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玉泉 鄧海濤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產教融合不深、課程設計滯后、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動態機制等問題,提出創新高職院??缇畴娚倘瞬排囵B模式的措施:創建“產教融合、五方聯動”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協同運行機制;創新“項目引入、賽訓融通”實訓課程體系,提升跨境電商人才核心技能;組建“雙師素質、雙元結構”教學團隊,保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構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動態長效機制,實現人才培養質量階段性螺旋式提升。
【關鍵詞】跨境電商 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引入 賽訓融通? 多元協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3-0124-04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躍升為外貿發展的三大新業態之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對外貿易的新引擎??缇畴娚绦袠I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激增導致現有的人才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人才的缺失成為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重大阻力。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廣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密對接廣西九張名片中以跨境電商為重點的“互聯網經濟”,依托廣西“數字經濟”“電商廣西、電商東盟”等發展工程,主動適應“互聯網+外貿”產業鏈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于2015年在國際商務專業(自治區優質專業)建設的基礎上,申報開設國際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同時依托中央財政支持《2014—2015年國際商務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的建設,構建“項目引入、賽訓融通、多元協同”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以及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都對跨境電商人才產生極大的需求,緊跟新形勢的發展,培養與時俱進的跨境電商人才刻不容緩。
一、高職院??缇畴娚倘瞬排囵B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產教融合不深,跨境電商人才供需不協調
通常,高校對新興且迅速發展的行業缺乏及時與深入了解的途徑,在短期內該行業/企業也難以有效且深度融入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這種現象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尤為明顯,其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是不協調的。
1.產教融合不深,創新能力偏弱。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中跨境電商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和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的推動,普遍缺乏創新主體的參與,形式單一、內容僵化,難以產生突破。再加上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猛,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不深,難以跟上行業發展,往往傳授的知識、培訓的內容都是“過去式”,學完即淘汰,更談不上創新。雖然部分院校開設有創新創業學院,但是在職能與機制中都很難改變產教融合不深、培養內容滯后、創新能力偏弱等問題。
2.行業發展迅猛,人才缺口巨大??缇畴娚绦袠I作為“互聯網+外貿”的新興模式,從興起到大熱只有短短數年的發展時間,行業發展迅速,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日新月異;面對的客戶群體(國外客戶)也不像其他非涉外行業那樣相對容易了解用戶需求。這導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很難進行深度產教融合,培養出的跨境電商人才也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3.現有模式培養的人才不受歡迎。目前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從業人員基本來自國際貿易、商務英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專業。近年來,各方發布的多份《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研究報告》都建議為綜合性較強的跨境電商行業新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2019年10月,教育部將跨境電商專業納入新開設允許招生的專業,意味著跨境電商正式成為獨立專業。這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原有的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發展迅猛的跨境電商行業的需求。
(二)課程設計滯后,崗位核心技能難掌握
跨境電商是外貿新業態,針對培養跨境電商行業的全流程各崗位的核心技能所需開設的諸如多平臺運營、運營數據分析等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在大部分院校中仍然缺席,直接阻礙了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崗位核心技能水平的提高。
課程設置的滯后,意味著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諸如專業與職業崗位、專業課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等方面的“滯后”問題,最終會導致人才能力的“滯后”,即無法掌握行業對應的各崗位的核心技能。這也直接導致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缺口巨大但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依然偏低;并且部分高校實踐課程課時偏少,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偏弱,進一步降低了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
(三)缺乏動態機制,人才培養時效更新慢
1.新興行業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必須擁有動態機制??缇畴娚套鳛樾屡d行業高速發展,自2009年開始出現民間探索經營至今11年間,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海淘用戶規模突破1.5億人,行業野蠻生長時代基本結束,即將進入細分市場時代。面對變化迅速的業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擁有動態調整機制。
2.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非動態難以滿足新業態需求。在傳統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通常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體系完善的知識、成熟的技術會被記錄下來,寫進書本,再由教師傳遞給學生。顯然這樣的模式在跨境電商行業的人才培養當中會因知識和技能的滯后使得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行業的需求。
3.動態的人才培養機制應該是連接企業與學生的橋梁??缇畴娚绦袠I的高速發展對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與企業需要在新的模式當中有互動與溝通,學生明白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企業了解學生所掌握的行業最新的專業技能,這就要求在新的人才培養的機制中,職業院校能夠起到橋梁的作用,通過各類產教融合項目或者課程,完成學生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同時將行業發展中最新的技能要求貫徹到學生培養當中。
(四)師資力量薄弱,人才培養質量受限制
受限于各種約束,許多高校的專業教師未能到跨境電商企業相關工作崗位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了解滯后,跨境電商從業實戰經驗欠缺,這導致高校總體師資力量薄弱,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規模與質量受到限制。跨境電商作為新興行業,本身就沒有所謂“專業對口”的教師,跨境電商行業商業模式眾多、各類業態更迭迅速,教學中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強、具有跨學科背景、擁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顯然,在高校中這樣的教師數量是偏少的。
二、創新高職院??缇畴娚倘瞬排囵B模式的措施
(一)創建“產教融合、五方聯動”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協同運行機制
五方是指政府、行業、企業、第三方服務商、學校為五個方面,五方聯動、協同育人,共同培養跨境電商專業人才。“五方聯動”是指以學校相關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為保障,跨境電商專業成立了由學校、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學會、跨境電商企業、第三方服務商等五方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培養師資、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同促進實習就業和共同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六共同”人才共育機制,圍繞專業建設深入開展崗位調研、課程開發、課程內容重構、訂單培養、師資培訓、對外交流等工作(見圖1)。在該模式下,五方能動性被充分激活,自行優化資源配置,最終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該模式顯然有助于提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內涵。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與政府管理部門共同開展創業、科研項目。學校與行業協會共同開發“1+X”證書認證標準。學校與跨境電商企業共建跨境電商協同創新中心、共同籌建混合所有制跨境電商二級學院、共建共享師資隊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與第三方服務商企業共建優質教學資源、共同舉辦職業能力競賽、共同提供就業服務。以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及第三方服務商等五方有機互動為前提,以學校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為支撐,以學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為保證,搭建“五方聯動”多元協同育人平臺,建立定期溝通和對話機制定期進行專業調研和專業診斷,充分發揮五方能動性。通過深度產教融合,構建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發展共同體,建立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協同的育人運行機制,形成良性的發展狀態。
