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以來的新時代,黨中央積極實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系列惠及“三農”的政策,如何使這些國家惠農富農大政落到實處?是對基層黨組織的新考驗。只有進一步加強黨校教育工作,創新鄉村黨建工作,才能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才能更好地落實黨的政策,服務“三農”工作,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本文分析總結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所面臨的困境,指出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的重要意義,并闡述了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加強;黨校教育;創新;基層黨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指出“重點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的根基在基層。村級黨組織肩負著引導、服務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必須進一步強化農村的基層黨建工作,基層黨校必須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共同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通過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使各項惠民政策、各項“三農”政策落實到農村,真正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系列工作,真正服務農民。
一、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層黨組織隊伍不強,農村帶頭人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據筆者了解,全區近年來涌現出很多鄉村的村黨支部書記能力強,工作出色,但也存在著一些村黨支部書記不熟悉基層黨務工作,不會抓黨建,有的干部自己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不強,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成效不佳。還有一些鄉鎮不注重在村里發現和培養優秀年輕人,選人用人視野狹窄,后備力量嚴重不足。也由于農村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打工,有的村黨組織長期不發展黨員,黨員隊伍青黃不接。有些帶頭人是“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無法樹立起黨組織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黨的領導組織核心地位。
2.農村黨員干部素質不高,黨員教育培訓管理有待加強。當前,農村黨員的基數十分龐大,且黨員隊伍中也出現了“老齡化”現象。農村黨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比例相對較低,黨員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縣市級黨校重視在編在崗干部培訓,輕視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教育工作。
3.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與新時代“三農”工作實際不相適應。貧困農村的黨校教育相對落后,教育方法趨于傳統,教學內容單一。不利于培養先進黨員干部和青年骨干,嚴重影響黨建創新工作的有效進展,更不能適應新時代“三農”工作實際需要。
4.官僚思想嚴重,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有些村支部書記上任后,把自己作為村級最高領導者,高高在上,不顧群眾利益,不但將廉潔奉公拋之腦后,反而認為自己當了官,高人一籌,脫離群眾,借助“公仆”的身份,在權力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挪用、占用理應群眾得到的實惠,造成“小官”大貪的腐敗行徑,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
5.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農村黨建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經濟保障。很多農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微薄,有的甚至沒有收入,主要靠到外面找各個部門、以及有能力的鄉友們支持一點微薄的資金。
二、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加強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做好農村所有發展工作和強化農村凝聚力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美麗農村,發展農村經濟目標,必須從根本上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結構,改善黨建工作,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行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1.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穩定發展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順應了農村改革的趨勢,有助于為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的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鞏固基層政權,使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保持一條心,齊心致力于農村經濟建設工作,普及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
2.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
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能加強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黨員教育體系,有利于保持農村黨員隊伍的先進性;通過黨校教育引導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遵守黨紀黨規,樹立黨員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人民群眾共同構建小康社會。
3.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基本目標
全面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有利于從跟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廣泛開辟農村市場,促進農副產品商業化,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轉變粗放型經濟為集約型經濟,從而大幅度縮小城市與農村的經濟差距,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
三、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和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實施路徑
1.引才引智,優化充實基層黨員干部隊伍
新時代,縣區級黨委在選拔黨員干部到基層工作時,應優先選擇理論基礎扎實、執行能力和帶頭能力強的黨員干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執行力。鄉鎮黨委要積極吸收農村有志青年加入黨組織,特別是高中以上學歷人員加入黨組織,為鄉村基層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引進新理念,提高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另外,各級黨委政府還應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關懷與理解,改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充分理解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需求,為優秀的基層黨員干部提供晉升機會,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讓他們在基層安心扎根、大有作為。
2.加強黨校教育工作,加大基層黨員干部培訓力度
鄉村基層黨員干部必須具備優秀的綜合素質,幫助黨員干部在面對困難問題時,能夠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做支撐。這就要求縣區級黨校要為農村黨員量身訂做制定合適的教育規劃。黨員教育是為黨員服務的,縣區級黨校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平等的態度下,從農村黨員的實際出發,制定專門針對農村黨員的教育規劃勢在必行。實事求是地了解農村黨員的具體情況,因農村黨員的“材”施合適的“教”。
新時代,為了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需要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培訓工作,定期開展鄉村振興政策的宣講,組織基層黨員干部座談,開展互動交流研討,進行觀摩評比,使基層黨員干部對相關政策有深刻的認識,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只有深入學習、系統學習,不斷用新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升農村黨員干部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夠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扶貧致富的工作思路,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3.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意識,提高服務農民思想
加強基層黨的建設,要求基層黨員干部要深入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不怕苦、敢受累,深入貧困地區,了解群眾的實際訴求。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幫助基層黨員干部真正的與群眾建立信任關系,并積極發揮帶頭作用,帶領群眾進行生產建設,整合區域資源來謀求新的發展出路,促進經濟發展,提升農民收入水平,逐漸實現致富目標。
4.大力推進黨員干部家風建設
加強基層黨建要弘揚文明家規家訓。一要遵紀守法,公私分明。黨員干部要從思想上念牢法紀“緊箍咒”,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紀律面前沒有特權的意識,自覺以黨紀國法來約束自己,言不逾紀、行不越法,任何情況下遵紀守法不猶豫、不含糊、不動搖。二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傳承好積極進取的家規家訓,帶頭反對奢侈浪費、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等不良行為,引導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追求美好生活只能靠務實誠懇的勞動創造,不攀比、不跟風。三要正己修身,廉潔齊家。作為家風建設的“關鍵少數”,黨員干部必須自身過硬。要堅定理想信念,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切實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家風不僅僅關系到一家之幸福,更關系到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壞則易腐敗,我國查處的基層貪污腐敗案,多數是家族式犯罪。因此,在基層黨校教育中,要加大優良家風家教的社會宣傳力度,發揮各種傳播渠道的輿論導向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建設自己的家風;主流媒體應該加強輿論導向作用,履行好相應的社會責任,實現其教育和道德評價的社會功能,對好家風進行全方位、立體式、互動性的宣傳;新媒體要注重思想價值導向,鼓勵良好家風的傳遞、釋放正能量。
5.強化對基層黨組織的監管考核力度
不論是開展精準扶貧,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會涉及扶貧資金和惠農資金的統籌管理。縣區級黨委政府應建立健全責任考核制度,對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內容進行有效監督,讓基層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惠農政策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在基層實際工作中,利用考核機制評估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情況,可以增加他們的工作責任感,使他們敢于擔當、勇于擔當,保持斗爭精神,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真抓實干為農民群眾解決難題。
總之,通過加強黨校教育,有助于創新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更有助于提升農村建設凝聚力和創造力,為農村培養高素質黨員隊伍,優化農村黨建制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一體化。
作者簡介:
秦艷(1979--),吉林通化二道江區人,本科學歷,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共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