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在學術和思想之間

2020-04-06 21:09:45楊丹丹
關東學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思想

[摘要]袁盛勇在現代文學研究中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色。在文學和歷史之間,在學術和思想之間,袁盛勇的魯迅研究和延安文學研究其實體現了他對理想人性和社會的期待,內含了一種人文信仰的存在。

[關鍵詞]袁盛勇;現代文學研究;學術;思想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漢語國際教育視野下的中國文化教材與數據庫建設研究”(18JZD01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魯迅的文化選擇對百年新中國文學的影響研究”(19ZDA267)。

[作者簡介]楊丹丹(1980-),男,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珠海)特聘研究員,副教授(珠海519000)。

袁盛勇教授在現代文學研究中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色,讀之,往往覺得其思考和表達既有激情,又有理性,總能給人以人文之思的光芒,在文學和歷史之間,在學術和思想之間,他的研究總是顯得那么溫文爾雅而又深切峻急。他的表達和思考總是那么地像一個深諳歷史和文學的學術長者,但其內在的激情又總是讓人感受到其帶有詩意情懷和人文關愛。

袁盛勇的學術意識和學術自覺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倘若從他在國內較為知名刊物《魯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5期發表《實效至上·科學精神與理想人性——20世紀初期魯迅對于科學思想的認識》這篇文章算起,至今已有二十一年。期間,袁盛勇在學術研究的路途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這些成果總體看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魯迅文學、思想及相關魯迅現象的探討,二是對延安文學的形成及其現代性和意識形態化等問題的探究。前者成果主要體現在他的兩部專著即《魯迅:從復古走向啟蒙》(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和《當代魯迅現象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之中;后者成果主要體現在他的兩部專著即《歷史的召喚:延安文學的復雜化形成》(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年版)和《抗戰與延安文學現代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之中。此外,袁盛勇對一些當代文學作品也做過一些富有批評性的論述,頗有見地,但是,為了論述的集中和方便,本文主要就其在魯迅和延安文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現代文學研究成果和特色做些探討,而對其當代文學批評,以后有機會時再作進一步論述。

一、袁盛勇的魯迅研究

魯迅是現代中國最為富有思想深度的文學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比如小說創作在數量上盡管遠不及雜文,若以篇幅的長短而論,也沒有創作長篇小說,但是他的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等,卻是顯得那樣的富有人文主義氣息,富有歷史批判意味,那樣富有一種屬于文學和藝術的美感,想象力、表達力和創造性總是能夠在文本的敞開和凸顯中令人震撼。袁盛勇對于魯迅的感受是多方面的,他所勾勒出來的魯迅是立體的,他在魯迅認知和研究上不斷深入,具有自己的學術個性和風采。

袁盛勇在魯迅研究上產生了較大學術影響的,首先表現在對于魯迅早期思想的探討上。魯迅一生的經歷可以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而魯迅早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他的七年留學日本時期,即1902年至1909年。在袁盛勇看來,這個七年留日生涯是“魯迅思想漸趨個性化的關鍵時期。魯迅留日時期的思想對他后來思想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仿佛是他后來思想的生長點,既給了他的思想發展以種種桎梏與限制,又給了他的思想發展以種種啟迪與推動”。而這些在其當時所撰寫的文言論文中具體地表現出來,比如《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破惡聲論》等,盡管其中一些篇章現在看來具有一定編譯或譯述的痕跡,有那個時代撰述文章的特定印記,但在其間依然表達了青年魯迅的人文情懷和思想觀念。魯迅有關“立人”和“立國”的思想觀念,對于精神界之戰士的希冀,對于故國的憂思和神往,對于“白心”與“真人”的渴望,等等,這些都在其上述文言論文中有著較為清晰和淵深的表達。袁盛勇在研讀這些文言論文之后,對魯迅早期思想中的“復古”傾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究。魯迅曾在《吶喊·自序》中說:“我們那時大抵帶些復古的傾向。”人們往往根據魯迅的相關自述把這復古的傾向僅僅理解為魯迅當時喜用古字和喜作怪句子等,袁盛勇卻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對魯迅當時所寫文言論文的細致研讀和深入理解,袁盛勇闡述了魯迅復古傾向的深刻內涵。在他看來,魯迅早期思想中的復古傾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要復興一種充滿自信的民族主義文化精神,要復興中國先民富有生命力的歷史,要復興東方式的和平主義與理想人性。而在文化發生學的意義上,魯迅當時的個性主義觀念與其復古傾向具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也具有一種內在統一的文化批判精神。袁盛勇就此指出:“在魯迅的文化觀念中,‘復古傾向與個性主義無不為審視近代文明特別是近代中國文明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參照點”,“魯迅式復古傾向強調的對于樸野生命力的張揚為中國人生命力日漸沉淪的景觀提供了一個原初的基點,這是從后往前看;而個性主義無疑為中國人生命意志的缺失提供了一個最新的制高點,這是從前往后看。魯迅在其文化建構實踐中,顯然把個性主義與復古傾向這一前一后的文化模式聯系起來,二者彼此在魯迅的文化視域中開始趨向新的融合,結合入一個新的文化共同體中,這就是魯迅有意‘別立的文化‘新宗。”應該說,袁盛勇對于魯迅早期思想中復古傾向的深刻論述,富有開拓性和創新性,也較為符合魯迅當時思想的實際。有學者曾經認為,“在魯迅研究史上,是袁盛勇第一次挖掘出魯迅早期復古傾向的內涵,是他第一次把魯迅早期看似矛盾的復古傾向與立人主張有機地統一了起來”,現在看來,這個判斷是非常準確的。

