;《少年世界》月刊注重“實際調查,敘述事實,應用科學”。在這兩種刊物中,《少年中國》相對影響比較大,其月銷售量一般在5000冊左右,有時有的專號的銷售量甚至達到7000

冊。④同時,《少年中國》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介紹也比較集中,共提及“社會主義”的次數為594次。⑤

《少年中國》由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總會負責組稿、編輯,編好后通常會寄到上海,委托亞東圖書館印刷和發行。它創刊于1919年7月,終刊于1925年4月,共出版了4卷48期。創刊之初,《少年中國》即宣布“本月刊宗旨,本科學的精神,為文化運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并議定月刊內容如下:(一)關于青年修養之文字;(二)關于討論學理之文字;(三)關于批評社會之文字;(四)少年中國學會消息”。創刊后,《少年中國》十分注重介紹包括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內的各種新思潮,比較有代表性的譯作包括愚生譯的《新馬克思主義》《達爾文的學說與馬克思的學說——進化論與社會主義的關系》(第4期),李大釗的《“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婦女解放與Democracy》《亞細亞青年的光明運動》,惲代英的《怎樣創造少年中國?》 《論社會主義》 《讀“國家主義的教育”》,李達的《唯物史的宗教觀》,張聞天的《從梅雨時期到暴風雨時期》,蕭楚女的《討論“國家主義教育”的一封信》,等等。

在這些文章中,李大釗、惲代英等人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了中國的情況,主張要對中國進行改造。如李大釗認為“少年中國的運動,就是世界改造的運動。”他呼吁少年中國要同時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進行改造,指出:“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國,是由物質和精神兩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國,是靈肉一致的‘少年中國。”他認為,精神改造的運動,就是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宣傳“互助”“博愛”的道理,改造現代墮落的人心,而之所以要進行精神改造,是因為“人類在馬克思所謂‘前史的期間,習染惡性很深,物質的改造雖然成功,人心內部的惡,若不劃除凈盡,他在新社會新生活里依然還要復萌,這改造的社會組織,終于受他的害,保持不住”。所謂物質改造,就是“本著勤工主義的精神,創造一種‘勞工神圣的組織,改造現代游惰本位、掠奪主義的經濟制度,把那勞工的生活,從這種制度下解放出來,使人人都須作工,作工的人都能吃飯。”①

關于如何改造中國,他們主張應該采用一種“共同主義”,尤其應該選擇社會主義,以實現個人和全人類幸福。關于這一點,惲代英在《怎樣創造少年中國?》中,就強調:“現在最應注意的,是要打破人的中心,建設主義的中心。”②在《論社會主義》中,他認為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指出:“社會主義學理上的根據,以為人類是共存的,社會是聯帶的。我們要求個人的幸福,必不可不求全人類的幸福。”“社會主義不是從學理上產生的,是從事實上產生的。”“從生物學理說,社會主義是當然的,因為宇宙的大法是注重大群,不注重小己的;就經濟狀況說,社會主義是必然的。因為分工的結果,人類社會是互助共存的,不是獨立自給的。這樣可知,所謂社會主義,不僅是勞工不平之鳴,不僅是被掠奪者的企謀報復的舉動,這是在學理上、事實上有圓滿根據的一種人的運動。”鑒于社會主義以全人類的幸福為目的,有利于世界長治久安,他呼吁研究和實行社會主義,指出:“我很覺得談社會主義是應該,太容易的談社會主義是不應該。因為人性不是如我們理想的純善,社會力的關系亦不是如我們理想的簡單。要根本的為世界求個長治久安,必須看清社會的真性質,社會主義實際的必要,為社會福利主張,傳播、實行社會主義。這是我自信的一點心得。”③

張聞天在《從梅雨時期到暴風雨時期》中,強調只能用革命的手段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問題。他說:“只有把革命的思想去廓清現代紛亂的妖言,去撥動麻痹著的中國人,把革命的熱情去激發全中國死氣沉沉的民眾,新中國的建設才有希望。總之,要解決中國現在的一切問題,只有革命!”④

蕭楚女在《討論“國家主義的教育”的一封信》中,對國家主義的觀點進行了批駁,指出:“國家主義只可以為一種革命之‘術,卻不可以為我們底要求之本體。我們可以國家主義喚起群眾的感情,以成就我們底復國運動,卻不可便把現在的虛體之國的北京統治當作實體,叫人民去愛他。我們應當以‘已亡國的痛哭,激起普遍的憤恨,去與國際帝國主義,以及托庇于其下的基督教和武人政治血戰;我們不應在未推翻那國際雇員的政治之下,提倡愛國,以致反而擁護了敵人。我們要國家,但我們所要的是我們自己掌權的——像俄羅斯那樣的國家。”他明確提出要效仿俄國革命,認為:“法蘭西革命是我們要的,但卻不是一七八九年的,而是一八四八年的。一八四八年的法國革命,是我們要的,但卻不止此。我們還要一個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⑤

