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建構與實踐

2020-04-06 04:06:50陳杰
紅廣角 2020年6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摘 要】大革命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初步建構與實踐的重要時期,既有群眾工作理論話語的科學性表述,又有群眾工作實踐話語的開創性探索。群眾工作話語建構實踐經歷了植入、融合、博弈和轉向的歷史演進,呈現出了內容與形式的初步融合、闡釋與認同的策略探索、喚醒與組織的有機整合、階級性與價值性趨向統一的特征,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話語在中共群眾工作實踐中的思想引領機制、價值塑造功能、互構發展規律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

大革命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初步建構與實踐的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是指中國共產黨把能體現黨對人民群眾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主張、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的話語,借助群眾工作載體而按照一定的話語方式建構起來面向人民群眾進行言說的話語有機整體。①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既“是思想與知識的表達,也是反映實踐過程、引導實踐發展的觀念體系”②。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憑借這套獨一無二的群眾工作話語,深入細致地宣傳、組織和發動群眾,使馬克思主義話語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使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逐漸被組織起來,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國民革命運動高潮。因此,梳理和總結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實踐,辨識其內在特征及價值,對于進一步深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歷史回溯

話語體系是主體通過系統的語言符號,并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來表達和建構的結構完整、內容完備的言語體系。③話語不但是群眾工作的交流工具,而且也是包含著某種權力的群眾斗爭手段。誰擁有了群眾工作話語權,誰就可以向人民大眾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解釋。大革命時期群眾工作話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語言符號的傳播與普及,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內容和知識體系的嵌入與建構,更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探索與實踐的過程。

(一)建黨前后植入群眾工作的俄式話語

自建黨伊始,充滿了“俄國味道”的俄式話語開始被嵌入中國共產黨話語系統。基于國情的相似和對蘇俄革命的膜拜,中國共產黨認為只要堅持“走俄國人的路”,中國革命勝利就為期不遠,但是早期共產黨人對于如何搞共產主義并不很清楚,只有仿照俄國“首先要信仰馬克思主義,其次是發動工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①的革命模式。所以,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話語和開展工人運動實踐就成了中心任務,開啟了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實踐。

建黨初期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在照搬俄式話語同時,也開始了對其中國化的探索。一是喚醒群眾的理論話語。李大釗比較重視農民思想理論教育,積極探索將馬克思主義話語“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②,較早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思想,號召知識青年到民間和農村去。黨的一大后,陳獨秀簽發的第一份文件《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就對如何向群眾傳播革命思想提出了具體要求。陳獨秀發表的文章《馬克思主義學說》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剩余價值、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勞工專政等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二是喚醒群眾的實踐話語。深入工人中用淺顯通俗的話語解釋“勞工神圣”的道理,揭露資本家剝削壓迫工人的秘密,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如“改名換服”的俞秀松深入工廠做工以接近工人。各地中共組織出版《勞動界》《工人周刊》等以工人為主要對象的革命刊物,使馬克思主義話語潤物無聲地融入工人斗爭實踐。中國共產黨以俱樂部、夜校等形式把工人組織起來,建立工會,通過罷工實踐教育引導群眾。因此,中共提出的一系列政治主張很快贏得了工人們的認同并轉化為罷工斗爭的行動實踐,如開灤五礦工人發出“為生存而戰,為自由而戰,打倒軍閥警察,打倒外國資本家”③的怒濤般吶喊,標志著工人由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轉變,推動著群眾工作話語實踐進入新階段。同時,中共在農、青、婦等群眾中的話語影響力、輻射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大革命時期群眾工作融合的國民革命話語

“二七慘案”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僅憑工人階級“孤軍奮斗”是不夠的,必須和其他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共同行動。而此時正處于“尋路”階段的孫中山和國民黨也對蘇俄、帝國主義及工人運動有了新認識,得出了與中國共產黨基本相同的結論。在共產國際斡旋下國共實現合作,促使建黨初期的工人話語開始向國民革命話語轉變,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話語與中國革命實際的初步融合。

