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文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的推動下,糧食生產成本有繼續上漲的趨勢。糧食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對我國糧食市場具有強大的擠壓效應,從而導致我國糧食進口數量持續攀升。為緩解農產品生產成本上漲過快的趨勢,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作為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出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途徑,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的目的。
本文基于經營規模的不同分析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效率的差異,并在農戶家庭稟賦的基礎上對影響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效率的因素展開研究,為提高糧食生產成本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議。
成本效率的計量公式 C E=w′ x*/w′ x,這里w′代表投入要素價格向量,x為要素實際投入向量, x*為相同產出下成本最小化投入向量。本文在成本效率計量模型方面選擇隨機前沿模型進行研究。在對成本效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本文選擇使用效率損失函數模型分析各因素對成本效率的影響。
1、成本效率模型
使用隨機前沿分析法進行效率分析,首先要構建隨機前沿生產函數。
本文選擇超越對數生產函數作為分析模型。結合本文研究數據,設定如下成本函數模型:

上式中, ci表示農戶糧食生產成本; yi表示農戶糧食產值; pij表示農戶糧食生產中投入要素價格,分別由化肥、人工和其他可變資本價格構成;vi代表隨機干擾項,服從均值為零,方差為的正態分布,表示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不能控制的因素,用來判斷測量誤差和隨機干擾的效果;μi表示技術無效率項,獨立于 vi,是非負隨機變量,表示農戶糧食生產中技術無效率部分,假定μi服從于均值為μi,方差為的半正態分布,μi為效率損失函數,和表示待估參數。
2、效率損失函數模型
本文基于家庭稟賦對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建立如下效率損失函數模型:

上式中影響因素中,1Z代表農戶家庭參與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數量;2Z代表戶主年齡;3Z代表戶主受教育程度;4Z代表耕地單位面積;5Z代表家庭農用固定資產。
1、投入指標
本文選擇糧食產值、化肥價格、勞動力價格和其他可變資本價格作為投入指標。
2、產出指標
本文選擇農戶糧食生產總成本支出作為計量指標。
本文選擇農戶家庭參與農業生產勞動力數量、戶主年齡、戶主教育程度、耕地單位面積、家庭農用固定資產作為成本效率影響因素指標。
本文數據來源于作者對河南省農戶2018年夏糧生產情況調查所得,就農戶糧食生產規模、投入產出、銷售以及農戶家庭基本狀況等問題進行了調查。
把各農戶的成本效率投入與產出數據與模型(1)結合起來,使用Frontier4.1軟件進行最大似然估計。估計結果見表1
首先分別對樣本農戶的模型估計結果進行似然比檢驗,其統計量為

L( H0)和L( H1)代表零假設 H0和備選假設 H1條件下的對數似然值,自由度q是零假設 H0中零約束的個數(田偉2009,田杰2014)。從表1中可以看出,全樣本農戶、5畝以下、5畝-8畝和8畝以上的模型估計值中對數似然值分別為84.314、-60.46和52.98都通過了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總體來講,模型估計結果在一定的顯著水平下可以拒絕原假設,即所得到的數學模型基本上可靠。

表1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效率估計值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三個規模組的農戶平均成本效率都不高,平均值分別為0.675、0.658和0.526,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成本效率越低。
種植規模5畝以下的估計結果顯示,農戶糧食生產平均成本效率為0.675,成本效率存在明顯效率損失,生產技術的非有效性是造成效率損失的主要因,占87.2%,另外12.8%%是由不可控的隨機誤差因素造成的。
種植規模5畝-8畝的估計結果顯示,農戶糧食生產平均成本效率為0.658存在明顯的成本效率損失,可控的技術非效率因素是造成效率損失的主要原因,占88%,其他12%是由不可控的隨機誤差因素造成的。
種植規模8畝以上計量模型估計結果顯示,農戶糧食生產平均成本效率為0.526,存在明顯的成本效率損失,可控的技術非效率因素是造成效率損失的主要原因,占91%,另外9%是由不可控的隨機誤差因素造成的。
根據本章研究假設,農戶家庭稟賦因素對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具有影響,把效率損失函數模型(2)和影響因素統計數據結合起來,用Frontier軟件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影響因素估計值
根據表2估計結果,農戶家庭稟賦對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影響如下:
1、勞動力要素在不同規模組中對成本效率均具有負向影響,其中對小規模和較大規模農戶的成本效率負向影響通過了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而對中等規模農戶的影響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目前農戶糧食生產中勞動力投入水平基本能滿足需求。
2、農戶年齡要素對小規模和中等規模農戶成本效率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但對大規模農戶的成本效率具有顯著性負向影響,這說明在糧食生產中,生產經驗有助于提高生產成本效率。但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管理成本的上升,農戶年齡成了效率提升的不利因素。
3、農戶文化程度。農戶受教育文化程度對不同規模農戶成本效率均呈顯著性正向影響,這說明文化程度水平越高的農戶,其成本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改善成本效率。
4、耕地單位面積。耕地單位面積對不同規模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均具有正向影響。耕地單位面積大小決定了耕地細碎化程度,耕地細碎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機械動力要素的投入,從而造成生產成本效率較低的情況。
5、農用固定資產。農用固定資產對中等規模和較大規模農戶的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具有顯著性的負向影響,但對小規模農戶成本效率具有顯著性的正向影響。經營規模越大的農戶,其農用固定資產投入越大,在農村勞動力機會成本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農戶越來越多的用其他要素代替勞動力要素的投入,從而造成其他要素投入冗余比較大,生產成本效率較低;而小規模農戶由于經營規模限制,其農用固定資產投入比較少,相對而言,各要素的配置較為合理,生產成本效率較高。
本文通過建立超越對數函數形式的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模型,基于河南省農戶糧食生產微觀樣本數據,采用極大似然方法估計了不同經營規模農戶生產成本效率及分布,并且進一步對影響農戶生產成本效率的外生變量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分析發現:
1、農戶糧食種植規模與成本效率呈負相關關系,農戶的糧食生產成本效率隨種植規模的擴大而降低。小規模農戶成本效率高于中等規模農戶和較大規模農戶,但從總體上考慮,三個規模組的成本效率普遍較低,在現有技術和生產要素投入水平下,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效率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在三種規模組中,勞動力投入數量對農戶成本效率影響顯著,對小規模和中等規模農戶來說,目前存在勞動力投入過量的問題,而對較大規模農戶來說,存在勞動力投入不足的問題。文化程度和糧地單位面積分別對成本效率呈顯著性正向影響,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農戶采用新技術,耕地單位面積的提升有助于合理的配置糧食生產要素,這些都有利于改善農戶成本效率。農戶年齡和農用固定資產投入對成本效率也具有顯著性影響,但對不同規模農戶影響方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