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悅
摘 要:公共圖書館講座作為傳播文化知識、拓展社會教育的有效途徑,以其公益性、開放性、多樣性、便捷性特征日益受到圖書館界的重視和民眾的喜愛。文章以“豫圖講壇”的發展歷程和實踐創新為例,對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品牌構建及影響力的提升進行了探討,并對公益講座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展望。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01-0025-03
關鍵詞:公益講座;品牌構建;“豫圖講壇”;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一所沒有門檻的公共學習場所,也是社會大眾自主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場所。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圖書館通過公益講座的形式向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不僅滿足了社會需求,還拓展了服務職能。目前,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已從最初的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走上了公益講座之路,打造了諸如“文津講壇”“上圖講壇”“文瀾講壇”“深圖講壇”等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講座品牌。講座品牌直接關乎講座的生命力,因此,公共圖書館著力打造優質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對講座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豫圖講壇”作為河南省圖書館的公益講座平臺,經過多年的實踐、創新,目前已初具規模,品牌效益也日益凸顯。筆者結合“豫圖講壇”發展中的經驗和不足,對如何提升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品牌影響力及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 “豫圖講壇”的發展歷程
河南省圖書館的公益講座起步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講座活動一般被稱為“報告會”,內容相對單一,舉辦時間不固定,未形成規模。2000年,河南省圖書館設立了多功能報告廳,并將講座活動統一命名為“世紀論壇”。當時的“世紀論壇”已擁有了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論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各階層關心的問題,在形式上也更注重互動性,加入了提問、互動、交流環節。河南省圖書館還特別推出了“國學知識”“楹聯文化”“河洛文化”“金秋健康”等系列講座,受到了聽眾的喜愛和好評。
2005年,文化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廣泛、深入開展圖書館講座工作的意見》。河南省圖書館充分認識到講座工作的重要性,將講座工作確立為主要工作之一,并于2009年成立讀者工作部,由專人負責講座的策劃和組織工作。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大眾完全公益開放,但內部運行必然需要經費支持。為了解決講座經費問題,自2009年起河南省圖書館與河南省社科聯簽訂協議,聯合舉辦“中原大講堂”。聯辦期間,河南省社科聯為講座工作提供了穩定的經費支持,并建立了鄭州優秀專家學者信息庫,為講座提供智庫支持。
2010年,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成立。河南省圖書館認真總結講座工作的經驗和不足,對講座的社會教育功能及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定位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于2011年正式加入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自此,河南省圖書館開始著手打造“豫圖講壇”這一講座品牌。一方面,河南省圖書館積極搜集河南省內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信息,不斷擴充講師信息庫;另一方面,河南省圖書館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講座進行科學定位,力求將“豫圖講壇”打造成普及化、常態化的公益講座。目前,河南省圖書館的公益講座活動不僅擁有多學科領域的高素質講師隊伍,還擁有一批忠實、穩定的聽眾群體。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豫圖講壇”已步入正軌,進入了有計劃、流程化的可持續發展階段,實現了每周定期辦講座的目標,成為河南省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并在品牌建設之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2 公益講座品牌構建的要素
2.1 講座定位
科學的講座定位是品牌構建的核心要素,掌控著講座的工作目標、服務理念、發展方向,是講座的命脈。講座的定位既要考慮長遠,又要結合實際;既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又要貼合民生民情。“豫圖講壇”本著“以人為本”,一切從聽眾需求的角度出發,將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引領社會風尚作為己任,堅持公益地為人民群眾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自舉辦以來,“豫圖講壇”不僅擴大了河南省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還提升了服務層次,延伸了服務深度,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好評。
2.2 講座選題
合理的選題是講座成功開展的前提。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將學術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舉辦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講座,做到雅俗共賞。“豫圖講壇”在選題上始終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將講座內容大致分為社會熱點、歷史文化、人文教育、文學藝術、健康養生、法律常識等類型,主題涉及廣泛,力求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2.3 建立專家學者信息庫
主講人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講座的效果,選擇合適的主講人尤為重要。主講人不僅要在其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成就和知名度,還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嫻熟的講話技巧,能夠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聽眾聽得清、聽得懂、聽得進。“豫圖講壇”從舉辦之初就著力構建專家學者信息庫,廣泛搜集本地區黨校、社科聯、高校等單位的人才資料。目前,“豫圖講壇”已擁有百余名且相對穩定的高素質講師團隊。
2.4 聽眾的參與