國共合作后,中共開始登上了更為廣闊的社會政治舞臺,群眾工作話語開始向全國延展。一方面工人運動走向復興。廣東設置了領導工人運動的機構——工人部,發起勞工統一運動,召開廣州工人代表大會和全國鐵路工人代表大會,采取保護和支持工人運動的政策影響帶動了湘贛等地的工人運動,特別是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把工人運動推向高潮,為此后掀起的北伐進軍和土地革命風暴奠定了群眾基礎。此外,全國其他地方工人罷工斗爭也是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如上海南洋煙廠、漢口人力車夫、蘇州機器工人等大規模罷工運動。另一方面農民運動日漸高漲。隨著農民群眾在國民革命運動中作用的彰顯,中國共產黨設立了領導農民運動機構——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被廣泛組建,黨員深入農村領導農民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最引人矚目的是彭湃領導的海陸豐地區農民運動。到北伐前,廣東省鄉級的農民協會增加到4700多個,會員增加到70萬人,農民運動講習所累計培養了近800名農運骨干人才,沐浴著國民革命話語光輝的廣大人民群眾開始覺醒了。

(三)大革命時期群眾工作話語博弈的僵局形成

國共合作后,國民革命話語在凝聚各階級聯合斗爭的革命實踐中發揮出巨大功效,但由于共產國際“從1923年開始就表現出重國輕共,全力支持國民黨的傾向”①,采取以忽略和犧牲中國共產黨利益的黨內合作方式,導致中國共產黨在壯大國民黨與開展工農運動之間徘徊不定,三民主義話語與共產主義話語之間分歧越來越大,群眾工作話語權爭奪日趨激烈,國民革命內在的“痼疾”不斷滋生。

國共合作后,蘇俄、共產國際,國民黨及共產黨三方的分歧日漸公開化,對于國民革命的觀感開始分化。就蘇俄、共產國際而論,在華尋找盟友目的在于保衛蘇俄國家利益,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才會犧牲中國共產黨利益和限制工農運動,而獨對蔣介石、汪精衛,抱有幻想。蘇俄、共產國際駐華代表之間對于中國革命問題的認識也多有分歧,在遷就縱容中助長了國民黨右派囂張氣焰,最后還把失敗的罪過“歸咎”于中國共產黨。就國民黨而言,決不允許蘇俄、中國共產黨碰觸自己的合作底線,直至不惜開除共產黨,反對蘇俄;國民黨右派掌握軍權后大肆進行“清黨”“分共”活動,充當大地主大資本家的“代言人”,血腥打壓工農群眾運動,遏制和消弭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加速了國共分裂。就中國共產黨來說,為避免陷入“依靠軍閥反軍閥”的革命邏輯,維護和發展廣大底層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在爭取自身獨立和群眾工作領導權、話語權方面不懈斗爭,但始終未能沖破俄式話語禁錮和國民黨右派的欺騙,反而被共產國際駐華代表越俎代庖,使群眾工作陷入“上層右傾,下層左傾”的困境,并最終失敗。恰如維經斯基所說:“中國的解放斗爭是多么的與眾不同, 在這種斗爭中保持真正的革命策略又是多么的困難,一方面要冒陷入機會主義的危險, 另一方面又要冒過左和破壞必要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危險。”②可見,國共話語博弈的實質是階級矛盾無法調和所致。

(四)北伐時期群眾工作轉向的工農革命話語

中共四大首次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和工農聯盟問題,即保證黨對群眾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抓住被壓迫的各社會階級的力量”“努力獲得最大多數農民為工人階級之革命的聯盟”③,進而把“引導工人農民參加國民革命”作為“我們的中心工作”④。由此,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群眾意識開始形成,群眾性政黨建設和群眾工作話語建構開始進入新階段。