魯迅在毛澤東時代經歷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接受和闡釋過程,在這過程中形成了一些較為重要的魯迅現象。對此,袁盛勇在專著《當代魯迅現象研究》中做了較為深刻的考察,也是他在魯迅研究中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袁盛勇認為,毛澤東時代的魯迅現象是一種歷史現象,一種精神文化現象。自延安時期開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魯迅遭遇了一種越來越嚴重的意識形態化過程。毛澤東時代的魯迅現象含蘊了當時政治的、文學的、文化的觀點乃至宗派觀念的斗爭,這些在一個復雜的歷史場域中呈現了一種異常復雜的精神文化景觀。因此,從精神文化史的角度去理解毛澤東時代魯迅現象的形成及其所蘊含的本來,就成了其研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和主要側重點。袁盛勇在其魯迅現象的論述中,表現了他對于研究對象的深入理解,也表達了他對于知識分子和未來中國文化發展的殷切期望,體現了一位當代學者的可貴良知。比如,他在論述20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對于胡風之魯迅觀的批判中,認為主流派在批判胡風的魯迅觀時也一并簡化和剝離了早期的魯迅思想,批判胡風就是批判早期的魯迅;而認為胡風的魯迅觀,其實在一種較為寬松的文化語境中,也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為一種馬克思主義的魯迅觀。又如,袁盛勇認為正是有了當時一些“文化人切合主流話語的實用性闡釋,魯迅的改造國民性思想才會真正成為當時思想改造話語的一部分而予以新的存活。因此,在對此類魯迅現象進行清理時,文化人也是難辭其咎,也應對其給予充分批評與反思”。在對歷史的審視中,后來者當然應該給曾經積極參與當代中國發展進程的一些知識分子和文化人予以同情之理解,但是,也應該對于其性格和思想所具有的群體性殘缺進行深入考察,倘若不如此去探究,這些人也不在其有生之年做些較為客觀的回顧與反思,那么后來的年輕人將會繼續有可能成為幫閑和幫兇的文化人,進而影響未來中國文化生態的健全發展。當然,袁盛勇在對當代魯迅現象的研究中,最為不一樣的是,他并非把當代魯迅現象發生的根源全部推給某種政治文化語境,而是去富有邏輯地反觀魯迅文學和思想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缺失,比如魯迅某些話語存在的缺陷,魯迅某些心理機制和思維方式的缺陷,魯迅思想之現代性內部本身所具有的缺陷,等等。正因如此,他所論述的當代魯迅現象,也就有著“作為問題和幽靈存在的魯迅的身影。魯迅的問題和作為問題的魯迅,魯迅的幽靈和作為幽靈的魯迅,在歷史、文學和思想的天空潛滋暗長著”。于是,從較為意識形態化的魯迅現象中就自然觸及到了對于魯迅的積極認知上來,而如何去積極認知魯迅也就成了一個富有當代價值的課題。袁盛勇認為,應該回到一個復雜化的魯迅那里去,應該呈現魯迅思想的全體:不僅要揄揚魯迅思想中的積極因素,而且要呈現魯迅思想中的消極因素。人們理應讓魯迅回到歷史的長河中去,讓其思想回到思想的長河中去,讓其思想在研究者的視閾中跟古今中外的思想發生對話、碰撞和交融,只有如此,未來的中國文化才會成為一種真正具有宏大包容性的文化;也只有如此,魯迅才會真正煥發其人文魅力,而在人類文學和思想的天空永遠閃爍。應該說,這樣來理解某些當代魯迅現象和魯迅,就魯迅本體而言,經歷了由外而內和由內而外的過程,也經歷了由現象反觀魯迅和由魯迅審視現象的過程。這些,人們在以后的學術探討中,其實還可予以繼續深化。

