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 羅英極
【摘 要】本文闡述農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可以推進農業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促使我國與其他各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提出“一帶一路”背景下農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策略:注重頂層設計,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育人機制;積極貫徹“一帶一路”倡議,提升農業院校教育格局;加大國際化教育合作力度,實現多渠道培養國際化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 農業 國際化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3-0004-02
我國教育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國際化人才培養問題上進行交流與合作,可實現國與國間的良好政治往來?;凇耙粠б宦贰苯ㄔO背景,農業院校要培養農業國際化人才,應在良好政策制度的支持下,利用好時代賦予的新機遇,確保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與國際社會接軌,從而不斷完善與豐富我國農業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真正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國際核心競爭力的農業人才。
一、農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根本價值
(一)推進農業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經濟轉型與升級的重要機遇。新時代下,教育領域必須形成新的人才培養理念。農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可為我國儲備與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精尖人才,這對于我國農業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等,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高等院校的教育宗旨維度分析,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服務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最根本的體現。從國家農業科研上來說,只有最大化地挖掘科研成果研究潛能,才能保障我國農業產業發展處于領先地位,并長久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
(二)促使我國與其他各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可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與政治交流,但其需依托良好的政治與經濟環境?!耙粠б宦贰苯ㄔO,為我國農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往秉持“親、誠、惠、融”新思想,加深了貿易國之間高層的互訪。基于國際社會國際化人才培養共識,中外教育組織、機構間可加強學術交流與文化互鑒。各方基于了解與認可,可確保我國與其他各國在貿易、教育等領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農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策略
(一)注重頂層設計,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育人機制
“一帶一路”背景下,農業院校要培養高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人才,應將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聯系,并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農業院校要全面、全方位考量學科建設、課程安排、師資質量、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將國際化人才培養作為根本的教學目標,切實關注教育與管理的頂層設計。既要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制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育人機制,還需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指導與完善教學全過程。一是結合國際人才需求標準,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將最先進的農業知識、生產技術等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規范與管理制度。同時,督促教師按照規定、教學標準,科學滲透專業知識與文化。二是在安排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模式以及設置課程時,參考國際規則與標準,將教學大綱、人才培養策略等與國際高等院校的規則接軌,如通過創新學分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留學生管理制度等,確保學生的學習、實習、就業等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三是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借鑒與融入國外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并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加強與國際教育組織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制定人才國際交流與歸國就業的相應管理措施,確保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為國家農業的發展助力。
(二)積極貫徹“一帶一路”倡議,提升農業院校教育格局
我國農業教育要與國際接軌,應積極貫徹與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善于與國際互通互聯,構建和諧的教育國際化合作關系。一是農業院校應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制定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明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戰略部署,使其既符合我國農業大國的基本國情,又注重在文化上的輸入與輸出,真正做到從國際視野出發,培養農業國際化人才。二是農業院校應不斷提升教育格局,為學生構建國際化、現代化的學習空間與平臺。“一帶一路”背景下,農業院校獲得了更多與國際社會交流的機會,應注重引入西方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與拓展我國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應重視學生現代化農業生產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將人才培養放在更高的維度上。不應單一地拘泥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考核上,應借鑒國外開放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農業智慧化生產的實踐。當然,農業院校在輸入教育文化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可本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全面了解中國農業發展進程。在此基礎上,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文化互鑒,全程遵守與落實“一帶一路”政策,理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如我國的農業院??砂才艑W生到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進行實習或留學,不斷豐富與完善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促使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與互通更加深入。與此同時,創新與豐富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分析與研究由國際教育組織制定的國際人才培訓計劃,如從歐盟的Erasmus+人才培養計劃中獲得啟發,加大農業技術與文化交流的力度,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與歐盟成員國深化合作關系,以融合、共創的合作精神,創新與完善我國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真正構建國際化教育格局。
(三)加大國際化教育合作力度,實現多渠道培養國際化人才
農業院校的國際化教育發展,必須依托良好的教育合作平臺。因此,農業院??纱畛恕耙粠б宦贰苯洕l展的順風車,與沿線國家的農業產業圈、國際院校進行深入合作,打破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國家間的合作壁壘,通過創建國際班、國際化的校企合作項目等,使我國學生能深入地參與到中外合作辦學、協同育人活動中。這樣的形式,既可拓展我國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又可為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提供平臺。我國農業院??膳c國外著名的高等院校聯合辦學,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學術交流、出國留學等提供更多的便利。通過聯合辦學,中外高等學??稍趦炠|的課程資源上更好地融合,實現師資上的靈活互助,從而更加科學地傳播中國的教育理念,提升我國在教育領域的話語權。同時,可通過建設中外課程班,整合國際社會的優質教育資源,使我國學生能及時了解與接觸國際上最先進的知識與農業生產技術,拓寬他們的學習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層次與能力結構。當然,我國農業院校在拓展人才培養渠道的過程中,不僅可利用中外聯合辦學的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可通過拓展校企合作范疇構建國際化的實訓平臺?;凇耙粠б宦贰钡膬瀯?,農業院校可積極與沿線國家的貿易伙伴進行深入合作,安排優秀學生到國外企業實習,使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了解與掌握國外先進的農業知識和生產技術。同時,教師需引導學生全面了解相關國家的農業發展進程、智慧化生產情況等,反思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形成書面材料上報給校方領導,并將其作為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參考依據,促使學校創建更加科學、符合國際規則的人才培養模式。總之,基于多渠道、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競爭能力,為加快我國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智慧化奠定堅實基礎,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率。
總之,從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角度出發,培養農業國際化人才,可推進農業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從我國綜合發展的角度來說,提高農業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效能,可促使我國與其他各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從教學與管理角度來說,培養農業國際化人才,可提升農業院校的辦學質量與國際競爭力。因此,無論基于何種視角,創新與完善農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工作者需完善與調整人才培養理念、教育制度、課程安排等,創建豐富、多樣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孫一,徐曉穎,王蘊,等.“一帶一路”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0(1).
[2]徐巧.一帶一路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19(12).
[3]張帆,喻念念,席慧,等.基于“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高職食品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食品,2019(23).
[4]王洋,靳相瑋,路勇,等.“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船舶動力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
[5]李葒娜,黃文燦,韓廷選.ETO國際化人才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培養模式的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9(26).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課題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升級高職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GXGZJG2018A016);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中國農業高職院校老撾分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20B093)
【作者簡介】趙 波(1984—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研究生,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東盟農業職業教育合作研究;羅英極(1965— ),男,壯族,廣西南寧人,研究生,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農業職業教育研究。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