革命經驗可以借鑒,但絕不能“孔步亦步,孔趨亦趨”地照搬。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沒有照搬俄式話語,開始對大革命時期群眾工作話語進行大膽探索。1925年1月,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文章中對人民群眾階級劃分做出了新的表述,明確了敵我友,為處理同資產階級關系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自此毛澤東開始以主要精力研究和領導農民運動。1926年1月,毛澤東在《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于中國革命的態度》中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話語深入剖析農民階級,“基本上解決了在農村中依靠誰、團結誰、反對誰的問題”⑤,初步形成了關于農村階級分析理論,為中國共產黨組織和發動農民參加革命提供了理論指導。1926年9月,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中提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的論斷,指出了“中國的農民運動乃政治爭斗、經濟爭斗這兩者匯合在一起的一種階級爭斗的運動”①,明確了革命的主要對象和依靠力量。這是完全不同于俄式話語范式的新表述。如果說群眾工作話語存在著一個最早的“話語文本”,那么當屬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實地考察農村后敏銳地洞察到農民具備革命“潛能”,認為農民一旦被組織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②更為重要的是,毛澤東的農民話語實踐確實引領了湘鄂贛粵等省的工農革命風暴。毛澤東獨創性的工農革命話語是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國化開始轉向的重要標志,它不但是對中共中央高層的右傾話語的抗議,“而且是一個對整個共產國際路線含蓄的攻擊”③和對迷信“城市奪權”教條話語的挑戰。總之,大革命時期群眾話語建構實踐并非在既定的、預想的軌道上運行,而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試錯”調適的過程,其核心是爭奪革命與群眾的主導權、話語權。

二、大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特征分析

歷史實踐證明,任何照抄照搬的話語模式都不能解決中國革命問題,只會削弱和喪失群眾工作話語權。大革命時期群眾工作話語是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獨特屬性。

(一)群眾工作話語內容與形式的初步融合

群眾工作話語在明確了主體與客體之后,就需要考慮其“說什么”內容與“怎么說”的形式問題了。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話語傳入中國之始,這種“舶來品”就已經在尋求與之相匹配的“民族形式”,即中國化形式。“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④,由此決定了建黨初期群眾工作話語必然“充滿了俄國的味道”⑤,浸染了共產國際的話語底色,例如“階級”“階級斗爭”“布爾什維克”等話語。馬克思主義話語通過出版刊物、舉辦研究會、開展平民教育等形式,在與非馬克思主義話語交鋒論戰中開始逐步走向群眾。從1921年下半年開始到1923年2月,工人罷工運動開始達到高潮,安源路礦工人罷工、京漢鐵路大罷工等都是與工人切身利益聯系起來,從改善工人經濟待遇逐步過渡到爭取政治權利,并延展到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和婦女運動。可見,群眾工作話語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要“以地點和時間為轉移”⑥,關鍵在于實現二者的中國化、民族化融合。

國共合作后,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實現了由工人話語向國民革命話語轉變,適時派生出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群眾動員話語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話語。應當說,這是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建構的新契機,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表述。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合作語境中詮釋的具有初步中國化的國民革命話語,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接受與認同,促進了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開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使中共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但由于中國革命的異常復雜性和實際工作經驗的不足,加之國際路線話語的分歧消磨,這種內容和形式初步融合的群眾工作話語終不敵強勢的軍閥獨裁話語。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工具,逐漸探索出一套迥異于俄式話語的更具生命力的群眾工作話語——工農革命話語,形成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發展的“燎原之勢”。

(二)群眾工作話語闡釋與認同的策略探索

話語體系建構的前提在于闡釋,關鍵在于認同。群眾工作話語建構的前提在于向人民群眾做好闡釋,才能啟發群眾革命覺悟,贏得群眾支持和認同,進而將政黨的政治主張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行動。中共建黨初期,以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話語為內核的群眾工作話語通過多種形式、載體和渠道向人民群眾闡釋,進而說服群眾贏得認同,比如中國共產黨借助對各種紀念日宣傳活動,以召開紀念大會、發表紀念文章、發布通告和標語口號等,在人民群眾中傳播和表達了黨的政治訴求,激發群眾革命斗志,掌握群眾工作主動權、話語權。