二、袁盛勇的延安文學研究

進入新世紀以來,延安文學研究一度成為現代文學研究界的熱門和前沿話題。有不少學者對延安文學研究在學科發展的意義上起到了較大提升作用,其中袁盛勇無疑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復旦大學撰寫的博士論文《宿命的召喚——論延安文學意識形態化的形成》在參加答辯時,就受到了相關答辯委員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后來在2005年至2008年間,他的延安文學研究系列論文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學術月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上相繼密集發表,在現代文學研究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因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可以說,還沒有哪個學者能夠在如此眾多的權威刊物上連續發表份量較重的延安文學研究論文。自此,一大批研究生和較為年輕的學者開始把自己的學術研究選題鎖定在延安文學或更大范疇的延安文藝研究中來,這盡管有諸多時代和機緣巧合的原因,但是袁盛勇在這方面的學術貢獻和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也是必須給予充分肯定的。

閱讀袁盛勇的延安文學研究論著,總能給人一種學術和思想的深刻啟迪,延安文學研究在其論述和思考中,總能成為一種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存在,總能成為一種有著歷史和人文情懷的研究。這樣帶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延安文學并非是貧瘠的、冷冰冰的存在,而是較為豐富的、溫暖的存在。誠如袁盛勇所言,延安文學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發生歷史性轉換的一個重要聯接點,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延安文藝不只是一種歷史存在物,它的復雜面影在社會主義陽光下還會生動呈現,所以,延安文藝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活生生的社會主義文藝現實的一部分。”既然如此,較為客觀冷靜而又懷著一種學術好奇觸目延安時期的文學和文化,就成了某種必然。在袁盛勇看來,人們對延安文學的研究曾經是頗為匱乏不足的,也是有些容易極端化的,有一時期對它做了過度張揚,偏離了學術軌道,又一時期則把它做了不必要的貶抑甚或否定,這同樣偏離了學術研究的本來。因此,對它的研究應該盡可能采取較為客觀的學術立場,既去還原它,揭示其本來的歷史真相,又去重構它,讓其積極因素發揮應有的當代性價值。袁盛勇認為,延安文學尤其是后期延安文學有其意識形態本性,延安文學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意識形態化過程,后期延安文學“是一種具有鮮明階級民族色彩的黨的文學,是一種具有自身規定性的現代性文學,是一種基于信仰和趨于信仰的文學”。之所以如此,一個根本原因在于他對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理解具有其不一樣的特點。在他看來,探討黨的文學和如何實現黨的文學“正是毛澤東在文藝座談會上所著力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其實就是《講話》的綱,也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綱,是建構其文藝思想的核心所在”。他在延安文學研究中所提出的黨的文學、信仰文學和現代性文學等觀點,都具有開創性價值,尤其對于前面兩種觀念的闡述更是如此。從意識形態角度探究延安文學的形成及其本性,并且把后期延安文學觀念的意識形態本性明確界定為黨的文學,這些曾經遭到一些研究者的質疑,但迄今為止,已經為不少研究者所采取和認同。應該說,對延安文學的理解在此種現代性觀念及其框架中無疑得到了富有創造性的深化。據此,袁盛勇認為,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學的一體化進程也就可以得到較為充分的理解和闡釋。所謂文學的一體化在那特殊時期其實就是黨的文學觀念的自我展開,這個從總體看來,有其較為積極的歷史性作用,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學和文化的建構正是在黨的文學觀念和毛澤東思想的導引下完成的,沒有黨的文學觀念的強有力展開就不可能有新中國建立之后社會主義文化及其相關制度的構建;但是,當它極致化到了某種扭曲和變異的程度時,當它較大程度偏離了文學和文化發展的規律時,也會促使文學走向崩潰和異化。