(二)創新“項目引入、賽訓融通”實訓課程體系,提升跨境電商人才核心技能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創新“項目引入、賽訓融通”的實訓課程體系(見圖2),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升跨電人才核心技能為目標。引入跨境電商企業實戰項目、跨境電商競賽項目,按照跨境電商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安排教學內容,采用跨境電商實訓軟件,建設適合競賽和實訓教學相融合的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中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崗位適應力,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
1.項目引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引入廣西頤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西啟迪創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贏動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深圳泰利聯合國際有限公司、深圳萊茵時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跨境電商企業實戰項目以及運用第三方服務平臺開展跨境電商實際業務,有效幫助學生適應跨境電商企業和第三方服務商在跨境電商運營、專業管理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崗位需求,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
2.賽訓融通。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將競賽項目與實踐實訓課程、項目有機結合,組織培養學生參加校級、自治區級、行業、全國職業技能競賽。并對應競賽項目開設相關專業核心課程,運用多個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專項跨境電商實訓項目、綜合實訓項目等。賽訓融通進一步促進了“教、學、賽、訓”一體教學模式的改革,形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良好效果。
3.打造特色教學資源庫。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國際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資源庫于2017年獲得首批自治區教育廳立項,項目建設著力于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數字化教材、動畫庫、試題庫等,不斷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線上,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線下,教師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啟發式提問、小組討論、學生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案開展教學,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三)組建“雙師素質、雙元結構”教學團隊,保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
1.雙師素質。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企業鍛煉,相互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富于創新、充滿活力、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雙元結構”的跨境電商專業教學團隊,解決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
專業教師團隊全部具有雙師素質,獲得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平臺外貿電商專員崗位培訓”認證、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頒發的“跨境電子商務師”專業技能證書等。
2.雙元結構。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結合“項目引入、賽訓融通”的實踐課程教學改革,聘請具有豐富跨境電商平臺經營和操作經驗的行業企業專家加入教師團隊,組建“雙元結構”教師團隊,在共同探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建設之外,還在教學工作中分工協作,根據跨境電商人才的職業能力模塊分別承擔不同的教學、實訓、競賽指導、就業創業指導等工作任務。
(四)構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動態長效機制,實現人才培養質量階段性螺旋式提升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動態長效機制的構建,是以五方聯動的模式為基礎來展開。政府搭臺,學校與企業唱戲;提升產教融合的深度與廣度。政府作為教育產業的管理者、行業企業發展的受益者,應當對多樣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考核,以結果導向;扶持特色鮮明、創新力強、企業認可、可復制的培養機制,并示范推廣;同時對差異化小、影響力低、效果不佳的模式發出預警。院校應當主動與企業對接,雙方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專業建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后,可享受到優質的從業人力資源,這樣才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完成五方聯動的閉環。
具體思路:首先,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較快、業態變化大,應當縮短人才培養方案更新周期,并使用較科學的調整模式;其次,共同制定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開發教材,探討適用于學生職業技能成長、企業人力資源積累的產教融合實訓項目;最后,形成學生職業能力進階成長體系、教師定期企業實踐以及企業講師領跑產教融合實訓項目的模式,以此提高人才培養模式的動態調整可行性。
本文創新性地根據質量改進“8”字螺旋演化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動態長效機制:從目標和標準建立一直到改進,其自我形成閉環,階段性改進;并且在培養過程中通過與跨境電商行業、企業的緊密聯系,獲得動態信息,從而進行數據分析與態勢預警,并反饋至糾偏機制,完成常態糾偏。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動態長效機制如圖3所示。
根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動態長效機制“8”字運行邏輯,參照跨境電商企業綜合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國家職業標準與技術標準以及主流跨境電商平臺的技術標準,建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標準,根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相應的專業發展計劃和教學計劃,以及師資培養計劃等,在此基礎上,實施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定期的人才需求調研、校企合作座談會、畢業生回訪等獲取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根據此變化動態調整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為確??缇畴娚倘瞬排囵B質量,定期(一般為一個學年)對標診斷,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最后修改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與標準,形成診改閉環。經過完整的一輪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的動態運行后,結合改進成效,再提升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即使用“先對標,再升標”的方法實現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階段性螺旋式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超群.契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現代服務業工匠精神人才培養策略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9(3).
[2]平萍.協同創新視域下商業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長效運行機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5).
[3]孫昱娟.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5).
[4]談向群,姜敏鳳.打開“灰箱”:基于教學過程的高職課程層診改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8(17).
[5]褚笑清,高偉.職業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16).
[6]胡璐.五方聯動模式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廣東蠶業,2019(2).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走出去的探索與實踐”(GXGZJG2019B03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 彬(1980— ),男,漢族,廣西容縣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境電商及區域經濟;玉 泉(1983— ),男,漢族,廣西南寧人,通訊作者,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跨境電商及區域經濟;鄧海濤(1975— ),女,壯族,廣西橫縣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及區域經濟。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