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軍
摘要:方力鈞作為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興起的新一代藝術家新秀,他用獨特的造型、構圖、色彩和線條等獨特的表現手法,開啟了中國另類藝術的新篇章。而這種另類藝術依靠它獨特的繪畫語言魅力,撞開了世界大門,開創了中國當代藝術新的語言模式。
關鍵詞:繪畫語言? ?獨特性? ?方力鈞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047-02
一、繪畫語言的相關概念
語言是一個文明形成重要的特征之一。語言是人和人之間對話的橋梁,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一種最古老的傳播方式。而在藝術中繪畫也有屬于它自身的語言,它包括了作品中的處理手法、造型、色彩、線條、構圖、肌理和筆觸等構成了作品的繪畫語言。從而讓繪畫作品的特征凸顯出來,也讓觀賞者去感知作品潛移默化的獨特魅力。
二、方力鈞繪畫語言的獨特性
方力鈞作為當代中國藝術的標桿之一,不得不提他那獨特的繪畫語言,主要凸顯在人與作品形成一種狀態、固定的標志性造型、光頭人物背后的隱喻、獨到的色彩處理方式和材料的多元化,形成了屬于方力鈞獨有的方式繪畫語言。
(一)方力鈞作畫中的理性狀態
方力鈞是一個對自己作品非常負責的畫家,完全按照上班族的工作時間進行藝術創作。這種模式化的創作必定會將減弱藝術家自身對藝術的激情狀態,但這又是方力鈞保持冷靜狀態的目的所在,他需要的就是減弱激情或者是完全去除激情。在他的訪談錄說到:“有時我畫一件作品需要經過好幾年的沉淀體會,把作品中所有激情去掉后,冷靜思考,然后我才慢慢開始提筆到完成。”他必須將傳統地道精湛的技法展現在他的畫布上。他的作畫狀態是很理性的冷靜的,他不會允許在他的作品中有任何火山爆發的場景發生。一切按照非常嚴格的計劃進行,按部就班的慢慢去實現他最終畫面的理想。盡管他的繪畫從表達的方式到最終的畫面效果等許多因素與新古典藝術相比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他所采用理性的態度和制作中嚴格要求,與古典主義繪畫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就是構成方力鈞繪畫語言中一種獨特的狀態。
(二)方力鈞標志性造型
說到方力鈞,會聯系出兩個字——“光頭”。說起光頭我們總想起方力鈞,而說到方力鈞我們必須要提光頭。兩者總是存在一種誰也離不開誰的必然關系。光頭是屬于方力鈞創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標志性的形象logo,光頭人基本走遍了方力鈞所有的作品,而且百分之百的成名作都是光頭人在此也!誰敢撒野!的既視感。方力鈞所創作的光頭形象,和他的小時候的特殊的經歷也有一定的關系,在他的訪談錄中說到:“十六七歲在讀書時,校長給男同學設計了一個標準的發型,髯角不得超過耳朵的上邊線,否則不得上課,所誤的課程以曠課記錄。有兩個問題讓當時的我和同學很無奈,其一,髯角天然是生存在上耳線之下的,除非不長頭發;其二我們每星期只有周日可自由進出學校,其它時間出入必須持班主任假條,可班主任并不住在校內。于是我們報了唯恐執行不力的心理,每人都剃了光頭。把當時的校長和老師氣的怒火沖天,當然校規也沒提到不可以剃光頭,校長最后也沒法拿我們怎么樣,那是我和同學們取得的第一次真正的勝利,光頭成了我當時勝利的標志”。光頭成了方力鈞隱藏在內心不可忽視的形象,每幅作品中光頭人造型也是變化多端,有的是夸張的、變形的或比例失調的等等,神情一直傳遞著不可預知的訊息,光頭成了一個很曖昧的形象,它有著潑皮、無奈、諷刺和幽默等想象的空間,同時也成為了方力鈞繪畫語言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獨特的夸張造型。
(三)光頭人的隱喻
在方力鈞的記憶與分析判斷中“光頭形象”標志是一種不可預知與極具多面性的典型形象。阿彌陀佛的和尚、剛剛參軍的新兵蛋子和監獄里的犯人都具有“光頭形象”的特色,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普遍存在著新老事物的交替,從內到外體現了中國社會的變革時期對內外世界的一種觀察與感知。作為一個藝術家對現實發生的事物的敏感與對所發生裂變的一種態度從而引發的一系列深刻思考,都應成為藝術家,尤其是當代藝術家的一種責任與操守。正是因為這一點方力鈞在他的作品“光頭形象“中打開了我們重新去思考事物的內外關系,重新去定義當代社會的各種角色及如何用一種既熟悉又陌生新形象去表達與樹立一種新的藝術價值取向和真實的現實隱喻,從而光頭也成為方力鈞繪畫語言中獨特的一種內在隱喻。
(四)方力鈞的色彩處理