在這意義上,袁盛勇在延安文學研究中對于黨的文學觀念的確認和探討,不僅對延安文學研究起到富有創造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于深刻認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學的形成及其意識形態本質也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袁盛勇曾對延安文學中的“民間”做過較為深入的探究,也在此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史上,陳思和率先在理論和文學研究實踐中提出并自覺運用了“民間”的研究視角和范疇,拓展了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空間。應該說,盡管“民間”自古以來即有,此前也有人在文學批評和研究中提到過,但是在文學研究中顯現了一種理論自覺性,并且取得了較為厚重的研究實績的,按照袁盛勇的理解還是陳思和先生,他在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和當代文學批評中關于這方面的創造性貢獻毋庸置疑。但是,當陳思和在對現代中國文學中的“民間”進行發掘時,主要闡釋了一種審美意義上的民間文化形態和民間性的自由創作姿態,在涉及延安時期的“民間”時,研究者卻往往“忽略了新的理論話語和政權機構對于民間藝人的收編和改造”。而在袁盛勇看來,“1942年后延安文藝中的‘民間在邏輯起點上正是從收編和改造民間藝人甚或改造人開始的”,因為,就延安時期黨的文化政策來說,這是“為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方針所決定了的。毛澤東對此做過明確指示。他說,‘在藝術工作方面,不但要有話劇,而且要有秦腔和秧歌。不但要有新秦腔、新秧歌,而且要利用舊戲班,利用在秧歌隊總數中占百分之九十的舊秧歌隊,逐步地改造。在人員方面,‘我們的任務是聯合一切可用的舊知識分子、舊藝人、舊醫生,而幫助、感化和改造他們。其中所謂舊藝人即是指民間藝人。毛澤東在此說得非常明確具體,他希望文化工作者不僅要改造和利用民間藝術,而且要改造和利用舊戲班和民間藝人。”因此,對于延安時期民間藝人的收編、改造和利用過程,以及民間藝人在這一過程中的具體感受和所曾經受過的靈魂震蕩等,袁盛勇認為在討論延安文學中的民間文化因素及其形態之前,更應該把這些作為延安文學中的“民間”的一個重要維度加以深入探討。延安文藝是在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也是在延安文人和民間藝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盡管民間藝人在其間發揮的作用有其歷史的限度,但無論如何不該抹殺。這樣去理解延安文學和延安文藝,也就有可能更為接近歷史和文學的本真。

延安文學的復雜性在于,它是跟延安文人心態和認知結構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袁盛勇在探討延安文學的審美變遷時,頗為重視對于延安文人心理和思維變遷的考察,認為這是后期延安文學得以形成的“一條更為內在的文學形成線索”。延安文人有機化心態的形成其實經歷了一個過程,從1942年夏季延安文藝整風開始,這個過程的加速和凸顯是非常明顯的,所謂思想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讓延安文人和知識分子脫胎換骨,以其符合黨的文學觀念和整個無產階級革命的要求。這個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新民主主義意識形態歷史語境中,乃是一種必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延安文人心態的有機化形成過程中,袁盛勇卻發現了延安文人和知識分子的一種由真誠走向說謊的心理變奏。在整風、審干和搶救運動中,黨的領袖要求人們向黨交心,成為一個對黨真誠、坦率的人,但是,處于此種歷史境遇中的延安文人在恐懼的場域中不得不走向了說謊。從意識形態維護和認同的角度而言,這種說謊其實也是一種對黨忠誠的表現;是具有高度黨性的一種表現,而從延安文人自我生存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得以自我保全并用以應對意識形態逼迫的防御機制。韋君宜曾在《思痛錄》中對于延安整風、審干和搶救運動中的一些人與事做過回憶和反思。而當其愛人楊述也被搶救成為特務時,他們所遭受的冤屈使其達到了心理崩潰的邊緣。韋君宜后來說過:“她參加革命就準備好了犧牲一切,但是沒想到要犧牲的還有自己的良心。”這個良心隱退的過程,其實也造就了人們不斷趨于說謊或非真誠的一面。所以,依照袁盛勇的理解,后來延安文人為人和為文所具有的真誠,其實具有被動性的一面,而其主動的真誠和交心,其實頗具有“裝”的特色。這個狀態在后期延安文學中,在后來那些以革命現實主義自詡的文學創作中,其實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些作品的人文品格還是值得質疑的。但是,站在黨的文學和革命利益的立場,又可以理解,有其歷史合理性。顯然,為袁盛勇所率先揭示的延安文人由真誠走向說謊的心理變遷過程及其心理機制的形成,對于觀察延安文人和后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部分知識分子的人生和創作表演,現實中不斷趨于萎縮的人格狀態的形成等,無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三、在學術和思想之間