聽眾是講座的主體,聽眾的感受是講座效果最直觀的體現,講座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聽眾的支持與喜愛。聽眾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由于生活及受教育經歷的不同,他們對講座主題的喜好和對講座內容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不僅要求主講人的語言表達通俗易懂,還要求圖書館在策劃講座主題時盡可能豐富、全面,為聽眾提供反饋的方式和渠道,以便及時了解講座效果,做出改進。“豫圖講壇”在早期曾以座談會的形式集中聽取聽眾的意見和建議,近年來改為通過有獎征文的形式,該形式不僅提升了聽眾的參與積極性,還便于聽眾暢所欲言。
2.5 宣傳推廣
品牌的打造離不開全面的宣傳推廣。“豫圖講壇”的宣傳方式主要包括在圖書館設置的櫥窗、宣傳欄、展板發布活動信息,每月發放活動信息單頁,以及定期更新網站主頁、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活動信息。宣傳內容包括主講人簡介、主題預告及講座回顧。由于現有宣傳方式的宣傳效果不理想,導致覆蓋面有限。近年來,河南省圖書館積極探索創新,打破場地限制,將講座帶到學校、社區、監獄、養老院等,讓講座“走出去”,不僅擴大了“豫圖講壇”的影響力,還為更多群體提供了文化服務。
2.6 開發講座衍生品
衍生品是講座資源的再利用,也是有效的宣傳手段。自2011年起,河南省圖書館不僅將“豫圖講壇”每年的講座文稿匯編成文集并印刷成冊,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免費贈予廣大讀者,還將講座視頻刻錄成光盤或灌裝至移動硬盤,隨文集一起寄送到省內各地市公共圖書館和服務流動點,使講座的覆蓋面更寬、更廣。河南省圖書館還定制了“豫圖講壇”專屬手提紙袋、布袋,并附上二維碼,在贈書時一同送出,以期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3 展望
3.1 建立合作關系,推動講座發展
由于目前的宣傳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及經費有限,導致公益講座的推廣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推進與當地政府部門、熱心公益事業的民間組織及優秀企業的合作,確保公益講座具有穩定的經費來源,使講座具有強有力的支撐點。公共圖書館也要與當地媒體如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使講座信息得到更快、更廣的傳播,提高講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公共圖書館還要有計劃地與其他單位一起舉辦社會文化活動,如攝影展、美術展、音樂會、演講比賽等,借助彼此的優勢和影響力,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共同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3.2 創新講座模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化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豐富。公共圖書館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引進現代傳媒技術,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借助網絡將講座同步上傳到相關網站平臺,進行云直播或點播,并定期更新,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河南省圖書館不斷創新講座模式,已嘗試利用現代傳媒技術舉辦講座,如:在2018年8月和2019年3月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將“豫圖講壇”進行了兩次全國范圍的網絡直播,得到館內職工和館外讀者的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除了技術上的創新,河南省圖書館還應打破一張講臺、一支話筒的單一模式,增加講座的趣味性,在講座過程中增加了知識競猜、情景模擬、音視頻欣賞等內容。河南省圖書館可通過談話、訪談的方式,增強講座的現場感、直觀感,吸引更多受眾參與,也可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如茶藝、書法、手工制作、急救等,讓受眾上手操作,親身體驗,為他們理解和運用知識提供支持。河南省圖書館還要注重講座的連續性和系統性,有計劃地舉辦專題講座、系列講座。
3.3 擴充團隊力量,優化工作模式
“豫圖講壇”邀請的主講人基本上是河南省內的專家、學者,為了推動“豫圖講壇”的持續發展,河南省圖書館應不斷豐富講座內容,為講座注入新鮮血液,打破地域限制,邀請一些名家、名師,提升講座規格,擴大品牌影響力。如:2018年,“豫圖講壇”有幸邀請到旅居加拿大著名華人女作家張翎,為現場聽眾介紹了她的新作《勞燕》的創作過程,在場聽眾認真聆聽,積極提問,了解到很多作品背后的故事。
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對講座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支優秀的團隊是講座工作穩步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從前期的策劃、宣傳,到現場的主持、拍攝,再到后期的剪輯、整理、保存、開發,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工作人員的智慧和付出。因此,河南省圖書館要加強館員培訓,定期組織他們外出觀摩,交流經驗,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同時,河南省圖書館還要加強內部管理,明確職責,合理分工,樹立團隊意識,增強服務意識。
3.4 樹立區域典范,帶動整體發展
河南省圖書館作為省級公共圖書館,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帶動省內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整體發展,起到模范帶頭、業務指導的作用。河南省圖書館應把“豫圖講壇”樹立為區域典范,將經驗傳授給各地市公共圖書館,并進行資源共享,帶動集體發展,進一步推動本地區講座工作的長效開展。
4 結語
公共圖書館開展公益講座不僅拓寬了服務范圍,延伸了服務深度,還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公共圖書館只有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探索創新,才能將講座品牌做大做強,將其打造成人民群眾喜愛的終身學堂。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充分展現公益講座的魅力和特色,使其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播平臺,還要做公共文化服務的引導者,切實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 孫憶華.“豫圖講壇”的品牌構建及展望[J].圖書館學刊,2013(7):97-99.
[2] 朱小燕.拓展公益性講座 提升公共圖書館品質:以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7):102-104.
[3] 關月紅.打造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服務品牌:以中山市中山圖書館“香山講壇”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S1):191-193.
[4] 鄭薔.淺談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品牌競爭力的提升[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9):123-124.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