群眾工作話語闡釋與認同體現在對辛亥革命“教訓話語”和十月革命“經驗話語”的建構策略上。一方面,總結辛亥革命教訓以樹立群眾工作話語的權威性、合法性。辛亥革命給中國人民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在西方,“上帝死了”以后曾在社會價值領域引起了巨大波動;在中國,“皇帝沒了”以后人們也面臨著新權威和新秩序的選擇。①事實上,中共建黨前后對辛亥革命紀念話語表述就有明顯差異,國共合作后中國共產黨開始對紀念話語的宣傳主題和具體方法做了專門規定,例如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向導》開設“雙十特刊”以紀念辛亥革命。這也是辛亥革命紀念話語的發端。隨后,陳獨秀的《辛亥革命與國民黨》《反動軍閥專政下的雙十節》和彭述之的《辛亥革命的原因與結果》《怎樣紀念今年的雙十節》等文章在總結辛亥革命教訓的基礎上明確今日革命對象和任務,呼吁廣泛動員群眾參加革命,使得中國共產黨紀念話語獲得了闡釋與認可的正當性、說服力,為建構群眾工作話語奠定了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利用十月革命紀念話語以提升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影響力、認同力。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和社會主義美好前景,并在實踐中很快得出“以俄為師”“走俄國人的路”②的結論。1927年3月,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農村借十月革命紀念活動提升了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影響力和認同力,取得了震動農村的政治宣傳效果。同時,運用十月革命紀念話語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協調與蘇俄、共產國際關系,贏得輿論支持和國際認同,減少群眾工作話語建構過程中的“認知障礙和實踐阻力,掌握了中國革命的話語權,進而掌握了中國革命的領導權”③。

(三)群眾工作話語喚醒與組織的有機整合

話語體系功能在于能夠以滿足群眾需求的形式喚醒群眾及其革命覺悟,以爭取和動員群眾自愿參加革命活動。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建構與滿足群眾需求的有效組織動員分不開。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和宣傳馬克思主義話語,向人民群眾描繪未來社會主義美好藍圖;從改善生活境遇入手激發和鼓動工人積極行動起來,為爭取更多權利而斗爭,如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就為工人辦過學校、讀書處、圖書館和消費合作社。在城市,開辦平民小學和工人補習學校,編寫工人讀本,幫助工人閱讀工人刊物,用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群眾話語宣傳“勞工神圣”“工人力量大于天”“有工大家做,有飯大家吃”的革命道理,啟發工人革命覺悟。在農村,從農民自身實際出發普及政治宣傳、辦農民學校、農民合作社,修道路塘壩,發動農民減租,打倒土豪劣紳,使農民生活大為改善,增強了群眾工作話語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組織及組織化生活是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重要話語場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正是依靠各類群眾組織從一般到具體,再到一般,再到具體的無限循環中將中共的思想主張化作群眾實踐,并在短期內將群眾運動發展到全國。建黨之后,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對舊式工會進行改造,先后成立了全國總工會、中國社會青年團、農民協會、工人俱樂部、工人部、農民部、婦女部、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農民運動講習所等不同層級組織。到1926年上半年,全國組建工會組織699個,發展會員124萬,領導罷工200多次,僅“湖北地區到1927年3月初,已成立縣農民協會的有22個縣,正在籌備的有21個縣,已經建立的區農民協會350個,鄉農民協會3160個,會員達80萬人。”①正是中國共產黨將個體群眾系統化到全國性串聯的組織網絡中,群眾工作話語符號才能在這個空域內迅速傳導、擴散并付諸實踐運作起來,發揮了最大限度組織動員群眾參加革命的獨特功用。

(四)群眾工作話語階級性與價值性趨向統一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且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政黨。這決定了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必然是階級話語和價值話語相統一的話語體系。在民主革命語境中,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群眾工作的階級屬性和階級話語,意在分清革命的敵我友,實現真正的團結以攻擊真正的敵人。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就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話語對中國社會及群眾做了初步劃分,厘清了人民群眾內涵和群眾工作對象,為建構群眾工作話語提供了理論依據。實質上,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就是階級斗爭,但這種階級斗爭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運動。雖然毛澤東的階級話語帶有明顯的“越窮越革命”的話語邏輯,但也恰恰契合了恩格斯“勞動階級通常都是貧窮的”②話語論斷。正是這種話語邏輯使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在中國社會最底層群眾心里獲得了革命的正義性、合法性。