袁盛勇的上述延安文學研究和魯迅研究并非毫無關聯,而是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這些聯系主要表現在它們所具有的研究方法、研究特征、學術精神和創新意識上,而在整體上,又體現為他的研究是一種關乎學術和思想的研究。李澤厚曾經在談論1990年代以來國內的學術研究時有過“學術凸顯,思想淡出”的說法,這在總體上是比較準確的,也是一種帶點焦慮的友善提醒。回首望去,國內學界此前取得的不少研究成果,盡管在當時顯得貌似那么“輝煌”,不可一世,但大多已經隨風而去,進了學術垃圾堆了,而思想也遲遲沒有產生。這是一個既較少見到真學問,又較少見到真思想的時代。我不敢說袁盛勇的現代文學研究既有真學問,又見真思想,但是,他的研究既能看到其對于真知和真理的執著探求,也能看到他的學術帶有研究者生命的熱度,呈現著一種對于學術的真摯的愛。

這種熱愛學術的態度首先體現在他對于學術研究創新的追求上。學術研究應該追求創新,或者提供學界此前沒有發現的材料和問題,或者提供不一樣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或者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和視野,等等,這些都是構成學術研究的生命和魅力所在。袁盛勇的現代文學研究顯然在這方面體現了他的較為自覺的學術意識。在魯迅研究方面,比如在探究魯迅早期思想中的復古傾向時,他所提供的就是一條跟以往研究不一樣的思路,這樣,對于魯迅當時復古傾向的探討,不僅彌補了以往研究的不足,而且可能把對魯迅思想的理解引向更為深刻之處。又如,他對于魯迅早期思想中科學精神與理想人性的探討,認為“魯迅從他的理想人性觀念出發,提出了‘致人性于全的主張。這是魯迅早期思想最為富有獨創性的觀念之一”。又說,“魯迅經由對于理想人性的神往,而把此時對于科學似乎純粹的關注轉到對于科學人性的關注上,再由科學一人性的關注過渡到對于文藝

人性的聚焦上來。這種富有邏輯性的轉換軌跡恰好在一個重要層面上昭示了魯迅思維焦點的轉移,并且為他1906年‘棄醫從文這一偉大事件的發生找到了一種堅實確切的理性說明。”這樣去理解魯迅早期的科學思想,去理解他的重要人生實踐的轉變,是此前學界較少涉及的。再如,他的對于魯迅文學和思想實踐中政治維度的研究,認為魯迅思想“具有非常豐富的政治性內涵,并且它們成了魯迅思想的一個重要構成。……人們要想深入理解魯迅思想特別是后期思想的發展脈絡和豐富內涵,就必須把握好政治性這一維度在魯迅那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近來,學界有所謂“政治魯迅”的說法,這可能從袁盛勇和其他學者的相關論述中獲得了一定啟發,但是,袁盛勇又認為,僅僅有此種理解那是不夠的,因為魯迅思想中的政治性維度只是通向一個更為自由的人國的橋梁。他說,“魯迅和馬克思在思想性原則上具有基本的一致,這就是都強調思想自由的重要性”。魯迅經常鼓勵年輕人要睜開雙眼,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敢于發聲,只有如此,魯迅所言無聲的中國才會變為有聲的中國。在這方面,“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判過資本主義社會的書報檢查制度,并說過如下一段富有詩意且耐人尋味的話:‘你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么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我是一個幽默家,可是法律卻命令我用嚴肅的筆調。我是一個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卻指定我用謙遜的風格。沒有色彩就是這種自由唯一許可的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都閃耀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陽,無論它照耀著多少個體,無論它照耀著什么事物,卻只準產生一種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可見,馬克思在精神形式和心靈的自由表達上有其出色的真理性批判與追求。而這,在袁盛勇看來,也正體現了魯迅與馬克思相通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且只有如此,“政治魯迅”才會成為魯迅思想真正有價值的一部分而存在。否則,政治魯迅就會成為一個空洞魯迅和幻象魯迅的一部分而失去其應有的現代性魅力。在延安文學研究中,袁盛勇對于延安文學意識形態化形成的探究,對于黨的文學觀念和延安文學現代性存在的思考,都能發人之所未發;無論是在思考的深度和學理的廣博上,都能給人以新的學術啟迪,因而對延安文學的認知和研究具有整體性創新的價值,也進一步提升了延安文學研究的學術品格,并在一定意義上拓展了延安文學研究的新空間。現在不少學術研究,幾乎談不上創新性,而在袁盛勇看來,作為一個學者最為重要的就是學術創新。沒有創新的學術是平庸的,而具有創新的學術,哪怕只是提供了一點點學術上的進步,那也會進入學術史而為人們所銘記。

