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教育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斷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獨立個性的新時期人才。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構建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推動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個性化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一直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推動著小學生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構建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有利于發展語文閱讀的教學價值。個性化閱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著深刻的內涵,主要是指引導小學生積極思考得到個性化的感悟,使得每一個小學生對作品的閱讀和欣賞水平得以提升。個性化閱讀需要發展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要求教師尊重和理解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不一樣的觀點和意見教師要給予肯定,使得小學生可以自主投入閱讀和深入思考增強閱讀教學的時效性。因此,現代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個性化閱讀使得小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做好個性化教學不僅推動了小學生閱讀整體效率的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分析問題能力培養過程中人文素養和核心價值觀得以形成。
一、 重視語文閱讀指導,鼓勵學生主動閱讀
做好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需要教師有效的教學引導幫助小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和能力培養。小學生由于閱讀素材的缺乏和理解水平的局限,增強小學生的興趣和閱讀趣味性是主動閱讀的前提,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指導需要教師深入學生的實際提升個性閱讀水平。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要進行精細化的選擇,利用小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進行課堂教學,創設符合小學生思維和理解的問題情境,逐步增高學生的主動閱讀能力,使得我國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核心閱讀素養不斷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獲得有效的提升和培養。而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有效性,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指導教學期間要注意將速讀、跳讀、細讀、略讀等一些常用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傳授給小學生,使他們可以高效地開展自主閱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多為學生留置一些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學生的自主閱讀需求,避免過多干預學生的自主閱讀需求,否則容易影響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不利于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黃果樹瀑布》《莫高窟》和《黃山奇松》這三篇有關風景描述的文章教學期間,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批量展示有關這些景點的圖片或視頻,使學生可以直觀地欣賞到“黃果樹瀑布”“莫高窟”以及“黃山奇松”等美麗景色。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寫景文章的類別,分析寫景的描寫順序,理解寫景文章的具體層次結構,體會寫景文章的思想感情,借助這種閱讀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比如,寫景順序有先后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以及景物類別順序等等,這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精細化閱讀指導時,利用學生熟悉的素材提升學生主動閱讀的能力。像在小學關于科幻性質的文章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所在進行滲透教學,使得小學生閱讀興趣和個性化綜合水平都逐步得以提升。比如《海底兩萬里》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閱讀文本,教師的指導基于閱讀主線和中心思想歸納進行指導,鼓勵學生主動閱讀不僅關系著我國個性化閱讀的培養,影響我國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綜合閱讀水平的有效提升,影響深遠并且意義重大。
二、 結合課堂閱讀實際,發展學生個性特征
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和好奇心強的個性特征,想象力豐富和思維敏捷是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良好基礎。實際的個性化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熱情,選擇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實際的個性化閱讀模式,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征。圍繞課堂教學實際,教師要設計有效的課后閱讀網作業,符合小學生實際理解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閱讀作業,需要小學生深入思考和進行閱讀反思,思考文本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情感表達的一般方法。小學生的閱讀個性培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培養,使得我國小學生整體閱讀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但是在發展學生個性特征期間,教師要注意始終圍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閱讀需求與發展趨勢,靈活地選擇課堂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如合作學習等都非常適宜開展閱讀教學,有利于構建高效語文閱讀課堂。特別是要注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對閱讀教學活動開展深入溝通和交流,重點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避免只注重閱讀指導而忽視了和學生的有效互動,否則同樣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小學高年級閱讀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完全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討論的機會,鼓勵表達個人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增強個性化閱讀水平。像尊重學生差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的分層閱讀作業設計,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在《魯濱孫漂流記》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要求小學生在閱讀完成后寫作具有個人理解的讀后感,推動我國小學生閱讀歸納和反思能力的有效培養目標。個性化閱讀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和閱讀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和能力培養需要不斷發展學生的基本閱讀素養。此外,為了促進學生個性閱讀發展,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個性閱讀期間,要鼓勵和指導他們采用自己喜歡的一些個性化閱讀方式開展自主閱讀,期間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和空間。比如,在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文章,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或者采取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如朗讀、誦讀、默讀等等,借助這種個性化閱讀指導教學,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發展。
三、 創新課堂閱讀模式,符合學生個性主體
個性化的閱讀教學需要有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支撐,創新一個符合小學生理解水平和學習興趣的課堂閱讀模式符合個性培養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彰顯小學生的個性作為教學出發點,挑選閱讀素材時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理解水平,使得小學生可以多角度、多層次進行閱讀理解,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新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基礎是教師在教學之余的任務,更要引導小學生關注自己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在具體的情景中思考和感受閱讀文本傳達出來的核心思想,小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符合我國課堂模式創新和獨立個性的培養,增強了小學生閱讀個性和理解能力。
例如,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情境來進行指導。像在關于描寫以愛為主題的文章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首先,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播放關于愛的視頻,使得小學生體驗到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在閱讀過程中融入個人的理解增強閱讀水平。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去體會愛和我們實際密切相關的特點,使得小學生在個人已有的生活體驗中提升個性特征。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趣味性閱讀活動,如辯論會、角色扮演活動等等,借助該種閱讀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個性化閱讀有效性。比如,在《三打白骨精》閱讀教學完畢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拓展閱讀《西游記》這篇經典名著,之后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讓不同學習小組在課下相互討論,對“三打白骨精”這一劇目的基本活動自主劃分角色,將相應的故事以話劇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 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正所謂:“熟能生巧。”為了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升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單純依靠課堂閱讀教學或者理論層面閱讀方法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注意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加強課外閱讀指導,這實際上也是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指導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豐富他們的語言知識。雖然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但是自主選擇課外閱讀資料的能力依舊比較弱,所以教師要注意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讓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這對他們自主閱讀能力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例如,在學習《三打白骨精》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的有關內容;在學習《牛郎織女》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我國一些經典的神話傳說與故事;在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的相關內容等等,借助這種課外閱讀內容,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樣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所學閱讀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此外,在一些特殊日期或節日都可以針對性為學生提供一些“應景”的閱讀作品,如雷鋒日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閱讀“雷鋒精神”的相關閱讀;在母親節或父親節,也可以相應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課外閱讀,這樣可以逐步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語文實際水平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綜合素養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構建小學語文高效的個性化教學模式需要發展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增強個性化閱讀的趣味性,創設符合小學高年級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喻小利.淺談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教學[J].學周刊,2019(22):133.
[2]高黨輝.在“簡潔”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個性化閱讀[J].文教資料,2017(26):116.
作者簡介:謝苗苗,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教學研究室。