從90年代開始的整個光頭系列的色彩作品中,我們非常肯定地看到了一種全新的色彩處理方式,完全區別1949年以后學習前蘇聯“灰調子”和“冷調子”的傳統色彩處理方式,而是采用一種夸張到把色彩推到極限的色彩處理方式,非常奪目驚人,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非常強悍的視覺沖擊感,是完全改變了中國40年代至80年代的色彩美學的樣式。在光頭系列的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1993.3》,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暖色調的傾向,畫面大量采用紅、藍、橘黃、亮綠和紫色等非常艷麗的顏色,使得大色塊之間經常出現一種非常強烈的對比效果。大色塊之間完全脫離了傳統色彩中色塊之間協調性的處理,每塊大色塊都是獨立的存在,沒有了環境色的處理,沒有了光源色的影響,但確保留了物體本身應有的固有色屬性,這種固有色的選擇更偏向一種主觀意識的選擇。在色彩筆觸表達上,完全去除了那種突然激發情緒,極度亢奮的運筆痕跡和肌理,而是采用一種類似廣告平涂的表現方式。方力鈞在《像野狗一樣生存》一說中說到:“把技術難度降到最低,不用考慮什么冷色啊、反光色啊、色彩關系之類的。只要求自己感覺上的真實,不要求視覺上,更不要求科學上的真實”。在色彩學上,完全脫離了傳統寫生色彩學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式,而是形成屬于方力鈞獨特的色彩觀念。這種獨特的色彩處理方式延續了方力鈞的光頭系列、水系列、花系列、昆蟲系列和嬰兒系列等,成為了方力鈞繪畫語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獨特的理性冷靜的色彩處理方式。
(五)材料的多元化
在方力鈞的作品圖錄一書中,從20世紀末成名的作品到21世紀初的一系列作品中,我們發現方力鈞的不單單是局限在油畫領域中,而是包括在版畫、雕塑、裝置和中國畫的領域發展,是一位材料多元化發展融會貫通的藝術家。方力鈞從大學期間就畫了很多水墨人物畫還包括了白描和工筆,從中也可以看出方力鈞繪畫前期對水墨畫就有濃厚的喜愛了。在他的眼中,水墨就如油畫一樣,是一種藝術語言的表現方式。方力鈞在他90年代之后的水墨作品中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現,從而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趣味相差甚遠,方力鈞在2008年創作一批水墨畫,例如《水墨2008.8》中,一群光頭人物擠在一個被放大好幾倍的杯子里漂流在海上,活躍的線條勾勒出歡樂的海浪,而人物的表情因水墨的渲染流露出一種危機感,從形成一種背景與人物之間一種怪誕的畫面效果,似乎有什么不可預測的事情將要發生。除了水墨畫獨特的表現性外,方力鈞注重用水墨刻畫人在無法控制力量面前的無望,對這種無望的表達,他說道:“有點東方式,淡淡的,著力不是特別狠(的感覺)。”正是水墨畫自身有著油畫沒有的渲染表達,方力鈞將許多無法運用油畫去表達的情景,搬到了水墨畫里。不單是運用水墨畫的表達,在雕塑、版畫和裝置上都取得國際上不錯的效應。方力鈞這種多元化材料的嘗試使得方力鈞這位另類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走的更加的全面,使得他筆下的光頭人更加的豐富。他的各類作品所傳達出來的藝術家對各種材料運用和融合是強烈的,在中國的藝術家里面是獨特的。
三、結語
在方力鈞的繪畫作品中,在造型、色彩和光頭的隱喻等方面具備獨特的表達方式。方力鈞的作品是一個時期的記載,同時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是對當代社會問題的關注運用獨特的繪畫語言;二是對造型形象的把控和操縱。而這種九十年代興起的另類藝術依靠它獨特的繪畫語言魅力,撞開了世界大門,開創了中國當代藝術新的語言模式。
參考文獻:
[1]常倩倩.方力鈞繪畫風格的解讀[D].合肥:安徽大學,2013年.
[2]方力鈞.中國油畫家全集[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
[3]呂澎,劉淳.方力鈞作品圖錄[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4]呂澎,劉淳.方力鈞編年紀事[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5]方力鈞.像野狗一樣生存[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6]陳靜.方力鈞繪畫語言要素分析[J].大眾文藝,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