群眾工作話語的階級屬性很重要,但對于廣大群眾而言,其價值屬性更為重要。中共秉承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觀,在堅守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價值的同時,始終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而斗爭。在城市,組織發動香港海員、長辛店鐵路工人、安源路礦工人以罷工求生存,當看到罷工勝利帶來的改變時工人們由衷地感嘆:從前是“工人牛馬”,現在是“工人萬歲”。在農村,農民運動通過農民協會集中了“一切權力歸農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對苛捐雜稅、減租減息減押、改良封建習俗等運動,使農村呈現出了新面貌。1926年,中共在《告農民書》中明確指出,要解除農民疾苦唯有實行“耕地農有”,才能使農民真正享有土地,如果無法滿足農民土地需求,他們就不可能真正擁護革命。雖然“耕地農有”話語不可能在大革命語境中實現,但畢竟反映出中國共產黨“為民立命,為民謀利”的價值訴求。這也使中共群眾工作話語被賦予崇高的價值屬性,使其在大革命時期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動員力,吸引著億萬群眾前赴后繼,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三、大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實踐價值

能否建構群眾工作話語并不斷提升話語權,直接關系到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斗爭的勝利,關系到中國革命的勝利。大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建構既有成功實踐與失敗教訓,又有俄式話語移植痕跡與中國化創新探索,初步彰顯了中國革命發展新方向,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光輝和實踐價值。

(一)初步凸顯了馬克思主義話語在群眾工作中的思想引領機制

話語實踐不僅是話語表述問題,更是話語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也即中國化的開始,這也必然要求建構與中共群眾工作相匹配的權威話語系統,即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工作話語。歷史地看,群眾工作話語只有在中國特定實踐語境中才有其實踐價值。在傳統的封建王朝里,以儒家話語為核心的封建王權話語里是不可能產生馬克思主義群眾工作話語;在未來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里,無國家、無階級了,自然也不需要存在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群眾工作話語。可以說,大革命時期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初步建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話語的挑戰,是對中國農民革命話語的超越,是對資產階級啟蒙式革命話語的彌補,更是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話語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群眾工作話語的本質在于“以主張取勝”,即在群眾中實現理論話語向物質力量轉化以重構社會秩序。中共群眾工作話語既然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邏輯里延展的,其宣傳、聯系、組織和動員群眾必然要以本土化的民族形式呈現,才易于被廣大群眾理解和接受。中共群眾工作正是注入了馬克思主義革命話語的“新鮮血液”,通過開展紀念活動、平民教育,出版多種報刊,啟發了工人群眾的革命覺悟,才出現了工人運動第一次罷工高潮。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話語與舊三民主義話語融合而產生的新三民主義話語,引領著各階層群眾實現了大聯合,給軍閥以毀滅性打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沒有照抄照搬、盲從盲信俄式話語,而是立足中國革命語境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話語,大膽對革命實踐中的社會階級問題、農民運動問題進行重新考量,對群眾工作領導權、工農聯盟等問題進行創新探索,初步在群眾工作實踐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中國革命開辟了新方向新道路,特別是湘鄂贛粵地區農民運動的實踐成效與大革命后期的右傾話語實踐形成鮮明對比,充分彰顯了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在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引領價值。

(二)初步詮釋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在群眾工作中的價值塑造功能

意識形態是由一定的話語及話語體系來承載的。一定的意識形態形成以后,必然在社會上形成相應的話語系統,即一套特有的名詞概念、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等等,用以闡釋、傳播意識形態的基本觀點。①同時,兩者在一定歷史階段又是相互適應、相互作用而不斷變化的,存在著辯證關系。話語既具有被構成性,受到外在的社會因素影響與制約,同時又有建構性,“在意義方面說明世界、組成世界、建構世界”②,如建構社會身份、社會關系及知識和信仰體系,以此改變和再造社會。同樣,話語體系在大革命時期群眾工作中也具備上述機制,并得到初步彰顯。

