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確認了綜合性學習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無法理解其概念”“教學偏離初衷”“放任自流”“評價不合理”等問題,從“教師轉變觀念”“明確綜合性學習目標”“通過評價引領教學”這三個方面入手,詳細分析了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對于初中語文教師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理解其中的概念和作業,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通過合理評價帶動學習效果不斷提升。
一、 如今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于綜合性學習的概念理解不明確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思維的影響,無法理解綜合性學習的概念和其作用,導致無法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首先,教師在組織綜合性學習時,無法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活動之中,依然是由教師作為主體進行生硬的講解,導致學生無法從中取得收獲。其次,有些教師將綜合性學習當成了普通的閱讀課或寫作課,僅僅要求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或者以綜合性學習內容為題目進行寫作,最終與普通的課程教學沒有區別,無法起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作用。最后,教師因為無法正確理解綜合性學習的意義,認為這是多樣的教學活動,在多數情況下為了進行其他重要課程的章節,直接將綜合性學習的課時占用,導致綜合性學習活動無法順利開展。
(二)綜合性學習活動偏離初衷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普遍存在的一點問題就是教師無法真正明確它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逐漸偏離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初衷。教師在進行活動的設計時,考慮的只是如何去完成整個教學任務,而不是考慮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有用的東西,逐漸將綜合性學生當成一種功利性的東西,為了響應教育局的號召而進行的面子工程。在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往往有頭無尾,活動的目標不夠明確,導致學生僅僅為了活動而活動,過程缺乏系統性,不能根據活動進行相應的總結。教師在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充分與教學相結合,很多情況下僅僅增加了開展數量卻不能提升綜合性學習的質量,導致長時間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終也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師對于綜合性學習放任自流
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無法把握好學習的開發程度。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過程完全交由學生進行自主操作,不能進行關鍵的教學指導,導致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大多脫離了原有的教學目標;甚至因為教師的完全放任自流,學生們無法形成合理的活動思路,導致整個學習過程混亂失序,浪費時間的同時也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綜合性學習活動缺乏有效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點評,可以指明學生的不足之處,也可以對表現積極的學生形成激勵。但是,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僅僅將其當作一個與教學關系不大的普通活動,無法對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充分合理的評價;或者僅僅重點關注與學習相關的內容,而忽略了學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突出表現,無法進行客觀的評價,導致學生逐漸變得只重視學習而忽略其他與個人綜合素養相應的東西,不利于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二、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綜合性教學模式
(一)教師轉變觀念,合理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
為了更好的發揮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及時改變觀念,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脫離出來,不再堅持傳統的唯成績論,而是應該通過綜合性學習帶領學生發展自主意識、合作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性素質不斷提升。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與實際相結合,避免采用虛、空、假、大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充分提升自身的個人素質,創建更能培養學生能力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例如在進行“少年正是讀書時”這一節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時,教師應該針對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在活動開始前,可以要求學生思考一條與活動有關的宣傳標語,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也可以要求學生去搜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例如網絡、書籍等)查找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個人積累,也可以通過活動競賽的方式,競爭出知道讀書相關名言警句最多的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進行相關的積累。在過程中,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對聯的活動,可以教師給出與讀書相關的上聯,要求學生寫出與讀書相關的下聯;或者兩人組隊,互相給對方出題目,進行對答活動,調動班級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綜合性學習的開展過程中,也可以集思廣益,教師以問題的形式詢問學生,此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采取的活動形式,根據學生的回答采用合適的活動應用到下面的學習過程之中,表達對于學生想法的肯定;同時,因為活動是由學生自己想出來的,也更加符合學生的個人興趣和需求,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進行“少年正是讀書時”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讀書經驗,在課堂上組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內的合作討論,經過組內成員的歸納總結后,由教師選取各個小組代表進行作答,實現班級內讀書經驗的共享,為學生后續的讀書提供更有用的經驗幫助。在進行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閱讀經歷進行分享,由學生篩選去自己最喜歡的書進行評價和內容簡介,要求學生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對班組的其他學生進行介紹;一方面,實現了班級內學生優質書籍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少年正是讀書時”的綜合性學習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問卷調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各個調查小組,要求各小組對學習的各個班級進行合理分配,小組內的成員進行問卷制作、現場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報告撰寫等細致的分工,由學生去調查學校內各個班級的讀書情況,最終形成相應的數據圖表,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現場溝通交流、數據分析統計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組學生的分析結果,對數據圖表顯示的數據進行點評,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工作,促使整個過程形成閉環。
(二)明確綜合性學習目標,合理組織活動
教師需要明確綜合性學習的中心思想,根據中心思想定下目標,通過合理的活動實現教學目標,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帶動學生其他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進行“人無信不立”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活動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基本美德;在實際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資料的能力,檢驗學生的平時積累,鍛煉學生的寫作和講話能力等。在組織“人無信不立”的學習活動時,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回答各類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成語典故或者寓言故事等,檢驗學生平時的個人閱讀積累情況;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進行相關材料的搜集工作,鍛煉學生的數據查找能力;還可以要求學生制作相關的小冊子或者演示文稿,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分成各自的學習小組,小組內部成員進行文字故事搜集、圖像視頻資料搜集、數據匯總整理、最終制作等各方面的合理分工;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數據匯總能力和演示文稿、宣傳冊的制作能力。其次,要求學生去了解周圍人有關于誠信的事跡,通過要求學生與大量不同人員的溝通交流,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學生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到大量其他人的誠信事跡,也可以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養成誠信的美德。最后,要求學生在課堂生進行演講,談一談自己對于“人無信不立”的看法;為了節省時間,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演講稿進行試講和修正,小組成員各自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相應的修改,最終在小組成員的團結合作之下,得到一篇小組成員統一認可的演講稿,通過推進代表進行班級內的演講,既可以為所有人展示小組成員對于誠信的看法,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誠信美德。
(三)通過評價引領教學
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制定綜合性的評價標準為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綜合分析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表現。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內容采用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在進行“少年正是讀書時”的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如果將問卷調查作為活動重點,應當著重評價學生的問卷制作、問卷調查的過程、數據匯總分析、小組分工等幾個方面,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過程,而不是只關心最終的結果。例如在進行“人無信不立”的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如果將演講活動作為重點,則應該根據學生的演講表達能力、演講稿內容的條理性等在進行相應的評價;例如在進行“有朋自遠方來”的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如果將探討交友之道作為活動的重點,則應該對學生的交友思路進行重點的點評,對不合理的交友思路進行批評指正,鼓勵正確的交友方法,根據學生的論述予以相應的評價。教師需要根據活動的側重點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評價,從活動表現、材料收集、合作能力、思想特征、工作思路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以評分的形式進行量化,明確學生的優秀或不足之處,促進學生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三、 結語
綜合性學習效果的提升需要教師觀念的及時轉變。教師通過合理組織學習活動,帶領學生發展自主意識、合作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數據搜集及匯總整理、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通過制定合理的評價管理體系,對過程進行細致的分析,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任秋霞.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4):71.
[2]鄭金梅.“綜合性學習”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15(8):110.
[3]鄢玲燕.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優化策略研究:以吉安縣為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9:30-40.
作者簡介:林麗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古雷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