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帆 徐昶 吳文鳳 高超


【摘 要】 為更好地推動四川省水運業轉型升級、智慧化發展,針對四川省水運業智慧化發展中還存在著各地區、各業務領域的智慧化建設標準不統一、發展不平衡、系統性和協調性不足、尚未形成全行業共用的指標體系等問題,闡述構建四川省水運業智慧化建設指標體系的原則,提出指標體系框架,并對評價指標體系構成、評價方法及評價結果一一作出說明。
【關鍵詞】 智慧水運;智慧化建設;指標體系;評價方法
進入21世紀后,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控制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對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有著日益顯著的促進作用,還為水路運輸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業態提供了重要支撐。近年來,四川省水運業致力于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及推動信息技術在港航設施、水路運輸、水上安全監管、行政管理等核心業務的應用,四川省水運智慧化發展整體環境明顯改善,基礎條件穩步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但對標全國,四川省水運業智慧化發展中還存在著各地區、各業務領域的智慧化建設標準不統一、發展不平衡、系統性和協調性不足、尚未形成全行業共用的指標體系等問題。因此,研究構建四川省水運業智慧化建設指標體系有助于實現水運業轉型升級、智慧化發展。
1 指標體系的構建
1.1 構建原則
(1)績效導向。注重對智慧水運建設實際效果的評價,應用評價指標明確智慧水運建設工作方向和建設重點。
(2)以人為本。強調從政府服務效能、公共服務體驗、群眾服務感受等方面綜合評價,在評價工作中應用評價指標,以評價工作為手段,促進提升水運業便民惠民的水平,讓社會公眾切實感受智慧水運建設帶來的便利。
(3)客觀量化。選取的指標應具有較強的可測性,盡量采用客觀數據,做到可量化,減少主觀打分環節,將研究尚不成熟、應用仍在摸索的相關內容設定為補充評價指標,待研究成熟后逐步納入。
1.2 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智慧水運建設重點構建行業治理精準化、民生服務便捷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總體上分為客觀指標、主觀指標和補充指標(見圖1)。
客觀指標對四川省水運業發展現狀、發展空間、發展特色進行評價,下設客觀反映智慧水運建設實效的行業治理和民生服務2個成效類一級指標及客觀反映智慧水運發展水平的標準體系、信息資源、網絡安全、信息監測等4個引導性一級指標。
主觀指標下設1個一級指標――群眾體驗,旨在引導評價工作面向行業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人群,促進提升社會參與度和公眾滿意度。
補充指標下設反映智慧水運發展趨勢的1個應用類一級指標――創新技術應用及旨在反映本地特色的1個特色類一級指標――地方特色。
1.3 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在智慧水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行業治理、民生服務、標準體系、信息資源、網絡安全、信息監測、群眾體驗、創新技術應用和地方特色等9個一級指標下設二級指標。
行業治理指標下設海事通信全覆蓋、場所監管全覆蓋、渡口碼頭全覆蓋、重點船舶全覆蓋、危險貨物運輸全覆蓋、重點項目全覆蓋、業務系統全覆蓋等7個二級指標。
民生服務指標下設面向從業人員的智能化港口、電子化航道、便利化服務區、高效化船閘調度、信息化船員管理,以及面向服務對象的水運旅游出行服務平臺、水運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等7個二級指標。
標準體系指標下設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和標準規范體系運行2個二級指標。
信息資源指標下設行業數據管理、資源開放共享和數據分析應用等3個二級指標。
網絡安全指標下設網絡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2個二級指標。
信息監測指標下設氣象數據監測和水文數據監測2個二級指標。
群眾體驗指標下設從業人員滿意度和服務對象滿意度2個二級指標。
創新技術應用指標下設的二級指標可根據科技突破動態調整,研究中暫定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互聯等3個二級指標。
地方特色指標可下設1~2個符合當地水情特點的二級指標。
2 評價方法
采用加權平均得分法對四川省水運智慧化建設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突出績效導向和以人為本,因此在適當提高行業治理、民生服務等成效類指標和群眾體驗指標的權重后再對各級指標設置相應的權重。一級指標權重之和為100%,一級指標權重為其下各二級指標權重之和。四川省水運業智慧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權重及計算公式見表1。
3 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以百分制體現,所有二級指標根據評價方法計算得分的累計之和即為水運智慧化建設的評價結果。
總得分超過85分,表明水運智慧化建設程度較高,智慧水運目標基本實現;總得分在60~85分,表明水運智慧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但仍有優化空間,應分析得分情況,重點針對薄弱環節,強化措施加快提升;總得分在60分以下,表明水運智慧化建設尚處起步階段,發展水平較低,應以指標體系為指引,明確工作方向和建設重點,切實提升水運智慧化建設水平和實效。
4 結 語
本文按照注重成效、覆蓋全面、客觀量化的思路初步構建了四川省水運業智慧化建設指標體系,但在指標體系的構成、評價方法、評價結果分析等方面還應進一步深入研究。評價體系應根據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智慧水運建設的經驗,從合理性、完整性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指標體系框架,細化評價方法,制定配套的系列標準,提高智慧水運評價標準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為指導智慧水運相關標準制定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