而要做到現代文學研究上的創新,那就要具有一些方法論上的自覺,在這方面,袁盛勇也有著自己的學術追求和思考。在總體上,他善于進入歷史情境,沉潛到具體文學思潮和文學事件中,通過對具體文學思潮和文學事件及其源流的梳理和還原,來呈現現代中國文學的歷史和審美面相,以此富有創造性地打開新的學術空間和開辟新的學術理路。比如新世紀之初,他在選取延安文學作為研究對象時,就對延安文學進行了正本溯源的理解和呈現,通過對延安文學的重新辨識來探究中國現代文學發展譜系,為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構建了一個有效的學術認知框架和實踐路徑。在他看來,“要建構一部獨立而合理的延安文學史,首先就必須對它所應涉及的研究對象進行嚴肅而客觀的探討:要弄清楚延安文學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用延安文學來取代此前學術界所用的解放區文學是否有其合理性,延安文學與解放區文學這個名稱到底能夠構成一種怎樣的關系,延安文學的起訖時間該如何確定,它具有哪些獨特的審美特征和意識形態特征,這些特征在文學思潮和作品中到底是如何呈現出來的,延安文學是否經歷了一個復雜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是怎樣展開的,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價值,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局限性,這些局限性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我認為,這些問題都是首先必須加以解決的,不解決這些問題,延安文藝史的構建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因此,袁盛勇的延安文學研究不是建立在既有研究成果的主觀解構基礎上;而是在大量的歷史史料整理和分析基礎上,重新發現延安文學意識形態性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延安文學獨特的表意系統和審美系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延安文學不僅僅是一種具有地域性的文學,它在本質上更是一種具有新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成規的文學。因此,要使人們直接而有效地進入延安文學賴以形成的歷史深處,并還原某種合符歷史本真的文化圖景,關鍵在于要把延安文學賴以形成的特定觀念化過程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出發點。”為了使自己的延安文學研究具有程度較高的還原性特征,袁盛勇采取了一種他命名為順勢研究的方法。所謂順勢研究,就是按照文學和歷史發展的本來順序去理解和探究延安文學,這種研究方法既包括文學和歷史發展的自然順序。也包含某種邏輯順序,歷史并非全然毫無目的的運行,而是有著某種可供理解和探究的邏輯,是人在具體時空中的積極認知和實踐所留下的蹤影。因此,要做到此點,既要對延安時期的報刊史料有一個切實的了解和查閱,而且要能由此觸摸和探究到延安文學和文化發展的相關脈絡。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對延安文學進行較為真切的還原。當然,由于研究主體和研究對象的間隔性存在,此種還原也仍然是有限度的還原。

