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升
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高新技術R&D經費可以看出,R&D投入強度保持穩定持續增長的態勢。從研發經費經費投入量來看,R&D經費投入總額從2012年的17338.1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9157.4億元,總額增加近1.6倍。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設立有利于通過產業聚集和雁陣效應整體的創新能力。從2012年至2016年,高新技術企業開發區增長近一倍,從業人員也大量的增加,可以看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政策實施效果顯著,初步形成產業聚集,從而更有利于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雖然近年來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實現了較大的飛躍,單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首先,從R&D投入強度(企業研發費用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來看,雖然目前我國研發費用投入強度約2%,目前已經超過歐盟國家1.95%的平均水平,單與美國,英國等部分發達國家2.5%--4%的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從勞動產率大約34.5,與部分發達國家41-51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從業者平均創造的價值遠低于發達國家,這與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競爭力交有直接的關系。但某些產業的關鍵技術和部件無法獨立生產,這成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障礙。
稅收優惠政策是指通過對某些特定納稅行為和對象給予相應的照顧,從而可以引導納稅人經濟的行為,進而實現經濟掏空的手段。目前各國設及到技術創新的優惠政策已經較全面。既包括技術創新活動籌備期的優惠政策,入見面部分稅額,實現優惠的稅率、出口退稅、即證即退等,是企業更大程度上獲得經濟的效果。這與我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家過度重視技術的創新,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不僅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保證,更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
稅收優惠政策減低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增加對科技人才的需求,擴大市場范圍以及降低企業技術創新風險來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決策,進而增加企業的創新投入。我國經濟政策中包括財政稅收政策,在稅收管理制度建設時應與市場優化發展相符。政府通過財政政策調控市場經濟,旨在糾正“市場失靈”,對一些行業和技術,市場不能引導資金進入并促進行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政府通過財政政策來引導企業的參與,以降低企業研發的成本,開拓產品需求市場,提高預期的收益,最終促進行業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進而推動技術創新的實施。
高科技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企業以營利為目的,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定用工決策。同時,稅收優化政策可以降低人力資本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的用工決策,提高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培訓教育相關人員,增加科技人才儲備是企業提高是企業提高創新的必經之路,但這同時意味著企業需需付出較大數額的培訓費和教育經費。例如實施對職工教育經費進行稅前扣除等優惠的政策,將會大幅度降低企業培訓成本,增大企業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稅收優惠政策能夠緩解企業人力資本投資較強正外部性的影響,政府可以運用稅前加計扣除與稅收減免激勵方式,減少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的差距,刺激企業對人力資本的投資。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市場風險。市場消費者的需求隨時在發生變化切存在著差異性,當企業不能很準確的把握市場的需求時,技術創新活力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二是資金風險。企業所從事的任何項目的獲利能力都需要時間條件來約束,當一項研發活動在成果轉化或市場推廣的時間過長,整個項目為企業帶來回報依然會被攤薄,甚至導致資金的斷流。三是收益帶來風險大。由于技術的創新正外部性,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正外部性,進行技術創新企業無法獲得全部的利潤,使得企業面臨無法覆蓋成本的風險。
稅收優惠政策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降低技術創新活動的風險,一方面,財政稅收要想實現規范化管理,應從不同視角進行談論,為實現多元化奠定良好的基礎,稅收優惠政策可以通過減將低成本擴大企業中間品和市場的消費范圍,擴大市場份額可以給企業帶來資金回流,降低市場環節的風險。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加速折舊等政策,加速企業資金的回收速度,降低資金占用、無法回收的風險;制定貸款損失準備金可稅前扣除、研發儀器、設備購置成本稅前扣除等政策,增加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使得企業增加研發資金投入的可能性較大,為企業技術資金投入奠定基礎。
相對稅收優惠政策來說,政府補助一般是直接對個別符合條件的企業給與一定的金額補助,因此針對性很強,見效更快。當企業處于初創期或者遭遇危機時,稅收優惠的激勵效果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存在政策時滯,不能及時反映企業,相比來說政府補助則會快速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因此,政府應當實施稅收優惠與政府補助雙管齊下的政策,讓兩者優惠互補,共同激勵企業的技術創新。
間接優惠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果相對于直接優惠更加顯著,發達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也也逐步側重間接優惠,即對企業應納稅稅額進行減免,這種事后優惠的激勵作用不顯著。而間接優惠對企業創新活動各個環節給與優惠,這種事前優惠政策更能將相關政策貫徹到企業經營決策中,激勵效果更佳持久的顯著。因而,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增加加速折舊,提取技術開發風險金。固定資產投資低免等間接的優惠方式。
在整個財政管理中,財政稅收是重要的環節,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國應正確的認識到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利用創新思維,通過模式創新及規范化發展,改進現有的財政稅收體制,從而推動稅收的全面轉型。同時,改善地區外部環境,以發揮財稅政策的創新激勵作用。創新是整體性的。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應考慮全面布局,涉及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面。它們之間相互關聯、協同創新,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宏觀創新環境。要注重政府財稅政策與市場化進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政策的配合,推進各地區的市場化進程,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培育鼓勵創新的土壤。 長遠來看,應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應明確其職能定位,既不能“越位”,也不能 “缺位”,通過加快簡政放權改革和構建公平的市場環境,從頂層設計來推進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