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2月份蘋果園管理的重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整形修剪,二是刮治腐爛。
1 修剪要突出以下重點
1.1 保持中干健壯
主干在樹體中起領導作用,健壯的主干有利于抑制枝軸旺長,促進成花結果,因而培養健壯主干是現代蘋果樹管理的核心,在生產中要保持主干直立、粗壯、均勻,粗度要遠遠大于其上分生的枝軸,最低標準應為其上著生枝軸粗度的2倍以上,當然枝干比越大,越有利于結果,不同的樹體結構對枝干比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生產中應注意培養中干。
培養健壯中干的方法主要有:
(1)扶干:紅富士蘋果樹中干易彎曲,生產中可通過設立支柱的方法,保持中干直立生長(圖1)。
(2)重截分枝:通過對主干上分枝重截的方法,拉開枝干比,通過連續2~3年將中干剪光,就可培養健壯的中干(圖2),有效拉開枝干比。
(3)疏除中干上的過粗枝:對于中干上分出的過粗枝,要分期分批疏除,以保持中干有絕對的生長優勢。
1.2 保持枝條單軸延伸
現代蘋果生產中多采用小冠形樹形,中干上著生枝軸較多,要求枝軸單軸延伸,其上不能有大型分枝,如出現大型分枝,一方面易導致光照惡化,另一方面大型分枝會消耗大量樹體營養,不利成花結果。對于其上分生的較大分枝,應及早疏除(圖3),以保持枝軸單軸延伸。一般可采用主干上著生枝軸、枝軸上著生結果枝組的三級結構或在主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的二級結構。
1.3 利用下垂枝結果
下垂枝結果是現代蘋果樹體管理的關鍵,枝條下垂有利增加枝條中光合產物的積累,成花能力強;下垂枝所結的果實由于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表現果形正,下垂枝所結果實浴光充分,著色好,因而下垂枝結果既有利產量提高,又有利品質改善,對產量和果實品質提高非常有利(圖4)。
1.4 保持枝量適宜
在蘋果樹整個生長周期中,枝量的變化呈現為由幼樹期逐漸增多,到盛果期枝較多,影響果實品質時達到栽培臨界,然后人為進行控制的波浪式變化規律。一般從幼樹期枝量隨樹齡的增加而增大,到進入盛果期如不加人為控制,畝枝量會超過10萬以上,出現郁閉,影響內膛成花和果實品質的提高,因而在進入盛果期后,應人為地控制枝的總量,使畝枝量控制在7萬~8萬條,以利效益的提升。大量生產實踐證明,在一定范圍內,蘋果產量與畝枝量呈正相關,即隨著枝量增加,產量增加,但當超過一定范圍后,樹冠易郁閉,內膛受光量減少,成花能力弱,會出現結果部位外移現象,導致結果量下降,因而保持適宜的枝量是現代蘋果樹體管理的重點之一。根據生產實踐,一般畝枝量在8萬條左右時,既有利于產量提高,又有利于生產優質果,因而生產中應將畝枝量控制在8萬條左右。特別是在進入盛果期后,這項工作尤其重要。
1.5 枝的配置要合理
蘋果樹冠中不同層次相對光照強度從上到下逐步下降,同一層次內相對光照強度從內膛到外圍逐步增大;樹冠不同層次相對光照強度的季節變化規律為最上層5—10月呈平穩趨勢,而中下部5—7月呈下降趨勢,7月份后趨于平穩。在現代蘋果樹體管理中,對枝的配置要求較嚴格,要求相鄰枝之間間距要適當,要保證在枝條生長過程中枝枝見光,不能相互遮陰,一般主干上同側枝軸間距應在60厘米以上,枝軸上結果枝組間距在20厘米以上,對于過密的枝應及早疏除(圖5)。
1.6 隨樹齡增加,變換樹形
傳統的大冠形樹形,一種樹形應用到底,而現代蘋果樹體管理中,樹形是動態變化的,在幼樹期、初果期、盛果期不同時期所應用的樹形是不一樣的。一般幼樹期采用紡綞形樹形,初果期向主干形過渡,到盛果期基本上就改造成開心形。在紅富士蘋果樹體管理中應適應這一變化,以變應變,實行樹形轉換。
2 刮治腐爛
蘋果樹腐爛病年周期中具有“夏侵入,秋擴散,冬潛伏,春腐爛”的變化規律,每年3—10月在病樹皮上不斷有橘黃色孢子角出現并侵染果樹,而以3—5月侵染最多,病菌侵入后,潛伏在樹體中。晚秋初冬,蘋果樹進入休眠期,抗病能力減弱,表面潰瘍組織中的菌絲集結成團,突破周皮,進入健康組織,形成咖啡色壞死點,逐漸濕潤蔓延。甘肅省自2月上旬各地即陸續出現爛皮病斑,病斑擴展加快,可結合修剪,進行病斑刮治(圖6)。刮除腐爛病疤時,應盡量將病斑刮成梭形,在刮凈爛皮后,再刮0.3~0.5厘米的健皮,皮層要刮齊,變色的木質部要刮凈,刮后涂抹長效劑或5%安素菌毒清、25%滅腐靈、9281神農液(菌殺特)、果康寶、腐爛救星、腐爛生皮寶、擊腐、佛蘭克、梧寧霉素、綠云傷口愈合劑等進行治療,以殺滅病斑殘留的病菌,抑制病斑木質部水分蒸發,并在涂藥后的病斑貼一塊較病斑稍大的黑色塑料薄膜,以利傷口愈合。樹體相應噴藥進行保護。在樹體噴藥時,一定要細致周到,主干、主枝、樹叉處均要噴布到,不留死角,殺滅病菌,減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