除了對延安文學進行歷史還原,袁盛勇同時將自己的研究視域集中到魯迅文化思想的影響與接受上,但并非單向度地強調魯迅文化思想對現代中國文學的強行介入,而是關注較為意識形態化的“魯迅現象”在當代中國的發生及其演變脈絡。魯迅逝世以后,魯迅研究的工具化和政治化長期占據魯迅研究歷史空間,尤其是20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魯迅的影響和接受研究呈現出明顯的意識形態化色彩。魯迅文化思想中的憂患意識、民族意識、戰斗精神得到凸顯和強化,而魯迅文化思想中的個性解放、非理性思想、自由精神、個人主義思想等則得到抑制甚或剝離,魯迅成為被歪曲性重塑的對象。20世紀八十年代以降,在后革命語境中,祛除魯迅的神話色彩,“回到魯迅那里去”“重返魯迅”“還原魯迅”“本體魯迅”“真實魯迅”等一系列命題和觀點的提出,使魯迅及其影響研究逐漸恢復客觀性和學理性。但對魯迅研究的向內轉,又使魯迅研究呈現出明顯的“玄學化傾向”,“把魯迅看成一位具有靈魂深度的哲學家,并在探討魯迅思想時采取了相應的具有形而上氣質的話語方式與運思方式。魯迅的黑暗和虛妄及其‘絕望的抗戰被賦予了近乎神性的哲學色彩,而它們又被深深裹藏在用玄思秘語織就的闡釋壁壘中,因而使魯迅難于富有生氣地走向人間。”為了修正和扭轉此種研究態勢,袁盛勇始終把魯迅置放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實踐中去考量,認為魯迅的始終在場狀態隱含的是魯迅與中國社會的關系問題。因為,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起點,魯迅及其新文化建設對中國社會構成全面性、系統性、深刻性和持續性影響,魯迅呈現出來的豐富性、先鋒性和超越性一方面意味著魯迅傳統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又表征著現代中國文化經驗的獨特性。但魯迅并非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僵化的理論命題,而是在不斷被接受和闡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動態的文化結構;魯迅與中國社會的關系也不是單向度的強制影響,而是一種在主動辨識、接納過程中形成的“對話”關系,既有同構性又有差異性。或者說,在新時代語境中,魯迅面臨被重新闡釋和重新結構的問題。因此,袁盛勇在《當代魯迅現象研究》一書中,通過對魯迅為何會成為當代中國社會和文學的文化資源與思想資源,二者之間的歷史邏輯和契合點是什么,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出何種常態和變量等問題,力圖在魯迅與中國社會的相互交流和對話中梳理與呈現魯迅的當代接受史和現象史。而當代魯迅現象又顯然是當時政治、文化、思想和宗派觀念的綜合性呈現,因此,如何在毛澤東時代震蕩前行的文化行蹤中解析“魯迅”和當時不斷發生的黏連與磨合,不斷發生的扭曲和變異,也就成了袁盛勇在研究中予以不斷辨析和回溯的問題。正是在其不斷辨析、清理和回溯中,魯迅的意識形態化歷程可謂是觸目驚心,既表征了一個時代所具有的幻化色彩,又顯示了當時那些文化人靈魂的渺小和卑弱。

在對現代文學研究對象進行歷史性和審美性還原之后,袁盛勇以為在研究中還需要貫徹一個歷史和人文反思的維度,倘若沒有這樣一個維度,文學和歷史的重構就會帶有某種缺陷,其所包含的當代性價值就會有所闕如。還原和反思,這是袁盛勇在其延安文學和魯迅研究中所具有的較為鮮明的人文態度,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在這意義上的當代性重構才是一種可貴的學術建構。當然,如何對現代中國文學及其歷史現象進行還原和反思,再如何進行有價值的重構,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是,對于延安文學和魯迅研究而言,研究者較為基本的自我心性的存在跟一個時代人文語境的相遇,最好在一種立足人與社會的和諧上采取一種較為高貴的人文主義態度和方法。說到底,無論延安文學也好,還是魯迅也罷,都應該是涵容和促進人與社會不斷走向真,趨向善,并成就美。在這意義上,袁盛勇的魯迅研究和延安文學研究其實體現了他對理想人性和社會的期待,內含了一種人文信仰的存在。而這樣一種現代文學研究,也就有可能具有某種超越性,能夠更為恒久地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91|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天堂av综合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基地|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91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综合久久五月天|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丝袜国产一区|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午夜啪啪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欧美高清三区| 毛片一级在线|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欧美a在线| 国产网站黄|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嫩草国产在线|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久久综合成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人与鲁专区| 99热免费在线|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3p|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图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精品三级网站|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视频一区|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在线一二区| 伊人激情综合|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青草精品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狠狠干综合| h网址在线观看|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欧美笫一页| 91国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