需要指出的是,《少年中國》畢竟不是由馬克思主義者創辦的專門刊物,因而,在刊載贊成社會主義文章的同時,也刊登了一些國家主義者的文章。例如,先后刊登了李璜的《社會主義與宗教》《社會主義與社會》《社會主義與個人》《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等文。在這些文章中,國家主義派雖然也承認社會主義是時代之潮流和趨勢,但是,他們不贊同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觀點。如國家主義派重要代表人物李璜認為:“我們采取社會主義的時候:(一)不宜有集產主義的唯物觀的態度;(二)不宜有新馬克斯(思)派一階級專政的想法。”①

盡管在是否應該采取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少年中國》所刊登的文章并非眾口一詞的贊同,然而,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通過社會主義的討論,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論述和分析方法,還是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經常將《少年中國》與《新青年》相提并論。如川島就回憶說:“少年中國學會所發行的《少年中國》月刊,在當時,至少我有這樣的感覺:是和《新青年》《新潮》兩個雜志鼎足而三的。”②

作為《少年中國》的姊妹刊物,《少年世界》也注重對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的介紹。《少年世界》創刊于1920年1月,創刊之初,即宣布“本月刊的宗旨是:作社會的實際調查,謀世界的根本”。與同時期其他刊物相比,該刊是“一本注重紀載事實的月刊,所紀的事實,不是以中國為范圍,是以世界為范圍,要把中國人村落的眼光改變方向,直射到世界上去”。雖然,月刊中所刊載的文章大多屬于介紹性的文章,或者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評論。但是,由于其落腳點在于“根據思潮和事實的趨勢,草一個具體的改造中國的方案”,③因此,在選刊文章時,十分注重世界思潮及勞工運動的消息,并專設了“學術世界”“勞動世界”“學生世界”欄目。這為國人了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方面的消息創造了條件。例如,李大釗的《“五一”May Day運動史》、邰爽秋的《國際勞工會議》《蘇維埃教育之成績》、黃日葵的《日本之勞動運動》《最近英美的勞動運動》、張聞天的《農村改造發端》、方珣的《一九一九年之俄羅斯》、趙叔愚的《新俄羅斯建設之初步》《李寧對俄羅斯婦女解放的言論》、方東美的《羅素眼中蘇維埃的俄羅斯一九二〇年》、蔡和森的《法國最近的勞動運動》、李璜的《法蘭西工黨組織》、劉范祥的《我所見的法國工人》、陳愚生的《法國之社會黨》、羅學瓚的《法蘭西工人》,等等。

此外,少年中國學會還出版了“少年中國學會叢書”。1920年3月13日,北京會員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召開會議,決議編輯出版“少年中國學會叢書”,并推定惲代英負責籌備叢書出版。4月22日,惲代英擬定了叢書編輯計劃和方針,并致信學會會員征求意見。惲代英擬定的叢書選題共26種,包括“馬克司(思)及其學說”“唯物史觀”“國際運動”“德謨克拉西”“新村運動”等。④顯而易見,這些選題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的傾向是十分明顯的。不過,在實際出版過程中,由于左舜生在中華書局任職,掌握了叢書出版的實權,因此,惲代英的編輯計劃和方針并未能完全實現。少年中國叢書共出版了32種圖書,包括曾琦的《國家與青年》、李璜的《法蘭西學術史》、田漢翻譯的《哈孟雷特》、周太玄的《古動物學》、張聞天翻譯的《盲音樂家》、王光祈的《少年中國運動》,等等。

總之,少年中國學會作為在五四時期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新興社團,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通過少年中國學會內部對“主義”的爭論,以及《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對社會主義的介紹,都不同程度地加深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尤其是少年中國學會的一些成員,如李大釗、張申府、毛澤東、鄧中夏、惲代英、趙世炎、高君宇、張聞天、楊賢江、黃日葵、沈澤民、候紹裘、劉仁靜等人,后來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干部基礎。

(張衛波,歷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7色在线|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99re精彩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婷婷六月|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的|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激情乱人伦|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无码网站|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久久夜夜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污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久久综合激情网|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迷奸在线看| 在线欧美日韩|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一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日韩毛片免费|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91|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在线99视频| 亚洲三级a| 99精品欧美一区| 91欧美在线|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色|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度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高清毛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高h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基地|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1丝袜|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91视频99|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