在民主革命語境中,作為意識形態重要內容和表征方式的話語體系,在群眾工作中發揮著建構中國共產黨權威身份、合法社會關系、正義革命角色以及馬克思主義知識、信仰體系的重要功用。一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它與其他政黨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話語來觀察中國革命問題,選擇“以俄為師”,視“俄國十月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不二法門”,進而深入到知識分子、工人中做宣傳和發動工作,所以被軍閥統治勢力所不容,以“過激主義”予以殘酷鎮壓。正是在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開始厚植在人民群眾心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正義行為、權威身份開始日漸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和認同。二是群眾工作話語合法性建構,必須充分利用傳統革命話語資源。雖然馬克思主義話語給中國革命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群眾工作意識形態話語的闡釋力,但中國社會舊有的價值判斷和文化方式仍然沉淀在人們的價值觀念中,無論是儒家革命精神,還是農民革命思想,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革命話語與社會實踐的交匯交融,這也為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傳播與認同奠定了思想基礎,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充分借助對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紀念話語的發掘,激發了群眾的革命斗志,贏得了群眾的支持與認同。三是十月革命后中國共產黨開始用無產階級世界觀、價值觀觀察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并建構群眾工作的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信仰體系。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理論觀點的譯介、傳播,各類啟發工人階級覺悟報刊的出版,各類工農青婦群眾組織的建立都在實踐中為人民群眾建構了一套馬克思列寧主義話語的傳播體系,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學說等。正是由于這些馬克思主義知識話語的宣傳與傳播,促使了中國早期的先進知識分子轉向信仰馬克思主義,并終其一生為其奮斗不息,影響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革命群眾投身革命,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三)初步掌握了馬克思主義話語在群眾工作中的體用互構規律

話語既是一種表現形式又是一種行為方式,其本質在于話語互動中的實踐運用。中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和始終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政黨。做好群眾工作,必然要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指導,以群眾工作實踐促進馬克思主義話語中國化,如此才能實現二者之間的互動相融。這兩者之間的中介就是中國共產黨。所以,中共自覺在實現群眾利益實踐中促進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與群眾工作相融合,積極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中共群眾工作話語隨著實踐發展而變化。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恪守“城市暴動奪權”的革命模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宣傳和鼓動工人運動實踐中,堅信只要喚醒工人起來斗爭,就能像俄國一樣取得革命勝利,但如何“喚醒”工人?中共二大制定了“到群眾中去”的切合實際的斗爭策略,以建設一個大的“群眾黨”,進而擴大中共群眾工作話語的政治影響力。“二七慘案”之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無產階級“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勝利的。而要勝利,他們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①。在確定建立民主聯合戰線政策后,中國共產黨加快了與國民黨的合作,工農運動得到了復興,特別是1925年五卅運動將工人運動推向高潮。與此同時,大革命中崛起的新軍閥開始扼制和摧殘剛剛興起的工農革命話語,這固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不夠系統和建黨初期的工作重心有關,但根本原因還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群眾工作沒有有效融合,時時受到左與右的錯誤路線話語干擾所致,給群眾工作造成了嚴重損失。但中共對農民問題的認識卻不斷深化,提出了要隨時隨地啟發農民階級覺悟、將經濟和政治斗爭結合起來鼓動農民等新話語,以組織引導農民走上革命之路。在農民話語實踐中,毛澤東撰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對農民問題進行了科學分析,初步形成了農村階級分析的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為中共制定正確的農村農民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持。可以說,群眾工作是變化發展的實踐活動,發揮馬克思主義話語的實踐價值就必須要推進中共群眾工作話語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兩者實踐中互動相融發展的結果和規律,既從理論上說明了馬克思主義話語的真理性、實踐性,也在實踐中佐證了中共群眾工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正確性、科學性。

(陳杰,法學博士,信陽師范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人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亚洲五月激情网|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四虎AV麻豆|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综合|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亚洲精品va|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国产丝袜第一页| 成人第一页|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久草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色成人亚洲|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黄色一及毛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第一色| 久草视频中文| 亚洲成a人片|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片一区|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99视频在线看|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操操操综合网| 色偷偷综合网|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1精品国产一区|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性69交片免费看|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系列| 性视频久久| 青青草一区| 国产福利拍拍拍|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综合婷婷|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午夜啪啪网|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欲色天天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